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學習意識」的父母,才會培養出愛學習的孩子
1
(圖片來自網路)
最近在看《最強大腦》第五季,裡面有幾個孩子讓人印象特別深刻,年紀雖小,可在晉級賽中的表現卻不僅沒有輸陣,反而超越了很多年齡大一些的選手。
比如尤冠群,他在一百進30強比賽中因為點陣密碼這一項目獲得了30強直通資格,表現令人讚歎。
通過記者對尤冠群媽媽的採訪,我們知道雖然尤媽媽也承認他天賦比較高,兩歲多就能數到一百,認識上百個漢字,五歲就取得了鋼琴比賽一等獎。
但尤媽媽也提到了一點,那就是:「 全才 」 孩子背後,必定是父母的陪伴、影響和不懈堅持。
尤媽媽說,懷尤冠群的時候她正在讀研究生,小傢伙就在肚子里每天陪她做實驗,她也經常會在實驗室里和他「對話」。
也就是說,在他還是胎兒時,尤媽媽的「學習意識」就影響到了他。
2
身邊有很多父母,對陪孩子寫作業、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又不愛學習特別發愁。
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為了孩子能夠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些家長們不惜花掉所有工資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教英語的,學數學的,教孩子寫作業的,名目繁多,收效卻甚微。
他們對那種不用上輔導班也能考得很好的學生家長真是各種羨慕嫉妒恨,可除了讓孩子繼續上輔導班以防孩子不會做的題越來越多,別無他法。
這些家長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的「學習意識」其實是來自父母的,一對「學習型」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多半也是愛學習的,而一對「玩樂型」父母也多半會帶出一個比他們還會玩樂的孩子。
其實,玩樂也沒有錯,關鍵是如何在玩樂中學到知識,這應該是家長始終都要有意識地去實踐的。
3
(圖片來自網路)
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帶出什麼樣的孩子。我的一個同事,快五十了,天天中午休息時聽《蔣勛細說紅樓夢》,別說那些和她同齡的父母了,就是更年輕的父母,又有多少人知道蔣勛呢?
她的兒子前年考進了浙江大學,是很輕鬆的考進去的。她說,如果對孩子要求更嚴一些,孩子也許會考得更好。
因為我家孩子快五歲了,正處在一個成長中的關鍵時期,所以我經常和她聊天,向她討教一些教育孩子的經驗。她說的很多都令我受益匪淺。
比如她從來不讓孩子上輔導班,也從不陪著孩子寫作業,那她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那就是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將知識傳授給他。孩子上學以後,要有意識的將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融入到日常生活里。
比如在家玩十以內的加減法,和孩子比賽誰算得快,吃水果的時候告訴他各種水果的英語說法,帶孩子坐公交車的時候,就把老師講過的紅綠燈和人行橫道等單詞複習了,這樣孩子根本就不用刻意練習就會了,作業能自己很快寫完,學習上也一直保持信心,形成良性循環以後,學習成為孩子自發的行為,根本就不用上各種費時又費錢的輔導班。
4
我在想如果我的孩子以後上小學了,我應該也不會給她報各種學習輔導班(興趣班是必要的,當然也看孩子是否有興趣) ,如果家長有心的話,很多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能學個差不多了,而且,也不用逼著孩子做太多練習。
每個孩子的興趣點不一樣。我的孩子是女孩,喜歡畫畫,對語言也很敏感,我會在她不排斥的情況下給她看一些英文版的動畫片,然後我注意到她喜歡看中文版的《小豬佩奇》,不喜歡英文版的,但更喜歡看英文版的《愛探險的朵拉》,那我就每天讓她看一集,能不能聽懂其實不重要,學習語言是一個長期熏陶和浸潤的過程,其效果在以後自然會顯現出來。
5
(圖片來自網路)
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很重要。男孩子普遍喜歡玩玩具車,那麼可以把你想要教給他的知識融到他玩車的過程中,時間長了,孩子自然能學到很多。
很多家長說我自己的英語就很差啊,我的數學也不怎麼好啊,那正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了,再說了,孩子一開始的學習並不需要多麼高深的知識,重要的是通過有意識的灌輸讓孩子培養出好的學習習慣及我要學習的意識。
當然,也有人說這些都沒用,有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一年都見不了幾次呢,人家照樣知道學習,也很懂事。我不否認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但是也應該明白,這些孩子之所以勤奮好學,比同齡人早熟又懂事,是環境使然,眼前的不如意催生了他們上進好學的渴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寒門出貴子」。
可是這不是必然的,也有很多孩子因為父母在自己生活中的缺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不要拿孩子與「寒門貴子」相比,環境不同,沒有可比性。無論什麼時候,你的陪伴,你的堅持,你的學習意識,都是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TAG:眼萌萌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