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行人自己為什麼不會買理財產品?貓膩在哪裡?

銀行人自己為什麼不會買理財產品?貓膩在哪裡?

「近日有讀者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銀行從業人員不買銀行理財產品?

難道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個坑,只坑街外客不坑自家人,貓膩何在?」

劉昊針對這個問題諮詢了幾位銀行從業人員,有點讓人哭笑不得,主要的原因是:已經沒多餘的錢買了!

美麗的誤會

銀行從業人員不買銀行理財產品,這是個偽命題,不少銀行從業者,他們買了挺多自己所在的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所以說這個命題的真實性有待商榷。

至於銀行人從來不提及自己買的理財原因有多方面:

1.任務壓力大,早已入坑。銀行人業務發展壓力大,很多時候理財產品推出之後銷售不好,為了完成業績,銀行人會自己扛了,也就是自己買了。

這樣的產品比比皆是,任務多如牛毛,所以這個角度分析,不是不買,而是必須要買,已經入坑就不要再提了。

別小看銀行人的業績壓力,銀行人的家人無不是產品的主要銷售目標對象。

2.僅僅是你不知道而已。如果是好的理財產品,比如收益高,安全穩定,銀行人會優先購買,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

為什麼自己不買或者通知大客戶優先購買呢?所以,如果自己已經購買,那麼就不會聲張。

你以為他們不買,其實只是你所不知道而已。悶聲發大財就是銀行人最喜歡的手法。

3.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相對較低。銀行人因為長年接觸跟金錢有關的業務,而且對經濟形勢、各行各業的動態有敏銳的洞察力,更多的投資渠道讓銀行人可以接觸得到。

所以對於穩健的理財產品,因為收益低,所以一般不是銀行人的投資目標。一般理財產品4.5%-5.5%已經很高,相對於某些P2P理財產品動輒高達8%-10%的回報,顯然低了很多。

這個角度分析,是因為銀行人會挑!雞蛋從不放在一個籃子里。

4.擁有更敏銳的洞察力。不是說P2P理財不靠譜嗎?對於銀行人來說,哪些理財公司發行的產品比較穩健,哪些風險很高,其實他們內部很清楚。

等於酒樓的採購人員肯定知道菜市場裡面哪家肉檔的豬肉更便宜,質量更好。

所以,對於銀行人來說,一般的P2P理財產品想圈他們的錢難度很大,因為行內人對行內人,很多時候洞察力幫到了不少銀行投資人。

既然懂得判斷,自然就知道怎麼下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5.可憐銀行人買不起理財。銀行理財產品不是隨隨便便都能買的,很多的理財產品都有投資門檻,5萬、10萬、20萬甚至100萬起標購買。

銀行打工仔,買得了一份買不了第二份,更多的時候是自己無能為力蜻蜓點水。

所以,很多人會錯覺銀行人不買自己家門的產品,這不過是埡口吃黃連,有苦他們自己知。眼睜睜看著好產品買不到是很多銀行人不能說的苦。

6.套路太深,深知內里邏輯。五年期5%收益的產品,和定期一年,每年5%收益的定期收益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五年期5%是到期一次性5%,如果一定期一年5%,第二年繼續續存,本息續存就會形成複利,收益完全不一樣。

另外,180天5%的理財收益,並不是直接用本金乘以5%,這個5%還要除以360天,再計算實際購買時間得到收益。這麼複雜的邏輯銀行人心中有數,計算得清清楚楚。

所以稍微有更好的產品,銀行人會毫不猶豫投身其他地方,而不會留在這些數字遊戲裡面爭那蠅頭小利。

所以,精於計算是銀行人的特點,投資找他們最合適。

銀行從業人員不買理財產品,不是其中有什麼陰謀,單純是嫌收益率低罷了。理財顧問在國外是專業人士,請珍惜你身邊每一位銀行從業人員。

勝手金句

多買點少買點多少買一點,今天算明天算天生很會算。

更多理財妙招

每周二至周四

早上10:30 - 11:00

FM96.2 同步播出

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城FM 的精彩文章:

據說這是渣男最愛用的頭像,很多人要中槍了!

TAG:花城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