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瘋狂的礦工:一年300萬塊顯卡,廠商做夢都在笑

瘋狂的礦工:一年300萬塊顯卡,廠商做夢都在笑

在這裡,你將了解到最真實的區塊鏈信息!

炒幣者們在交易所里狂歡,礦工們在虛擬的礦場里揮汗如雨。一台台礦機正如同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瘋狂吞噬煤炭的蒸汽機一般不分晝夜地運行著,只是這一次被吞噬的不再是煤炭,而是電力與顯卡。

數據顯示,2017年被礦工買走的顯卡超過300萬塊,總價值約7.76億美元,平均每一塊超過250美元,且都是中高端卡,AMD顯卡占多數。

挖礦與顯卡

關於比特幣和挖礦,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在整個網路中,比特幣的總數將不會超過2100萬個。這就如同一處礦山中能夠開採出來的黃金也是有限的,這一比喻正是比特幣「挖礦」的由來。

由此產生的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獲取黃金的難度會不斷增加——在淘金熱中湧向西部的美國人,從一開始從河裡的沙子中淘出金子,到之後要炸山取礦。這也符合比特幣挖礦的規律。一方面比特幣的產生速度每四年減半一次,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獲取比特幣的單位時間將會變長,現在已經從一開始的每10分鐘50個幣減少到每10分鐘12.5個幣;另一方面隨著參與挖礦的人不斷增加,由於目前礦工獲取比特幣的分配方式一般是按照自身算力在礦池總算力中所佔比例進行分配,在參與挖礦的礦工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單位算力所能獲得的收益將不斷減少。

這裡提到的算力就是通過顯卡計算產生的。比特幣的獲取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計算機運算哈希函數進行哈希碰撞,最先碰撞出正確哈希值的計算機將獲得這個比特幣的所有權。由於這個過程包含的邏輯並不複雜,相對於適用於處理複雜邏輯的CPU,具有多處理器和天生適合大量暴力運算特點的顯卡就成為了礦工們的首選。

礦工們結合顯卡價格和相應的挖礦算力,選取市場上性價比較高的顯卡作為自己挖礦的工具。在與時間賽跑的挖礦競賽中,顯卡充當的角色便不再是需要細心呵護的電子元件,而是在虛擬世界中挖掘比特幣所燃燒的原料。雖然理論上顯卡的使用壽命都很長,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5~10年都是常態。但對於挖礦作業來說,7*24小時不間斷地滿負荷工作,以及相對普通計算機更加密集的空間和更差的散熱條件,恐怕很難稱得上正常使用。

礦工們偏愛A卡

礦工們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全球顯卡市場的救星。根據市場調研機構Jon Peddie Research(JPR)公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GPC顯卡市場報告,當季全球GPU出貨量同比下跌了4.8%,而礦工們熱愛的桌面獨立顯卡則逆勢上揚,增幅高達9.7%。

那麼是比特幣熱潮造就了這一現象嗎?上文中我們提到,由於出礦單位時間的增長和礦工數量的增多,比特幣的獲取難度會不斷增大。產能不足促使產業升級,最早用普通計算機就可以隨便挖到的比特幣,到顯卡挖礦取代CPU挖礦,再到ASIC礦機與大規模集群挖礦,比特幣挖礦產業經歷了多次升級,顯卡挖礦已經不再適用於比特幣挖礦的場景了。

礦機與顯卡在挖礦應用中的差距,我們可以簡單比喻成石油與煤炭——更加高效的燃料在大規模應用場景下取代了另一種。那麼為什麼我們仍然要說是礦工推動了桌面獨立顯卡銷售成績的上升呢?

大熱的比特幣幣值與獲取難度都在瘋狂增加——我們說過有其總量隨時間減少和僧多則粥少兩個主要原因,礦機與集群挖礦蠶食著整個鏈條上所剩無幾的利潤,顯卡挖礦無法從比特幣中獲取收益。但同時我們也要了解一點,在區塊鏈與比特幣概念廣為人知之後,如今市場上的主流幣種並不只有比特幣一種。

按照幣圈玩家的說法,當前主流的幣種大致是BTC(比特幣)、LTC(萊特幣)、ETH(以太坊)、ZEC(零幣)四種,而前兩者都已經產生了專門的ASIC礦機,考慮到設備成本及運營成本(主要是電費)的情況下顯卡挖礦已經毫無收益。而ETH和ZEC則成為了顯卡礦工們的新寵。

