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正在顛覆華爾街

區塊鏈正在顛覆華爾街

鈦媒體 TMTPost.com

|科技引領新經濟|

從支付交易到私人市場的融資方式,區塊鏈正在改變華爾街的方方面面。目睹區塊鏈日漸發展壯大,傳統銀行業是會接受這種新興技術,還是會被它取而代之?

去年9月,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給了比特幣一記當頭棒,稱它比荷蘭鬱金香泡沫還惡劣,不會有好結果。有人會丟掉性命。

在戴蒙怒斥之後,另一家華爾街巨頭高盛的首席執行官勞埃德·貝蘭克梵也發聲響應「有些東西(一夜之間)波動20%,這感覺不像是貨幣,而是一種行騙的工具。」

與此同時,國際證券機構貿易通訊協會(ISITC)的一項調查顯示,55%的受訪企業都在監控或是研究區塊鏈,或者基於區塊鏈開發解決方案。

然而,華爾街對加密數字貨幣的公開高聲抨擊帶來了這樣一個問題:銀行業究竟怕加密貨幣什麼?

答案很簡單:很多東西。

因為區塊鏈技術為傳遞數字資產提供了一種經過加密的安全方式,它無需銀行等可信的第三方經手。更有甚者,像智能合約這樣的工具還承諾客戶,能自動實現多個銀行業耗費多時才能完成的流程,從稅務合規及申報服務,到根據遺囑分配財產,涉及多種業務。

全球銀行業目前是一個134萬億美元的產業。銀行幫助完成中介支付、發放貸款,也為借款者評定信用。作為一種在不可信環境下省卻中介環節的技術,區塊鏈有望顛覆以下銀行業的以下多個領域:

1.支付:區塊鏈技術可以消除依賴中介批准消費者之間交易的需要,可能加快支付的速度,而且比銀行的收費更低。

2.清算和結算系統:區塊鏈技術和分散式賬簿可以降低操作成本,讓我們更接近達到金融機構之間實時交易的水平。

3.募資:通過首次發行代幣(ICO),區塊鏈給一些業內企業提供迅速獲得流動性的渠道,創造了一種新型的加密經濟融資模式,無需面對任何傳統金融服務的資本門檻。

4.證券:區塊鏈將取票、債券及一些替代性資產等傳統證券用代幣表現,顛覆了金融市場架構。

5.信貸:區塊鏈讓信貸行業無需管理看護者,借款更安全,而且能提供更低的利息。

鏈得得整理了CBInsight上的一些研究數據和結論,本文將深入探討區塊鏈可能怎樣顛覆傳統銀行業,同時通過技術實現一些新的商業模式。

支付

目前我們還需要一套陳舊的系統支持全球數以萬億美元資金流動,這套系統不但支付速度緩慢,還要額外收取費用。

假設你在美國舊金山工作,想把部分收入寄給在倫敦生活的家人,如果選擇電匯,可能一般必須得付25美元的固定費用,相關的額外收費可能最高達到匯款額的7%。為你匯出收入的銀行要扣一定費用,倫敦方面收款的銀行也要扣一筆,你還得為美元兌換為英鎊承擔一部分隱性的損失。即使經過這層層收費,你家人的收款銀行也得等到一周後才會登記入賬這筆交易。

每筆轉賬交易的成本通常是轉款金額的7.68%,交易收費都和付款有關,比如電匯費用或者匯率兌換的隱性損失。對銀行來說,促進支付完成這種業務利潤豐厚,他們幾乎沒有任何降低相關收費的動力。2016年,從付款到信用證,各類跨境支付交易的收入占銀行業全球付款類交易收入總額的40%。

上圖來自一份泄密的西班牙桑坦德銀行內部文件。截圖部分展示了國際轉賬業務為該行帶來的收入,以及區塊鏈顛覆轉款領域讓該行面臨的風險。桑坦德銀行2016年將近10%的營業收入都來自國際轉賬。

