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的兩位紫砂名家女藝人

歷史上的兩位紫砂名家女藝人

昨日汪大師走了,紫砂界痛失一位領軍人物,九香在背痛惋惜之中回想起四年前和南京博物館朋友一去前往汪老先生的家第一次遇見老先生,與想像中「大師」的豪宅以及「大師」的談吐完全不同的是汪先生平易近人,對其代表作品的介紹也是耐心平和,九香那時還只是停留在接觸紫砂的初級階段,沒有紫砂工藝及文化基礎,朋友採訪之中我也不能完全理解,也沒有和汪先生暢談紫砂是我一生懊悔的事情。

昨天一位壺友告訴我他才知道汪寅仙是位女性,他很驚訝,其實在紫砂的發展歷史中,女性壺藝名家也不在少數,在眾多紫砂前輩名家中,早前有兩位女陶藝家青史留名,就是清代中期的楊鳳年與馮彩霞,今天我們就來給她們做一介紹。

一、楊鳳年

清嘉慶年間制壺名藝人,荊溪人,一說浙江桐鄉人,楊彭年之妹。構思巧妙,浮雕精美,可與其兄媲美,是歷來公認最有名望的制砂壺女藝人。

楊鳳年傳世作品較多,如宜興陶瓷博物館的風卷葵壺、竹節壺,南京博物院的梅段壺等。

風卷葵壺,造型典雅,製作工巧,用名貴的天青泥製成,紫檀色中微泛藍,精美內含,溫潤如玉。

竹段壺呈紫色,沉著穩重,壺體為毛竹段形,嘴、蓋、把,均以竹枝、竹葉裝飾,比例勻稱,疏密合度,工藝精巧,為壺中佳品。

除紫砂壺外,楊鳳年的紫砂雅玩陳設同樣出彩,如下面這兩件花器作品。

花盆以紫砂泥料為材,質料上乘,盆身包漿厚重,呈現悠久氣息。花盆以樹樁為形,正面作橢圓口,平沿,外壁豎直,上雕松樹葡萄圖案,盆底以斷枝為形作外撇四足。

盆身松樹圖案刻作高浮雕造型,葡萄藤枝自盆口上方接出,扭轉翻折,橫向斜伸,上端樹葉寬厚,葉下三五葡萄圓熟小巧,藤枝中段雕一松鼠攀爬其上,前伸聞嗅,造型可愛。盆身外壁其餘壁表又多作樹瘤裝飾,或大或小,頗為形象。

此水注由白砂段泥和朱泥製成,水滴依竹筍象形而製。筍皮層層包裹,葉尖翹起,紋路清晰,凸起點點紫紅色筍根根茬,畢形畢肖。筍尖中空,筍殼中部開孔,可供注水,設計製作十分精巧,妙出新裁。包漿自然,為文房中之珍品。

二、馮彩霞

馮彩霞,清嘉慶至道光年間宜興陶人。是繼楊鳳年後又一位傑出的紫砂女名家。善制喝工夫茶的水平壺,大者拳頭,小如雞蛋,指紋肌理隱現,尤為奪目。

馮彩霞 掇球壺

馮彩霞制花卉方壺

壺方形,倭角,短束頸闊口,腹部中部向外鼓起,四角為四獸首蹄形足。曲流較長,螭龍形把,瓜棱形蓋、鈕。壺身近方形開光內淺浮雕花卉紋,花瓣盛開,枝葉蔓生。外底有「姑蘇馮彩霞制」六字方形印款,款識篆體、陽文。

馮彩霞 金蟾壺

馮彩霞曾應邀到廣東南海伍元華家制壺,伍氏的萬松園壺和聽濤山館壺均是其代表作品。彩霞之書法頗有歐陽詢的筆意,所鐫款字精巧有致。

伍元華(1800~1833),嘉慶至咸豐年間廣東南海(今廣州)名人,家族是粵中首富,字良儀,號春嵐,以受昌為商名,能詩善畫,性嗜茗壺。

萬松園 梨形壺

此壺為矮梨形,泥色深褐,胎質尤佳,壺體鼓腹飽滿,三彎流與圓弧執把渾厚。壺口與蓋緣及壺身,修刮講究,足見此壺泥、工俱佳。造型典雅豐潤,壺底銘刻「癸巳年萬松園制」,秀逸韻致,誠為功夫茶首選佳器。

當代,紫砂界的著名女藝人還有蔣蓉、周桂珍、汪寅仙等等,真可謂「巾幗不讓鬚眉」!

本文首發於「尋壺問道」微信公眾號,歡迎關注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壺問道 的精彩文章:

紫砂花器松段壺是這麼做出來的
到底什麼是清水泥?

TAG:尋壺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