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步永寧古鎮

漫步永寧古鎮

明洪武20年(1387年),朱元璋為抗擊倭寇,在永寧設立衛城。天南地北的衛城守兵,帶來了天南地北的建築、飲食、民俗、姓氏、信仰等異域文化。多元的文化使這個古樸的小鎮更加豐富,也更加厚重。與天津衛、威海衛齊名的永寧衛,抗倭名將俞大猷曾戰鬥於此,並留下墨寶:「鎮海石」。

永寧古曰「水澳」,唐稱「高亭」,宋謂「涼恩亭」。到了南宋,朝廷為防外患修「水澳寨」。於是,「涼恩亭」成了「永寧寨」。衛城內縱橫的街巷把城區隔成「鰲魚背」,永寧因此又名「鰲城」。

永寧是一個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衛城遺址、城隍廟、觀音亭、鎮海石、大夫第、大洋樓、西式教堂、鐵匠鋪、油坊、錢莊、水街……這些是永寧的文化符號,也是永寧這座古老衛城的註解,它從不同角度詮釋永寧,豐富它的文化內含。

時光剝蝕,小鎮越發古樸。今天,你在永寧老街上再也難覓隴西建築的遺存,再也找尋不到陝甘民居的裝飾,宗祠和廟宇門前石雕木雕上的中原印跡也已斑駁,林林種種源於天南地北的文化符號正漸漸模糊,慢慢消失,或悄悄融入本土文化,形成永寧獨一無二的「雜合」文化現象。所以,雖然你置身閩南,你在這個閩南小鎮里看到的、聽到的、嘗到的、感受到的卻不一定是純正的閩南,而是五湖四海文化的雜燴與交融。

走進縱橫的街巷,你會發現永寧和閩南其他古鎮不同,這裡建築別具、姓氏薈萃、宗教多元、民俗文化特別豐富。

我特別特別喜歡永寧老街,喜歡在夕陽下背著相機徜徉老街的小巷。從寧東樓前的觀音亭到西門外的大夫第,走走停停,嘗嘗小吃,和商販聊聊,再買點海鮮原路返回,一路晃晃悠悠,愜意之極。漫步街巷,我常常感覺自己已然成為這悠長老街的一部分:如果老街是一幅古樸的畫,我就是畫里的一棵小樹。因為有小樹點綴,畫美得更自然。

永寧曾是永寧衛所在地,這裡有著酒一般純厚芬芳的文化底蘊。如果用四季對應一個地方,我覺得永寧是淡淡的秋,豐富沉穩,經得住琢磨;若用酒對應一個地方,永寧是葡萄酒,有韻味而不醉人,耐得住品味。

好奇心驅使我想盡一切辦法去探索自己貿然闖進的這個陌生的、色彩斑斕的世界。我不喜歡高甲戲,看不懂也聽不明白,每逢觀音亭和南門小劇場演戲的時候,我總會去湊熱鬧。不為看戲,為戲裡戲外演繹的那個真實的世界和多彩的人生。

詩人說: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下看你。行人是老街流動的風景。我想,正是因為人,老街才立足現實溝通歷史的吧?老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性之美只有人的參與才顯得完全。所以,老街不是龐貝古城似的僵硬的歷史雕塑,也不像古樓蘭那樣只留下離奇的傳說讓後人去猜想,它是一條實實在在的根植於現實生活的靈動的街。

你看,那鑲嵌著青石紅磚的民居和廟宇,那牛肉店的掌柜、古銅色的漁民、狹長的石板街、捏糖人的老漢,街邊的魚販、屠夫和修鞋匠,這些是生活,更是藝術。

漫步永寧的街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層層疊疊翹著燕尾脊的紅磚厝,當地人叫它「皇宮起」。這種建築集紅磚、青石、木料於一身,石雕、磚雕、木雕、影雕被創造性地搭配組合在一起,構成美輪美奐的外觀,它的色彩和造型源於宮廷,有皇家血統。

永寧老街的美食特別引人,食客比較青睞的有海蠣煎、炸蝦餅、牛肉羹、梅林芋丸、水煎包。

在老街的地瓜酒里能品出東北人蔘的芬芳和西北大棗的甘甜,在阿覃水煎包里能吃出江浙純厚的麥香,在老街邊的牛肉店裡能吃出陝甘的味道,在小廟門前的戲台上能聽到中原古樂的哀怨……

黃昏時分,若從觀音亭沿老街向西門外走去,經常可以看到喝得面紅耳赤的「老打捕」席地坐在家門口,手握加飯酒瓶有一句沒一句地同路人搭訕,話語的間歇吃點鹹魚呷口酒……這種閑話配米酒的愜意生活真令人羨慕。我想,幸福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番仔樓是永寧民居的另一個特色。和閩南其他地方一樣,永寧鎮區和周邊的鄉村,散落著許多宏偉的番仔樓。番仔樓是「泊來品」,中式骨架,西洋裝飾,又具南洋風情,相比古典的紅磚厝,番仔樓更具時代氣息,它曾是那個特定年代下南洋的人們財富的象徵。

永寧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沿著永寧街邊古厝門楣上的墨跡和廟宇宗祠里的石刻木雕,踏著老街的遺存,循著清河衍派、九牧傳芳的匾額……就能回到陝甘,回到渭水,回到隴西,回到南陽和潁川……回到信仰和文化的源頭,找到它們曾經的出發地。永寧只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驛站。

一個古鎮,一座衛城,一條老街,串起一段滄桑的歷史:你看那悠深的小巷、恢宏的廟宇、古樸的宗祠、曾經輝煌的大夫第和老宅院,它們一起見證並沉澱老街的歷史,有這些傳奇、凄美、悲壯的歷史文化的滋養,古鎮厚重了,豐富了,更具滄桑之美了。

文字摘引葉忠惠先生的文章《一個閩南小鎮的歷史變遷》《家住古衛城》《 夢裡永寧》部分段落,特此致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藝術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海峽藝術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