區塊鏈提供了一種更安全、成本更低的點對點(P2P)付款方式,無需轉賬中介,顛覆了既有的系統。因為比特幣和以太坊這樣的加密數字貨幣建立在一個公共的去中心化賬簿基礎上,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它們轉賬和收款,減少了可信第三方驗證交易的需要。

區塊鏈技術讓世界各地的人們付款不受任何國境邊界的束縛,不管身處何地,都能迅速且低成本完成付款。

得到確認的比特幣日均交易量已經翻了八倍,從2014年夏季的5萬多筆增長到2018年的40萬筆以上。

由於交易費用高,開發者利用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貨幣,積極擴大低成本解決方案的應用範圍。比特幣現金等加密貨幣已經在促成低價交易。目前,比特幣現金的交易費用為每筆交易約0.2美元。

一家名為TenX的公司正在以稍有不同的方式解決上述跨境支付問題。該公司推出了一款和借記卡掛鉤的錢包,方便持卡用戶使用加密貨幣。只要能正常使用借記卡,無論何處用戶都可以消費加密貨幣。該公司構建了一個分散式網路,用於不同加密貨幣之間交易,並且將這個網路與實物借記卡結合在一起。

作為支付中介,加密貨幣要徹底取代法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過去幾年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貨幣的交易量已經呈指數級增長。僅2016年一年,比特幣的交易量就大增118%,不過其中不少交易是投機性質,並非P2P付款。

如今,區塊鏈有望讓全球上十億發展中國家民眾享受金融服務。BitPesa就是一個現實的例子。這家區塊鏈公司著重增進肯亞、奈及利亞、烏干達等發展中國家的企業間(B2B)付款,月均處理交易量達到1000萬美元。肯亞傳統跨境支付的平均費率為9.2%,而BitPesa能通過區塊鏈技術將費用降低到3%。

過去幾年,比特幣支付處理商BitPay處理的支付交易量猛增。

另一個例子是比特幣支付服務供應商BitPay。該公司幫助商家接受比特幣形式的付款,並存儲這些款項。去年BitPay的支付交易量暴增328%,商家月均收款超過1.1億美元。BitPay處理每筆交易收費1%,而傳統信用卡交易收費2-3%。

區塊鏈即將顛覆支付領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支持這個領域的基礎設施已經搖搖欲墜,整個清算和結算系統容易被顛覆。

清算和結算系統

銀行轉賬一般需要三天才能結算,這很大程度上和金融基礎設施的構建方式有關。

這不止讓消費者痛苦。對銀行而言,全球範圍內轉賬也是後勤方面的夢靨。

今天,假如銀行要完成一筆簡單的賬戶間轉賬,在款項到達任何一個目的地以前,就必須規避代理銀行和託管服務等一套複雜的中介系統。否則,兩家銀行的賬戶必須滿足全球金融系統的要求,服從一個由交易者、資金、資產管理者等組成的龐大網路。

如果你想從義大利裕信銀行的賬戶轉賬給美國富國銀行的賬戶,將通過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執行交易,該組織每天為一萬家金融機構傳送2400萬條訊息。

因為裕信銀行和富國銀行並沒有建立金融業務關係,就必須在SWIFT的網路里找一家和這兩家銀行都有業務關係並能結算交易的代理銀行,代理銀行為此服務要收費。每家代理行在匯出銀行和收款銀行都有不同的賬簿記錄,最終這些不同的記錄都要統一。

中央化的SWIFT協議實際上並沒有發出匯款,只是發送了付款指令。待匯款其實是通過中介系統處理的。每個中介都會增加交易成本,可能導致轉賬失敗。60%的B2B付款需要人為干預,每次干預需要15到20分鐘。

區塊鏈充當一種去中心化的交易賬簿,它可以徹底顛覆上述清算和結算系統。銀行間的區塊鏈無需利用SWIFT達成所有金融機構賬簿統一,卻可能公開透明地追蹤一切交易。這意味著,不必依賴託管服務和代理行網路,交易可以直接在區塊鏈結算。這將有助於降低維持全球代理行網路的高成本。

