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阜陽也有古城牆,很少人知道它的位置,親見的更少

阜陽也有古城牆,很少人知道它的位置,親見的更少

也許只有很少人知道阜陽還有古城牆,知道位置、親手觸摸過的更少。阜陽古城牆即潁州古城牆,元代以前為土城,明洪武初重修潁州城,將北城土垣改為磚垣,磚牆高1丈8尺周長4里。1939年,城牆拆除,現僅存部分殘垣,在劉公祠東邊的河對岸,他們隱沒於雜草之中,記錄著歷史的變遷。2012年12月26日,潁州古城牆列入安徽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潁州之名始於北魏,州治即在今阜陽市潁州區鼓樓街道北部。歷經隋、唐、五代、宋、金、元七百餘年。明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時任潁州知州趙世相增築潁州南城五里有餘。加上北城,一共有九里四十四步。改四門,東門名「宜陽門」、西門「宜秋門」、南門「迎薰門」、北門「承恩門」。由文德街另開一門,叫「五門樓」。在「望湖門」西,後有人云:「開此五門樓與潁城不利」,隨即封閉,文德街南頭抵城牆處不復建門。

新城跨西建,故有五個角,建有五座敵樓,又稱「戌樓」;西南角叫「克敵樓」,又稱「白衣樓」、「雲載亭」;東南角叫「望霍樓」,又叫「奎星樓」、「拐角樓」——因「霍山」在南,所以叫「望霍樓」;西北角叫「凱歌樓」」;東北角叫「向蒙樓」,又叫「神龍樓」,在今「劉錡祠」的東邊,有一座西北城牆的側門叫「待詔門」,號稱「潁州府環城十樓」。東城門樓、西城門樓、南城門樓、北城門樓、五門樓、待詔門樓、克敵樓、望霍樓、凱歌樓、向蒙樓。若加上老順昌府的南門鎮潁樓(鼓樓)、城隍廟裡的「花戲樓」、東城牆「文昌閣」上的「文昌樓」,又稱潁州府環城十三樓。

古潁十三樓,目前僅僅剩下一座「奎星樓」,即東南角的「望霍樓」。「望霍樓」的存在,是老阜陽「飛檐翹角十三樓」的歷史見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魚影像 的精彩文章:

曾經神秘的八八0軍工廠,現在卻隨便出入,多圖帶你一探究竟
春運第一天,那些曾經走過的路,都成了回憶……

TAG:老魚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