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電競版權大熱,它會重蹈體育版權的覆轍嗎?

2018年電競版權大熱,它會重蹈體育版權的覆轍嗎?

導語

【文眼】各直播平台如何避免作繭自縛呢?那就是保持以一種理性的姿態去競價,不要以飛蛾撲火之姿撲向電競賽事版權。但是,在行業風起雲湧,大佬們各個摩拳擦掌之際,誰又能眾人獨醉我獨醒呢?

作者丨張賓

圖片丨來自網路

2017年,被定義為電競元年。經過了多年培育之後,電競市場迎來了井噴期。2018年,電競市場增長的勢頭似乎也不會受到遏制。

日前,荷蘭電競市場分析研究公司Newzoo發布了《2018年全球電子競技市場報告》。該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電競市場規模將達到9.056億美元,相比去年增幅達到38.2%。

贊助和廣告的預期收入將分別達到3.594億美元和1.738億美元,在電競總收入中佔據最大比例。媒體版權佔比將達到18%,僅次於40%的贊助收入和19%的廣告收入。更為驚人的是,媒體版權市場的增幅將達到72%。

在體育領域,版權就處於金字塔塔尖,是吸金利器。以往電競賽事版權並不受重視,賽事運營公司為了宣傳和推廣,願意分享版權。如今,隨著電競市場的火爆,版權陡然走俏,它會像中超版權那樣被炒到天價嗎?電競版權的運營,又能從體育版權市場汲取哪些經驗和教訓呢?

電競版權即將一飛衝天

2015年,體育版權市場一發而不可收拾。騰訊為了獲得NBA新媒體獨播版權,付出了5年5億美元的代價;緊接著,中超的版權價格被炒到了5年80億。整個版權行業變得無比喧囂,各類版權水漲船高。如今,經歷了極短暫的繁榮期之後,泡沫破滅,體育賽事版權市場回歸理性。

回過頭來,我們都看清了版權之所以被推到這樣的高點,並非因為價值達到了這樣的高度,而是有看不見的手在推動。

政策層面的影響是最直接的。46號文件就像一針強心針,一下子攪亂了體育產業這池靜水。很多時候,資本是盲目的,也是逐利的。關於體育產業的利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各路資本市場上的牛鬼蛇神蜂擁而至。

版權一下子成為資本追逐的核心。在體育領域,說到底,還是得版權者得天下。有了版權便有了融資的本錢,沒有人會過多考慮如何靠版權盈利的問題。

再看現在的電競市場,其火爆程度與幾年前的體育產業無異。不同之處在於,電競產業火爆並不完全靠政策驅動,而是與整個市場的繁榮程度休戚相關。

無論出發點是否相同,結果是相似的,電競成為了資本追逐的熱點,整個市場空前繁榮。這種繁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泡沫也會隨之出現。

電競領域,主要的收益還是在贊助、廣告。之前,媒體版權並沒有那麼受重視。現在產業火爆了,賽事版權的地位一下子凸顯出來。所以,在Newzoo發布的《2018年全球電子競技市場報告》中,媒體版權上漲幅度達到了的72%。

一旦賽事方不再是面向所有直播平台以低廉的價格或者免費分銷賽事版權。高關注賽事的版權一定會遭到各平台的哄搶。今年年初英雄聯盟德瑪西亞杯的賽事版權就是熊貓TV獨播。一旦賽事版權進入獨播時代,版權的價格一定會呈現出幾何級增長。

與體育公司聯姻加速電競版權推廣

電競賽事版權越來越重視,一定會催生出更多版權運營公司。而借道體育版權運營公司,或許是一條捷徑。這種聯姻也正在發生著。

2016年年底,英雄聯盟的母公司拳頭遊戲就以3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賽事直播權。視頻流媒體BAMTech獲得了電競賽事的版權,開始進行版權分銷,同時還包括銷售廣告和贊助等內容。

就在幾天之前,PGL公司宣布授權IMG在全球範圍內分銷其電競賽事版權。過去5年,PGL組織了超過50場電競賽事,其中包括兩場Dota 2的賽事,每一場獎金都達到了100萬美元。今年,PGL還將主辦兩場絕地求生比賽。絕地求生雖是一款誕生不久的遊戲,但其職業賽事正越來越被看好。

而IMG則是全球知名的體育公司。它在體育領域涉獵較廣,既有頂級賽事,又涉及賽事贊助、明星經紀等業務。IMG也已經開始將觸角延伸至電競領域。去年,IMG就與PGL合作,將克拉科夫錦標賽分銷至15家網路平台,覆蓋75個國家。

PGL的CEOSilviu Stroie表示,他們希望PGL的賽事和品牌能夠在國際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IMG的國際資源以及經驗能夠幫他們實現這個目標,「它們可以讓電子競技在全世界範圍內變得更加主流。」

如何變現依舊是未解謎題

電競賽事版權的價格上漲可以預期。電競賽事公司可以藉助體育營銷公司的經驗和網路,進行分銷。這正在成為一種趨勢。接下來最關鍵的是播出平台方有沒有能力來消化這些版權。這也決定了電競版權市場是否能步入良性循環。

對於直播平台來說,它們與體育互聯網媒體公司面臨同樣的困境,亦即變現難的問題。一個賽事版權,無論是體育賽事,還是電競賽事,營收無非通過廣告、分銷等傳統模式。用戶付費是潮流趨勢,但是暫時還成不了氣候。

與體育賽事直播比起來,現在的電競直播平台都具有打賞等變現模式。這意味著電競賽事版權距離變現更近一些,但絕不代表著通過用戶打賞便可以獲得不菲的收入。用戶願意為喜歡的主播買單,卻未必直接給賽事方埋單。

當然,直播平台可以利用主播在粉絲中的影響力,推出付費服務。在信號製作、直播服務等方面,直播平台當然也可以推出更多增值服務。不過,以體育賽事版權的付費情況來看,會員收入並沒有達到可觀的量級。

現實就是:會員付費收入在版權所有收入中佔據的比重並不會太大,版權變現的核心手段並沒有改變。

如果電競賽事版權價格像體育賽事版權那樣,被炒到了天價,任何變現途徑都是杯水車薪。以中超一年13.5億的版權費為例,哪一種手段都無法填補這麼大的一個窟窿。

總體來說,電競賽事版權具備了像體育賽事版權那樣一飛衝天的全部要素。同樣,和體育賽事版權一樣,它也找不到落地的辦法。

各直播平台如何避免作繭自縛呢?那就是保持以一種理性的姿態去競價,不要以飛蛾撲火之姿撲向電競賽事版權。

但是,在行業風起雲湧,大佬們各個摩拳擦掌之際,誰又能眾人獨醉我獨醒呢?昨天發生在體育版權上的故事,似乎又將在電競領域重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曜體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政府0投入的美國奧運體育正在遭遇窘境?
社交媒體正改變著奧運明星的商業價值 武大靖們的微博該如何運營?

TAG:日曜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