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小談先秦的一個天下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小談先秦的一個天下

總有人疑惑張儀、李斯、姚賈、范雎等六國之人為什麼可以都去秦國打工,難道他們不愛國?其實,先秦時代的人意識中過「國」,跟今天的人說「國」是不一樣。

先秦人的意識形態里,天下九州是一體,大家都是九州之民,也就說天下人。諸侯國國君,本就是天子之臣。正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只有一個,天下也一個天子,只是一個當時社會的共識。周室王朝進入春秋時代後,對諸侯的約制大不如前,發生了鄭莊公箭射周桓王的事件。但是天子還是天子,天子的名號還是重要的。鄭莊公之後,新崛起的齊桓公便以尊王攘夷之名來會盟諸侯。

「尊王攘夷」,自齊桓公之後也成了春秋200多年裡其他的諸侯們爭霸用的核心口號。比如後來霸主晉文公、楚成王等人也都是以尊王為名,以匡扶周室為由來會盟諸侯或者兼土並地。就連春秋後期南蠻百越的吳王夫差在黃池會盟諸侯的時候,也是以匡扶周室的名號(十四年春,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欲霸中國以全周室)。頂著吳王名號的夫差,仗著自己姓姬,說自己是太伯之後,所以周室的天下當以我為長,我當為會盟之長。

可見那個時代,諸侯們都的共識是天下只有一個,天子也是只有一個。哪國人都是天下人,尊王攘夷才是大業,誰當霸主是一個問題。春秋200多年,大家所爭得其實是一個尊王攘夷的名頭,目的以天子之名號令諸侯,跟後來曹操的挾天子令諸侯有異曲同工之妙。至於楚才晉用,晉才楚用都不是問題,在春秋時期人才流動不怎麼稀奇。

進入戰國時代,三家分晉,還是田氏代齊,他們都是經過周天子冊封成為諸侯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諸侯,請立齊相田和為諸侯。周天子許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為齊侯,列於周室,紀元年。)

也就是說在戰國初期,各路諸侯也都是認識一個天子的,爭霸的目的是挾天子令諸侯。在徐州相王之後,風向才開始改變。可那會兒人的意識形態依舊是一個天子,一個天下,天下大於諸侯國。所以,張儀、蘇秦等策士爭相去別國也正常的,當時是一個普通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常州有哪些好玩的?你們覺得呢?有要補充的嗎?
春秋與戰國,永遠的分界線!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