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那麼排斥相親?
GIF
圖文 | 心之愛/新雨流泉
(本訂閱號第287篇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正月近半,剩男剩女們使用各具特色的策略熬過春節中的相親季。對於相親,弄虛作假者有之,勉強應付者有之,虔誠覓偶者有之。除虔誠覓偶者外,似乎更多的剩男剩女內心對相親充滿排斥情緒,這種情緒映射出渴慕情感的未滿足和情感創傷的困局。
然而,以開放的心態面對相親,相親未嘗不能完成從戀愛到婚姻的自然過程,而且婚姻的幸福度並不會有所折損。如果說經濟條件和家庭地位的門當戶對可能成為雙方步入婚姻的路障,那麼可以說,春節相親已經將這種路障最小化。春節相親,相親者多半由親友介紹,親友實質上充當了門當戶對的過濾器,這就是所謂的「熟人介紹,知根知底」,知根知底用世俗的眼光來看,無非就是人品不錯和家庭背景相對般配。一個負責任的親友絕對不會將「高富美」介紹給「矮矬窮」,否則就是給自己找麻煩,以後親友之間就很難相處了。然而,經常讓介紹人驚訝的是,在他(她)看來很般配的相親者經常會稱「我對他(她)沒有感覺」,甚至對對方吹毛求疵。
▌春節相親季,最排斥相親的人大抵分為兩種,一種是情感小白(情感經歷很少,乃至空白),一種是情感達人(情感經歷豐富,且布滿創傷)。
情感小白排斥相親的動機往往是「相親太功利」,他們有時沒有約會就給某次相親貼上功利的標籤和相親互動的功利化預期。相親的「功利化」粉碎了他們青澀的愛情夢,這種愛情夢本應該在過去的青蔥歲月中體驗,這種愛情毫無雜質,你儂我儂,像涓涓細流在心窩流淌,這種缺憾一直未得到補償,在尷尬的年齡相親更能引發無法言語的複雜體驗:既有哀傷自憐的落寞,又有「聊發少年狂」的渴慕。正如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說:「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鍾情?」情感小白是心理上的少年,心懷對神聖愛情夢的憧憬,相親意味著愛情夢的破碎,從浪漫的青春期(純粹的戀愛)跨越到「世故」的成年期(談婚論嫁)剝奪了他們重新經歷青春美好愛情的機會:「這輩子不戀愛,就結婚太虧了!」
情感小白在相親過程中經常會對「工作」、「收入」、「房子」等辭彙過度敏感和解讀,彷彿相親對象是個勢利眼,談話要完全杜絕功利化氣息,而不是從整個相親氛圍、言談舉止衡量對方。一旦對方的一句話沒有對上感覺,他們的自我感覺和對對方的感知就會非常糟糕,便開始興味闌珊、心不在焉,不是把相親談話引向死胡同,就是找個借口匆匆逃離。最有意思的一個案例是,一個經濟條件頗好的男士相親過程中沒有找到感覺,連個招呼都不打就逃之夭夭,為對方留下一個不菲的賬單。經過與情感小白的深入交流,我們往往會發現他們所謂的「對上感覺」,直白地概括就是雙方能「打情罵俏」、眉目傳情、心有靈犀。短暫的相親確實難以滿足這理想化的幻想,儘管這種幻想是美好的,也是很多人所渴慕的。
還有排斥相親的剩男剩女是情感達人,他們有著豐富的情感經歷,情感路布滿創傷,在他們的心裡往往有一段最難以忘懷的情感。曾經的戀人在心理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記和模板,唐代詩人元稹的哪句詩或許最能反映他們的內心:「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他們排斥相親並非源於相親的功利性,而是他們內心明白,無論自己怎麼去相親都是去尋找前任的一個替代品。然而,每個個體的獨特性決定了尋找替代品是必定失敗的。為了避免重新體驗創傷,他們只能足不出戶,甚至抱有孤獨終老的信念。正如羅賓·威廉姆斯說:「生命中最糟糕的事,不是孤獨終老,而是與那些讓你感到孤獨的人,一起終老。
與感情小白因沒有「對上點」而興味闌珊相比,情感達人從相親開始就心灰意懶了,更有甚者完全是為了敷衍父母,如果對方完全不入他(她)的法眼,他們甚至會在相親過程中讓對方難堪,使之知難而退。
事實上,只要相親者不狹隘反抗相親,不對相親帶有任何預設,而是本著真誠和開闊的心態與對方互動,不刻意追求結果,整理和反思自己的婚姻的價值排序,認清和梳理自己對伴侶的標準,在相親里遇見真愛,找到合拍伴侶的概率並不低。
To情感小白:
應該知曉的或許是在相親過程中需要覺察是否試圖將相親演變成一場臆想的青春期戀情,否則單純的戀愛心理預期和相親的「功利性」會形成強烈的衝突。先試著接納相親的功利性,在往後的交往中嘗試著塑造單純的愛情體驗並非沒有可能(每個人內心都有小孩和少年),只要意氣相投,先相親後戀愛,婚姻依然可以幸福。
To情感達人:
或許最重要的是學會兩點,一是哀悼,時光一去不回頭,把遺失的美好當做精神遺產,而不是捆綁自己的繩索。二是要克服「自戀」和對前任的理想化:彷彿自己錯過了最好的愛人,經歷了世間最刻骨銘心的愛情。關於愛情和婚姻,對那些渴慕愛情和婚姻的人來說,或許都需要認識到世界上永遠有你沒有看過的風景和值得你去觀看的風景。
——————————————
心之愛 | 原創文章 歡迎轉發分享 轉載請聯繫授權
TAG:心之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