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
翁歸靡在世的時候,曾經上書漢朝,請求為自己的長子元貴靡迎娶一位漢家的公主。漢宣帝隨即封解憂公主的侄女劉相夫為公主,讓她在長安上林苑居住,學習烏孫語言習俗,為成為未來新的烏孫國母做準備。然而好景不長,就在漢朝送公主下嫁的浩浩蕩蕩的隊伍行至敦煌還未出塞的時候,烏孫國傳來噩耗,肥王翁歸靡病逝。翁歸靡病死,烏孫的大臣們就按軍須靡的囑託立泥靡為國王。西漢朝廷見元貴靡沒能成為國王,立刻召回了一直在敦煌觀望的公主劉相夫,單方面取消了婚約,這樣一來,在烏孫的解憂公主陷入了困難的境地。解憂公主無奈,就按照烏孫的習俗又改嫁給泥靡。泥靡從小嬌生慣養,性情急躁,行為殘暴,被烏孫人稱為「狂王」。時間到了漢昭帝末年了。
匈奴看到烏孫和漢朝合好,就仇恨在心,發大兵吞掉烏孫的近鄰車師,接著又以車師為跳板,長驅直入烏孫腹部,掠人盜馬,驅牛趕羊,並且說,烏孫必須交出漢朝公主,斷絕和漢朝往來,方肯罷休。如此形勢下,烏孫內部議論紛紛,有人主戰,有人主降。解憂公主就和烏孫王商量,他們倆以烏孫王和漢朝公主的名義聯名上書,向漢朝皇帝呼救。不巧,正趕上漢昭帝病危,朝臣對軍國大事不敢做主,沒有及時答覆。 這一下,烏孫大臣中的投降派佔了上風,他們主張投降匈奴。解憂公主雄才大略,臨危不懼,她讓烏孫王召開會議,會議就在解憂公主住的漢宮裡舉行。開會了,解憂公主備辦了豐盛的酒席,宴請烏孫的權貴重臣。菜肴用漢朝精製的銀碗和名貴瓷器盛放,食品是解憂公主帶來的漢族廚師烹飪的,酒也全是解憂公主宮裡人釀造。
酒席間,眾人爭誇漢朝的食品之美,盛讚漢族人民的智慧。看吧,現在解憂公主穿著漢朝的服飾走進來了,她全身珠光寶氣,雍容華貴,莊重大方,既有威儀又不乏親切。她和大家共飲美酒,暢談國事。她讓大家相信,漢朝一定會出兵援救烏孫,並表示,她願與大家同生共死,保衛烏孫!一場危機,就這樣暫時解除了。就在這時,漢朝的15萬大軍分兵5路,齊頭北進,攻打匈奴。匈奴此時本部空虛,聽說漢朝出兵,匆忙把兵從烏孫撤回來。就這樣,漢朝很快替烏孫解了圍,使烏孫的處境化險為夷。同時,漢朝又派校尉官常惠持節前來烏孫,與烏孫王一起率領烏孫5萬精騎兵,從西面配合漢軍攻打匈奴,匈奴顧首失尾,結果大敗。
單于(匈奴最高統治者)的父輩、嫂輩以及都尉、千騎將等以下4萬多人被俘虜,另獲得馬、牛、羊、驢、駱駝70多萬頭。這些勝利品全歸烏孫。這次漢朝出兵,是在漢宣帝即位接到解憂公主和烏孫王合寫的第二封信後的事情。這一仗以後,漢宣帝又派常惠代表漢朝政府帶著大量珍貴禮品慰勞烏孫軍。這一次的大勝仗使烏孫在伊犁地區站住了腳跟。從此,解憂公主不僅在烏孫享有很高威望,而且在整個西域也有了更大影響。原來,匈奴人的勢力範圍早已深入到天山以南,他們在那裡設置了僮僕都尉,奴役城郭諸國。但各國城小力薄,不敢反抗。現在,他們看到強大的漢朝制服了匈奴,還平等對待烏孫,所以他們普遍要求和漢朝增加友好。
當時漢朝政府在南疆只設有樓蘭、渠犁、輪台等幾處校尉屯田區防禦匈奴。為了滿足南疆城郭諸國的友好願望,解憂公主就派她的侍女馮嫽,以解憂公主的身份持漢節,代表漢朝政府,到各地進行友好訪問。馮嫽是個傑出的女子,她通曉經史,為人精明多智。她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也是我國有史記載以來的第一位女外交家,解憂公主在烏孫的政治生活得到她的很大幫助。馮嫽進入南疆後,每到一處,都以真摯的感情,對當地人民表達漢朝政府和漢族人民對他們的深切關懷和同情,並且還對各地敢於抗拒匈奴的首領和人民,給予積極的贊助和鼓勵。因而,她每到一處,當地人民就遠接近送,人們都敬重地稱她為馮夫人。
她這次出使訪問,大大加強了山南城郭諸國對漢朝的友好關係。那狂王越來越不像話,他倒行逆施,搞得眾叛親離,匈奴公主與翁歸靡所生的兒子烏就屠對狂王特別不滿,早就有意取而代之。解憂公主覺得採取行動除掉狂王的時機已經成熟,就聯合出使烏孫的漢朝使者為狂王擺下了「鴻門宴」。席間派人拔劍刺殺狂王,可惜劍刺偏了,狂王負傷騎馬逃走。至此雙方終於兵戎相見,風雲突變。狂王迅速帶兵將解憂公主和漢朝使臣包圍在烏孫都城赤谷城。漢朝西域都護府發兵解圍,安撫狂王,以求和解。就在這時,擁有兵權的烏就屠逃到北山,並尋機殺掉了狂王,自立為王。是戰是和,關乎聯盟大計,關乎數萬百姓的身家性命。還是馮嫽挺身而出,說服烏就屠化險為夷。解憂公主年事已高,經過這一番折騰,心力交瘁。
她回想當年,意氣風發,懷著滿腔豪情,不遠萬里來到這天山腳下的烏孫,一待就是整整50年啊!她為了漢家的江山,為了民族的和好,奉獻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年華,奉獻了滿腔的心血智慧。她先後嫁給父子兩代三位國王,身歷四朝變遷。她歷盡滄桑,受盡委屈,經過了無數驚濤駭浪,血雨腥風,化干戈,定基業,一身擔起兩國數十年的和睦安寧。撫今追昔,解憂公主覺得自己為祖國做出了艱苦卓絕的犧牲,無愧於漢家。如今歲月無情,漫天的風沙吹皺了如花笑靨,無情的冰雪染白了滿頭青絲。每當午夜夢回時,枕畔腮邊拭不幹的兩行思鄉的淚,也只有自己才知道。離家千萬里,和親數十年,縱然曾經風光無限,縱然曾經柔情似水,也從來沒有一日不曾思念故土,也許該回家了。於是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
※又長知識了,佛教傳入中國的這3條路線,不得不看
※為何陳平可以青雲直上,是漢朝官場的不倒翁?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