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友來稿:巧遇書法家周慧珺

網友來稿:巧遇書法家周慧珺

巧遇書法家周慧珺

朱修祥

被書壇公認為大姐大的周慧珺,不失為女中豪傑。自認為她是從有漢字以來是寫的最好的女書法家。

記得當年周慧珺也是在申城大楊浦工作的,她原本是上海化工廠的一名技術員。(廠址:上海市楊浦區大橋街道楊樹浦路1578號.)

小學的時候,由於自己非常喜歡周慧珺的書法,況且上海化工廠離我的住家只有十分鐘的路程。所以常常溜進化工廠里看廠里大批判專欄里周慧珺書寫的龍飛鳳舞毛筆字。

一九七四年初,上海書畫社出版了一本周慧珺書寫魯迅先生詩詞的字帖,筆墨美到極至,字字考究。風靡上海灘,喜歡書法者紛紛搶購,我也用省下的零用錢購得一本,每天有事沒事的時候都要拿出來比劃比劃、欣賞欣賞。

文革後期,自己所在的楊浦區文化館經常到該地區所有的中學借調一些美術功底比較好的紅衛兵宣傳幹部去那裡一同協助工作。

我也有幸的被館裡軍人出身的宣傳幹事萬幸恩師看重,有時候重大的政治運動一來,恩師一個電話打到工宣隊(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秦秀英校黨支部辦公室,秦書記就會來我班上找我,於是在眾目睽睽下我會強抑激動的心情歡快的離去。

直到現在自己都感覺那一段時間是我一生最愉快最得意的時候,好象有一個整月,沒有去學校上課,每天上下班一樣的坐著公共汽車往返於自己的住處和楊浦區文化館,不但車費報銷,中午還有一頓免費的午餐,其中有我最喜歡吃的紅燒肉。晚上回家之前還可以去館裡的浴室痛痛快快的洗個熱水澡。

在工作期間,恩師看我踏實肯干,又有些小聰明,布置的工作總是不打折扣的提前完成,便會時常的寫一張便條,獎賞我去文化館裡的電影院不花錢的白看一場電影。

批林批孔高潮在全中國猛然掀起,楊浦區文化館為了配合當時的革命形勢,紛紛舉行了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比如尊法反儒(即法家和儒家)的巡迴畫展,批判偽聖人孔老二(即孔子)的書法展覽。

萬幸老師夜以繼日的忙得四處冒煙黑頭黑臉,我自然也圍著恩師他老人家鞍前馬後屁顛屁顛。

有一次在美工組的辦公桌上,恩師恭恭敬敬鋪上一張宣紙,隨即讓我把墨汁拿來,我以為是讓我來書寫的,即興奮又忐忑不安,生怕寫壞了辜負了老先生的一片苦心。

沒過多久,門外緩緩的進來一位腿腳不方便的戴著眼鏡的中年女性,恩師急忙迎上去請她坐下。並且讓我把他抽屜里珍藏著的碧螺春香茗拿出來趕快去泡茶。眼鏡女性客氣的連連擺手笑著說:「時間緊迫,傍晚還要為上海革命委員會抄寫《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詩歌,趕快辦正事,還是趕快辦正事吧。」

於是,萬幸老師再也不噓寒了,趕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出印有革命樣板戲《沙家浜》唱詞的紅封面的書本,翻到有郭建光唱詞「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的一頁,請她書寫。女性二話不說,拿起毛筆,深深吸了一口氣,便奮筆疾書,當她剛書寫三五個字,我眼前一亮,不是一個美字可以形容,十分養眼!「周慧珺,是周慧珺老師!!!」

周慧珺朝我笑笑點了點頭,又繼續她的筆走龍蛇了。

《谷歌》曾經這樣介紹:周慧珺,女,漢族,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出生,浙江鎮海人,得到沈伊默、拱德鄰、翁闓運等著名書法家親授。

周慧珺書藝有兩大特點:一是用筆明快,二是章法奇妙。周慧珺作書不太講究筆筆中鋒,但「要妙於起倒,達到八面靈動、八面出鋒的境界」。

所以她的用筆如同風檣陣馬,淋漓痛快,筆畫爽潔、剛健,很有米芾「刷字」的味道。但微有不同的是,長畫每每一波三折,具山谷意態。

在《書道苦旅》一文中,周慧珺說道:「字是點畫組成,空白處也是字的組成部分,虛實相生、相守,才成藝術品。」因此,她在謀篇布白上特別注意章法布局,力求「知白守黑」、「虛實相生」,不讓一字一行一處平平實實,總是大與小、粗與細、正與側、長與短組合在一起,在強烈的對比中產生氣勢和力量,又從黑白錯落的分割中,構成氣韻生動的畫面。

就在自己沉入遐想的頃刻之間,周慧珺老師已經擱筆,端著恩師敬上的香茗品嘗起來。我一邊欣賞著周慧珺老師這幅精美的書法,一邊愧疚剛才自己的浮躁。萬幸老師看著滿臉通紅的我,會意的和周慧珺笑了笑。

即使在今天只要自己一回想起當時周慧珺眼鏡裡面深邃坦蕩的目光,在學藝修行過程中即可會變得謙虛謹慎起來。

這就是自己在上海楊浦區文化館巧遇周慧珺帶來的終身受益:

充實自己,不落入平庸,耐得住寂寞卻不好高騖遠。

……

上海蕭樓散文公告:

請關注《上海弄堂往事》。

喜歡本文,請把它放在您的朋友圈上,讓更多人欣賞。

來稿請發:xiatiandushu@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弄堂往事 的精彩文章:

TAG:上海弄堂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