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吃貨多!一次能炒仨菜、溫酒還能煮肉……洛陽博物館藏著恁多逆天神器!

古人吃貨多!一次能炒仨菜、溫酒還能煮肉……洛陽博物館藏著恁多逆天神器!

有最早的不粘鍋、最古老的烹飪器具,還有一個灶台七口鍋的七孔穿山灶……近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又掀起一輪舌尖和視覺上的盛宴,在第一集《器》中,片中這些食器承載著智慧,傳達出中國獨特的飲食文化。

如果您走進洛陽博物館,會發現這裡的眾多文物中,也有不少是食器,或者與飲食文化密切相關。

陶鬲(lì)和陶甑(zèng):中國最早的「蒸籠」

名稱

陶鬲和陶甑

年代

龍山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

出土地點

洛陽

特點

蒸籠的雛形

現場

近日,在洛陽博物館一樓的展廳內,講解員梁冉告訴時政君,這兩件文物分別叫陶鬲、陶甑,都是古代的炊具。

陶鬲下面有三個袋狀足,底部可以燃火,相當於灶口,也有支撐的作用,在裡面可以加水來烹煮食物。陶甑的形狀與盆、缽近似,在底部有數目較多的通氣孔,如同我們現在蒸籠里的箅(bì)子。陶鬲和陶甑的組合就是中國最早的蒸籠。

長方形灰陶灶:農村的柴火灶,神奇的「土灶台」

名稱

長方形灰陶灶

年代

東漢(公元25-公元220年)

出土地點

洛陽16工區漢墓出土

特點

有三口鍋的柴火灶

現場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中,提到了一種神奇的土灶台,這種位於三門峽地坑院的七孔穿山灶,依次開7個灶孔,可以同時放置7個鍋,同時做7道熱菜,非常高效。

陳列在洛陽博物館一樓展廳的東漢灰陶灶,和七孔穿山灶很類似,在陶灶一側,有一個通風口,可以將柴火加進灶中,上面分布有3個灶口,可以同時做3道菜。這種灶台在過去的農村十分常見,是不少人記憶中的柴火灶。

鏤空花邊銅溫酒爐:溫完酒還能吃火鍋,古人會享受

名稱

鏤空花邊銅溫酒爐

年代

東漢(公元25-公元220年)

出土地點

洛陽金谷園西路24號招待所漢墓出土

特點

既能溫酒又能煮肉的多功能「小火鍋」

現場

在洛陽博物館一樓展廳內,這個鏤空花邊銅溫酒爐看起來頗為眼熟,原來和咱們平時吃的單人小火鍋很像,一樣的都是由兩部分組成,只不過溫酒爐下面的部分可以用來燃火,上面的可以用來溫酒,也可以放一些肉來煮食。試想,溫完了酒,還可以用這個小火鍋來吃肉,真是很愜意。

獸面紋方鼎:從煮肉神器到傳國重器

名稱

獸面紋方鼎

年代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出土地點

1977年洛陽北窯西周墓出土

特點

精緻的饕餮紋

現場

洛陽博物館二樓珍寶館裡的這尊獸面紋銅方鼎,高36厘米。西周時期以圓鼎為主流,這種高規格的方鼎只有貴族才可以使用。梁冉說,鼎最初是人們用來烹煮和盛放肉食的器具,柱狀足底部可以來燃火,烹煮食物。

同時,鼎在古代又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這尊獸面紋方鼎,因為上面的獸面紋而命名,是同時期在洛陽出土的體形比較大的,紋飾比較精美的一方鼎。

錯金銀銅鼎:煮了肉還能把肉湯倒出來

名稱

錯金銀銅鼎

年代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

出土地點

1979年洛陽西郊小屯村窖藏出土

特點

煮了肉還能把肉湯倒出來

現場

這尊高16.5厘米的錯金銀銅鼎,位於洛陽博物館二樓的珍寶館內。鼎上有三角雲紋、四瓣花紋等諸多紋飾,這些紋飾用的是錯金銀工藝,也就是現在的鑲嵌工藝上多了一道打磨的工序。鑄造的時候,在鼎的表面預留出花紋的凹槽,然後填進去相同形制的金絲銀片,打磨光滑之後,整體顯得光鮮艷麗。值得關注的是,在鼎的右邊有一個小短嘴兒,鼎內煮肉,肉湯則可以從這個短嘴兒里倒出來。

白玉杯:通體潔白無瑕的酒杯

名稱

白玉杯

年代

曹魏(公元220-265年)

出土地點

1956年洛陽澗西區曹魏墓出土

特點

潔白無瑕,墓主人多次使用的一個酒杯

現場

作為洛陽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位於博物館二樓珍寶館內的這個白玉杯高11.5厘米,用一塊新疆和田的羊脂玉雕成,為了更好地突出玉的材質,上面沒有任何花紋。梁冉說,白玉杯出土的這個曹魏墓,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的一個有明確紀年的曹魏墓,這個白玉杯也是現今出土的曹魏時期唯一的一件白玉杯。

值得一提的是,上古時期玉器一般都是作為禮儀和喪葬的用品出現,但我們看到的這個白玉杯,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食用器。後人經過檢測發現,這個白玉杯是墓主人多次使用的一個酒杯,也以此可見墓主人對這隻潔白無瑕的白玉杯的喜愛了。

周日,和我們一起來場「美食文化發現之旅」

看了這些和飲食有關的文物,您有沒有為咱洛陽深厚的文化所折服?其實,在洛陽博物館,還有更多和飲食相關的文物。

周日(3月4日),《洛陽晚報》將與洛陽博物館聯合發起一場「舌尖上的博物館——美食文化發現之旅」,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知識,併到博物館裡現場感受和學習,可在本文後面留言報名參加。

屆時,我們將邀請20位讀者,在洛陽博物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進行現場直播,並一起尋找美食文化,感受更多舌尖上的魅力。

來源:微動洛陽(weidongluoyang)

記者:李礪瑾

編輯:聶菲連漪劉嘉儀 王若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動洛陽 的精彩文章:

TAG:微動洛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