一些銀行估算,由於提供更好的結算與清算基礎設施,區塊鏈創新可能讓金融業的成本至少降低200億美元。

提供企業區塊鏈服務的公司Ripple就是試圖替代SWIFT的佼佼者。Ripple最為世人所知的是其內部網路流通的瑞波幣(XRP),但這種加密貨幣和Ripple的銀行業產品無關。

SWIFT發送的訊息是單向的,和電郵很像。這意味著,在匯出行和收款行都收到交易指示後,才能結算交易。Ripple的產品xCurrent直接將銀行現有的賬簿融為一體,為銀行提供一種更快的雙向溝通協議,允許實時發送訊息和結算。Ripple目前與超過百位客戶簽約,與Ripple區塊鏈網路合作開展這種實驗性的結算。

來源:Ripple

R3是另一家為銀行服務的企業區塊鏈公司。該公司有志成為金融市場的新型操作系統,此前已經獲得美銀美林和花旗等一批銀行的集體融資1.07億美元。它也失去了一些關鍵的銀行支持,比如高盛。高盛之所以退出融資行列,是因為希望獲得更多的 R3運營控制權。

Ripple和R3這類項目給廣大金融服務生態系統的成員、比如SWIFT構成破壞性的威脅。他們也和傳統銀行合作,提高整個行業的效率。為了提升交易效率,Ripple和R2將金融機構與同樣的賬簿聯繫在一起。他們尋求建立較小規模的去中心化系統,並非公共區塊鏈。

募資

尋求風險投資的融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融資公司的領導者要做各種宣講,和風投機構的合伙人開無數的會,還要就公司的股權和估值進行漫長的談判,希望通過公司的部分股權換取投資。

有了區塊鏈,企業家無需融資平台和風投資本家,不必和投資者討價還價談判。任何時候,任何人都可以向任意人士募集資金,任何人都可以投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按照知名天使投資人、股權眾籌平台 AngelList的聯合創始人納瓦爾·拉維坎特(Naval Ravikant)的專業說法。這種融資「一直是開放的、分散式的,有流動性。」

如果運用區塊鏈技術,就可以通過首次代幣發行(ICO)開展融資。這種形式是區塊鏈版本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募資的項目出售數字代幣,投資者可以用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貨幣換取代幣。代幣的價值將受到它未來推行是否成功影響,至少理論上是如此。投資代幣無異於投資者直接押注代幣的使用和價值。藉助ICO,融資的區塊鏈公司可以直接向公眾出售代幣,縮短傳統的融資過程。

2017年全年,ICO合計募得約56億美元。

2017年ICO人氣爆棚,上半年ICO融資規模接近10億美元,下半年超過46億美元。

ICO對區塊鏈企業有兩大立桿見影的益處。

一是ICO可以在線上面向全球進行,企業可以接觸到範圍更廣的投資者,再也不會僅限於那些身家億萬的富豪、機構,以及能向政府展示自己是可靠投資者的人。

二是ICO讓企業很快獲得流動性。從出售代幣的那一刻起,它就在一個全天24小時運轉的全球市場有了定價。一個風投支持的初創公司奮鬥十年也不過如此。正如以數字貨幣經營社交網路的公司Earn首席執行官巴拉吉·斯里尼瓦桑(Balaj Srinivasan)評價,獲得流動性選擇的時間從十年縮短到十分鐘,時間上加快了50萬倍。

我們已經目睹了ICO對市場融資的影響。2017年第三季度,ICO合計融資13.27億美元,接近當季所有科技業天使投資和種子融資交易的規模總和:14.06億美元。

風險資金正在關注這種新形勢。紅杉資本、 Andreessen Horowitz、 Union Square Ventures這類知名風投機構都直接參与了ICO,並通過投資加密貨幣對沖基金持有加密貨幣的風險敞口。 風投公司Venrock的合伙人大衛·帕克曼( David Pakman)表示:「毫無疑問,加密貨幣將讓風投界天翻地覆,我希望如此。這項技術讓一切都民主化,我從一開始就為它感到激動。」