也就是說,顯卡在挖礦領域仍然具有應用前景,只是不再針對比特幣了而已。而由於不同幣種之間挖礦所使用的演算法邏輯不同,對於顯卡性能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選擇不同的顯卡挖礦的收益將產生明顯的差別。那麼,越適合當前主流幣種挖礦應用的顯卡,其銷量自然會提高。據了解,目前收益最高的組合為使用AMD顯卡挖ETH。這與JPR公布的去年A卡銷量上漲數據與以太坊直到今年一月一直強勢上漲的走勢圖完全相符。

A卡市場份額上升

ETH價格走勢

挖礦熱改寫顯卡市場規律

在一般印象中,顯卡這樣更新換代速度較快的電子元件,同一款產品的價格應該是會隨著時間降低的。然而挖礦改變了這一切。

有網友戲稱,AMD顯卡可能是過去一年中最好的理財產品。根據比價網站給出的數據,這款AMD RX570顯卡在去年11、12兩月價格不斷上漲,尤其進入了12月之後,一度飆升至3799元的高價。結合上文中ETH在12月和1月初的陡峭漲勢,其間關聯呼之欲出。據了解,在炒幣熱潮澎湃的2017年,曾多次出現顯卡供不應求、有價無市的現象。

由比特幣而始的虛擬貨幣在狂熱的浪潮下,開始顯示出能夠改寫市場規律的強大能量——虛擬貨幣不但在金融市場與互聯網上翻江倒海,其影響力也開始滲透到實體產業。

挖礦引發的價格波動引來了遊戲玩家們的不滿——只為了玩遊戲而追求高端顯卡的玩家們,受到與他們無關的虛擬貨幣市場影響,購入顯卡需要承擔不小的溢價。對此顯卡公司們眾口一詞地聲稱會把遊戲玩家放到第一位,可事實上只要生產出來的顯卡賣完了,實際賣給誰還重要嗎?在市場呈現萎縮的大勢之下,逆勢上揚的金主爸爸們必須要抓住。

淘金熱真正的贏家是誰

人們對比特幣以及其他虛擬貨幣的瘋狂追逐,讓筆者不由聯想到19世紀的美國淘金熱。在美國獨立之後長達一個多世紀的西進運動當中,淘金熱(God Rush)是一段最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

其進程與如今的比特幣挖礦的相似之處上文已有提及,狂熱的人們在黃金的誘惑之下湧向加利福尼亞。

「海員把船隻拋棄在了聖弗朗西斯科灣,士兵離開了營房,僕人離開了主人,湧向金礦發源地,農民典押田宅,拓荒者開墾荒地,工人扔下工具,公務員離開寫字檯,甚至連傳教士也離開了佈道所。」

淘金熱給美國帶來的財富令人瞠目——僅1852年一年世界黃金產量就增加的四倍,美國西部的城市建設與發展也在這股浪潮之下飛快地進行著。

比特幣的熱潮是否能如淘金熱一樣給互聯網科技和人類發展帶來變化尚難定論,但有一些事情卻觸類旁通。淘金熱最盛的1853年,有一位猶太青年商人開始向淘金工人販賣一種用積壓的帆布試做的低腰、直筒、臀圍緊小的褲子,廣受好評。之後他用自己的名字成立了一家專門生產這種褲子的企業——這種褲子就是今天的牛仔褲,這家公司的名字就是「Levi』s」。

歷史在不斷地輪迴。中國比特幣礦機生產商嘉楠耘智正是借著2012年後比特幣礦機大量取代顯卡和CPU挖礦的大勢,白手起家成為世界第二大比特幣礦機生產商。在2013年到2017年的4年中,嘉楠耘智賣出了十六萬台比特幣礦機,僅2017年一年收入就達到12億人民幣,利潤在3億元左右,目前正在申請掛牌新三板。

幣圈大佬們在交易市場上一波波割著韭菜的同時,與區塊鏈和比特幣相關的實體產業更是望風而動,嘉楠耘智和AMD都是在交易所之外悶聲發大財的典範。對於硬體廠商而言,比特幣以後會怎樣其實不那麼重要,只要顯卡和礦機能變成更多的美元,趁著區塊鏈與比特幣概念的熱炒薅一波礦工們的羊毛才是實實在在的紅利。

盼著炒幣升溫的,並不只有等著割韭菜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鏈觀 的精彩文章:

TAG:鏈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