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在1940年7月
羅斯福應該怎麼做?
1940年7月,當民主黨人在芝加哥舉行總統提名會議時,代表們仍不清楚羅斯福是否會追求史無前例的第三個任期。
此時,距他第一次當選總統已經過去8年。第一個任期中,羅斯福新政創造性的解決了美國的經濟危機,使美國的工業、農業全面恢復,公眾對美國政治制度充滿信心。第二個任期中,面對東亞、歐洲大陸的緊張局勢,美國延續了孤立主義的中立政策,向非法西斯方出售武器、物資,大發戰爭財。可以說,兩屆任期的輝煌成績,為羅斯福積累了豐厚的政治資本。
開國以來,以「美國國父」華盛頓為首的總統們,就定下了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的慣例。然而,1940年的國際形勢,已經充分表明美國再也無法向以前那樣獨善其身。此時,國家元首的更換,勢必會影響全盤戰略。一方是「祖宗成法」,另一方是「現實危機」,作為國家的掌舵者,羅斯福會怎麼做?
行到河中最好別換船!
這是1944年羅斯福第四次競選總統時,民主黨政府警告選民的話。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了最緊要的關頭,在美國朝野上下的一致認同下,羅斯福第四次當選美國總統。
但其實,這句話也可以作為羅斯福第三次連任的註腳。現在回過頭來看,1940年的美國,正處於一個空前的歷史機遇期。雖然早在20世紀初期,美國就已躍居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但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唱主角的還是英、法、德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1939年開始的長達六年的慘烈戰爭,英、法、德國遭受重創,美國一舉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絕對霸主。這一碩果,羅斯福居功至偉。
在1940年的這次競選中,「第一夫人」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歷史遺傳的孤立主義,使得不少美國民眾對參加國際戰爭心生抵觸,也就對有意參與二戰的羅斯福,有一些不滿情緒。這直接威脅著羅斯福第三次競選的成敗。「第一夫人」真摯的話語和個人魅力,極大的調動了選民的情緒。最終,羅斯福打破了華盛頓確立的傳統,第三次當選為美國總統。
英雄造時勢!
在美國拉什莫爾山國家公園,有四座高達60英尺的美國前總統頭像。分別是華盛頓、傑斐遜、西奧多羅斯福和林肯。其中,華盛頓是美國的開創者,「美國國父」;傑斐遜也是開國元勛;西奧多羅斯福帶領美國再次出發;林肯再造了國家統一。
然而,與這些先賢相比,羅斯福卻多次被評為美國最佳總統。主要功績,就是在第一、二屆任期中推行新政克服經濟大蕭條。在第三、四屆任期中成功對法西斯宣戰,帶領美國贏得二戰勝利。
雖然有人會說,沒有羅斯福,也會有另一個人領導美國贏得二戰。但我不這樣認為,所謂「時勢造英雄」,不過是酸腐文人的馬後炮。「英雄造時勢」,才是歷史長河中的最美樂章。可以說,羅斯福的四屆任期,不僅僅成全了自己「名留青史」的榮耀,更成就了今日美國的霸主地位。
世事變幻,機會稍縱即逝。英雄只有不懼流言蜚語、繁文縟節,勇敢承擔起歷史使命,才能成就空前偉業,才能帶領民族走向復興。
行到河中,最好別換船!
TAG:亞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