隨著ICO如火如荼開展,我們也目睹了IPO市場大範圍滑坡,IPO交易量從1996年的7322筆將至2017年的3671筆。2016年,美國IPO合計募集資金將至185億美元,不到2014年融資規模744億美元的三成。這還不是融資公司基本到手的資金,因為投行要為經辦每筆IPO收取3.5-7%的費用。由於私人資本獲得更多融資機會,加之ICO這類替代融資方式興起,我們可以預見,這個給投行帶來滾滾財源的市場會進一步縮水。

2017年,ICO募得資金已經比美國市場IPO融資規模高出6%。在低利率和監管更嚴格的環境下,相比公開市場,私人融資對很多初創公司的吸引力更大。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ICO都在為尚未取得營業收入的區塊鏈項目服務。我們發現,圍繞去中心化模式成立的科技公司越來越多。以即時通訊應用公司Telegram為例。Telegram最近宣布,希望通過ICO募集20億美元。該公司提供的免費服務用戶增長很快,但缺少營業收入,不可能成功登陸公開市場。於是,Telegram考慮利用ICO向用戶出售代幣,在通訊網路的基礎上自行創建一個支付平台。

鏈得得App編輯也意識到,區塊鏈的擁躉們堅定的相信,下一個Facebook、谷歌和亞馬遜就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協議上,通過ICO上線,區塊鏈就將直接從投資銀行的利潤中分走一杯羹。

在這一領域已經湧現了多家有前途的區塊鏈公司。

像CoinList這樣的公司幫助區塊鏈企業的架構合規,遵循ICO募集說明,推動數字資產進入主流市場。CoinList最初是建立區塊鏈協議公司Protocol Labs與AngelList合作的結晶,目前已經幫助區塊鏈企業通過ICO募集超過8.5億美元。

在CoinList協助下,去中心化存儲網路 Filecoin的ICO需求旺盛,ICO啟動一小時內出現多次網路過載,最終ICO融資超過2.5億美元。

CoinList為區塊鏈公司開發了一種銀行級別的合規流程,這些公司可以通過精簡的應用編程介面(API)進入這個流程,幫助區塊鏈項目確保從盡職調查到投資者合格認定一切就緒。Coin List的平台是為區塊鏈項目設計的,但它的重心放在降低融資的後勤和監管負擔上,這些負擔在公開市場已經體現。如今,投行正在嘗試自動化技術,幫助將籌備IPO的那上千個工作日時間統統省掉。

CoinList只是開始,全新的ICO生態系統正在湧現大批企業,有Waves這樣的存儲、管理和發布數字貨幣的平台,也有Republic.co這樣的加密貨幣項目。Republic.co的宗旨是幫助投資者以最少10美元的金額參與ICO。

迄今為止大部分ICO都由還未獲得收入的區塊鏈項目發起。儘管如此,這些項目仍有進一步擴張的潛力,有潛力成為傳統融資可靠的替代選擇。

我們仍處於區塊鏈發展的初期,可能還處於泡沫階段。毋庸置疑,很多區塊鏈項目都會以失敗告終。其中的意義在於,它們在測試區塊鏈替代傳統銀行功能的種種應用。這不單單局限於企業融資,還包括證券的基礎結構。

證券

如果想買賣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這樣的傳統資產,你需要用一種方法隨時追蹤了解誰持有這些資產。今天,金融市場通過一個複雜產業鏈滿足你的需求,這個鏈條上有經紀商、交易所、中央證券存管機構、清算所和託管銀行。這些不同的參與方都圍著一套過時的票據所有權系統轉。

假設你想買蘋果公司的股票,可能要通過股票交易所下單,交易所會讓你找到蘋果股票的賣家。在過去,這意味著你得出錢換取股票所有權憑證。

假設我們要用電子方式執行這種購買股票的交易,情況就複雜得多了。我們不想處理即日資產管理的事務,比如交易憑證、簿記或者管理股息,所以就把股票交給託管行代為保管。由於股票的交易雙方不一定依靠同樣的託管行,託管行自身又需要依賴可靠的第三方代持所有的票據憑證。

交易所結算和清算一單交易要涉及多個中介,不少環節都可能出現足以造成交易失敗的問題。

在現實操作中,當你買賣一種資產時,因為你下的單要經由一整批第三方逐個接力完成。每個第三方都有一套獨立的賬簿,他們用自己那一套保證交易的真實性,因此轉讓股票所有權變得很複雜。

這套系統不但效率低下,而且不精確。由於每個中間環節的賬簿都必須在工作日結束時更新和統一,證券交易需要一到三天時間才能結算。又由於交易涉及的第三方多種多樣,交易往往必須依靠人力手動驗證。每個中間方都要收費。

區塊鏈技術能為獨特的數字資產創造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從而有望掀起金融市場的革命。有了分散式的賬簿,就可能通過加密代幣轉讓資產的所有權。比特幣和以太坊已經以純粹的數字資產實現了這樣的轉讓。新生代區塊鏈公司正致力開發新方式,以代幣形式體現股票、房地產、黃金等現實世界的資產。

區塊鏈顛覆證券業的潛力巨大。美國四大託管銀行:State Street、紐約梅隆銀行、花旗和摩根大通每家託管的資產價值都超過15萬億美元。託管服務收取的費用通常不超過0.02%,利潤純靠資產規模來。運用區塊鏈技術,代幣化的證券有潛力剔除託管銀行這一大類中間商,為投資者降低資產交易的費用。

美國四大託管銀行每家託管的資產規模均超過15萬億美元。圖表來源:股票分析服務機構Trefis

而且,通過智能合約,代幣化的證券可以成為能編程處理的股票,支付股息或者回購股票都可以通過幾行代碼執行。最終,將現實世界的資產置於區塊鏈之上將可能讓金融市場迎來更廣闊的天地,讓全世界人民進入市場。

一些區塊鏈公司希望幫助將上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轉移到區塊鏈,Polymath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正在打造一個市場及平台,幫助發行證券代幣,並實行管理機制,協助新的代幣符合監管要求。Polymath已經宣布同 SPiCE VC、Corl和Ethereum Capital這些業界公司合作,這三家公司都在Polymath的平台發布證券代幣。

以上來自Polymath的PPT截圖預計,證券代幣的市場規模將增長到10萬億美元。

在區塊鏈企業進軍的同時,傳統金融機構並沒有坐以待斃。此前鏈得得App也有報道,澳大利亞證交所宣布,將研究使用區塊鏈初創公司Digital Asset Holdings開發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替代現有的簿記、清算和結算系統。

去年6月,面向企業客戶的區塊鏈公司Chain利用旗下區塊鏈平台進行整合,成功地策劃納斯達克交易所和花旗銀行的基礎設施之間的實時交易。也是在去年,美國折扣零售電商 Overstock的首席執行官推出一家名為tZero的交易平台,希望為可能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證券創造一個區塊鏈技術支持的「暗池」(即不公開交易委託賬本、連交易者身份也可以不公開的私人交易平台)。

雖說前景極為光明的區塊鏈用例,但代幣化資產還面臨一個最大的攔路虎:監管。目前仍不清楚,區塊鏈的所有是否受到法律約束,代幣仍是一個定義模糊的術語,現在還沒有合法地位。政府在監管和立法方面的指引將是這些成萌芽期項目成功的關鍵。

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的世界正在慢慢與區塊鏈產生交集。在另一個領域,這種交匯可能顛覆當今融資運轉的方式,那就是信貸。在信貸領域,顛覆簡直是家常便飯。

信貸

傳統的銀行與貸款機構根據一套不準確也不安全的信用報告系統審批貸款。

假設你想獲得銀行貸款,先得填寫一份申請表。然後銀行會評估,未來你不會償還這筆貸款的風險有多大。評估的方式是查看你的信用積分、負債收入比、住房所有權歸屬等因素。為了掌握這些信息,他們必須從三大信用機構Experian、TransUnion和Equifax之中任一家處拿到你的信用報告。根據得到的信息,銀行會衡量你違約的風險,在設定貸款相關收費和利息時體現他們衡量的結果。

美國五大銀行提供的商業貸款合計價值3.7萬億美元

這個中心化的系統經常給消費者找不痛快。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估算,每五個美國國民里就有一人的信用積分存在可能的統計誤差,這類誤差會對借款者獲得貸款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更嚴重的是,這類敏感信息都集中在上述三家信用機構,這就給個人信息安全帶來很大威脅。去年Equifax被黑客入侵,造成1.43億美國人的信用信息泄露。

替代性的區塊鏈貸款讓借款者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效率、更安全地面向更廣大的融資源,獲得個人貸款。有了加密的安全保障,以及分散式登記歷史支付記錄,借款者可以根據全球範圍的信用積分申請貸款。

貸款領域的區塊鏈項目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已經有些項目在致力於開拓個人對個人(P2P)貸款、信用和基礎設施。

Bloom協議試圖不依靠可信的第三方,而是根據追蹤互聯網成功證實身份的記錄評估信用。

有個名為SALT的貸款平台項目,通過ICO募得4800萬美元。它提供以區塊鏈為擔保的貸款。只要購買SALT的代幣就成為該平台的會員,然後可以將一些持有的加密貨幣作為抵押,向該平台的貸款者借款,如果你按時還貸,就能取回自己抵押的加密貨幣。SALT並沒有一開始就要顛覆整個貸款行業,它的策略是幫助持有加密資產的人獲得短期貸款。

還有個名叫EthLend的項目通過ICO募集了1620萬美元。它希望基於以太坊開發一款分散式的點對點貸款應用,運作方式為:先由借款者發布貸款申請,然後生成一份包含貸款金額、利息和貸款期限內容的智能合約,借款者可以用EthLend的代幣作為抵押,假如未能按期還貸,貸款方就會將作為抵押的代幣據為己有。

另一家P2P區塊鏈公司Celsius採用的是不大貼近自由市場的方式。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亞歷克斯馬辛斯基表示:「如果用戶的錢包里餘額為正數,我們就給用戶一個得到大優惠的機會,那就是,到了月末錢花光的時候,他們可以拿到低息貸款。」

締造一個靠區塊鏈崛起的貸款行業不僅僅需要平台,還要制定標準、建立基礎設施。現在已經在進行這方面的開發工作。以Dharma為例。這個區塊鏈項目提供一種將債務代幣化的協議,旨在為開發者提供建立線上債務交易市場所必要的工具和標準。Bloom則是希望給區塊鏈帶來信用評分,創造一種在區塊鏈上管理身份、風險和信用評分的協議。

在這些項目里,大部分都圍繞人們現有的加密資產提供貸款,著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創造流動性。不過,他們也開始投入基礎設施,它將能藉助區塊鏈給貸款領域帶來更大的顛覆。

光環之下,面對現實

巔峰並非一夜之間降臨。區塊鏈技術還是個襁褓中的嬰兒,大部分真正應用的技術還有待完善。加密貨幣的堅定支持者相信,它將取代整個銀行業。還有人認為,區塊鏈技術將補充完善傳統的金融業基礎設施,提高這些基礎設施的效率。無論未來怎樣,有一點可以明確:區塊鏈的確會改變銀行業的面貌。(本文首發鏈得得APP,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鈦媒體祝大家春節快樂,狗年旺旺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VeChain發布新經濟模型,宣布與寶馬合作
告別迷茫期,後互聯網時代的新風口正趨向清晰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