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凈土之路

凈土之路

原標題:凈土之路


凈土


之路

佛曰:我此土凈,而汝不見。勸彼諸人發無上心,誓願成佛,各取凈土,攝護眾生。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大悲宏願五百多年後,佛法東傳的凈土之路,從漢明帝劉庄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夢開始了。


漢明帝遣使天竺尋佛


公元64年。一天晚上,開創了「明章之治」的東漢第二位皇帝——明帝劉庄做了個奇異的夢,夢見一高大的神人,頭頂放光,滿面喜悅,降臨宮殿。次日早朝,他詢問群臣。博學多識的傅毅說,天竺有得道者,稱為佛,聽說能飛行虛空,身有異光,大概就是這個神吧。於是,劉庄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者前往天竺尋佛問道。


蔡愔一行跋山涉水,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大月氏,遇到了天竺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在蔡悟邀請下,兩位高僧用白馬馱來佛像佛經,並於洛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這兩位最早來到中國的天竺僧,譯出了中國第一部佛典《四十二章經》,他們被尊為中國佛教的鼻祖。

由此,莊嚴宏闊的佛教,同柔美華麗的絲綢一樣,成為綻放在絲路的奇葩,為充斥戰爭殺伐的絲綢之路留下了美好想像。


溝通世界兩端的譯經師


公元147年一個深秋的黃昏,一位身穿袈裟的西域人踏著如血殘陽走進玉門關。守關的戍卒第一次見到僧侶入關,看著他奇怪的裝扮,以為是匈奴的探子。正好有兩隻燕子飛過,呢喃了幾句。西域人指著燕子說,它們說一會兒會有人來送飯。果然,不大功夫,伙伕前來送飯。這人居然能聽懂鳥語,戍卒大為驚訝,頓時奉為神人,恭恭敬敬地把他請到營帳。



白馬馱經圖(局部)清——丁雲鵬

他叫安世高,本是安息國的太子,青年時蔑棄榮華富貴,放棄王位,出家為僧。他精研各國典籍,天文、地理、醫藥、異術無所不通,遊歷西域諸國後,神異的名聲早已傳遍各地。他抱著弘法傳東土的大願,隻身來到中國。一路利用奇異之術為戍邊將士、商旅平民治病、望氣、占候、推步,不論是匈奴的穹廬,還是漢軍的營帳,都暢通無阻,從而贏得人心,把佛法的聖露灑遍旅途。最後,安世高到達東漢國都洛陽,假借黃老神仙方術的外衣,首先取得了皇室及貴族對佛教的認可,使儒士認為的「異端邪說」得以萌芽。繼而萌發了譯述佛經的宏願,畢其一生,譯出佛經三十五部,成為中國佛教史上佛經漢譯的創始人。


隨後,安玄、支讖、竺朔佛、支曜、康巨、康孟祥等一批西域高僧,紛紛走上傳播正覺之路。這些譯經師,相當於溝通世界兩端語言的聯絡官。他們假借詭異玄奇之術,首先征服了教化未開的匈奴、月氏等胡人。為適應中原文化的水土,他們常常把佛教教理嫁接到土長土長的道教方術上,用道家仙家的術語滋養初生的幼苗,成功地把佛教這棵「菩提樹」移植到中土。由譯經始,佛教如涓涓細流,緩緩向東流淌, 一步步滲透到流經的每一寸土地。


佛教東傳的第一個鼎盛期


310年,「神僧」佛圖澄走來了。


這位傳奇的高僧,九歲在印度古國烏萇國出家,兩次到罽賓求法問道,悉心修持,並經高人指點,妙通了玄術。傳說,他可以幾天不吃東西,靠吸收空氣保養身體,他善於念咒作法,役使鬼神,醫治頑疾;他在手掌上塗上麻油和胭脂,千里之外可看得清清楚楚;他耳聽寺廟和佛塔上的鈴聲,可以辨別禍福吉凶…憑藉一身異術,他從戰亂不斷的西域和河西走廊一路走過,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化解了諸多阻撓和險惡,最終到達洛陽。

時逢西晉「八王之亂」後,北方少數民族乘隙逐鹿中原,北中國陷入了一片混亂。在洛陽建立了後趙政權的羯人石勒,既好神力怪,又提倡經學,已在洛陽名聲大噪的佛圖澄,自然傳到了他的耳朵。佛圖澄來到石勒面前,石勒問他有何奇術,他取出化緣用的缽盛滿水,焚起神香,念念有詞,一會兒水缽中出現了藍色的荷花,色澤芳馨,耀眼奪目。石勒大為震撼,隨即封他為「大和上」。於是,石勒找到佐助王道的國師,佛圖澄找到弘揚佛法的庇護主。這時,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急需精神上的撫慰,佛教的「因果報應」和「輪迴轉世」便給了百姓希望,它使人們相信,在西方有一方沒有苦難、沒有戰亂、沒有歧視、沒有生老病死的「凈土」,只要信佛,就會有好報應。佛教,不經意間成為百姓精神的避難所,很快從宮廷走向民間,在普通百姓中紮下根去,在中國的傳播迎來了第一個鼎盛時期。



克孜爾石窟前的鳩摩羅什塑像


佛圖澄傳教近三十年,所經州郡,建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說的就這種局面。追隨他的門徒,多達萬人,而且高僧輩出。道安即是佛圖澄的得意弟子。師父圓寂後,他受東晉之邀到襄陽安撫軍士、穩定民心。氐族的前秦國主符堅為了得到這個高僧,不惜發動了一場戰爭。378年,符堅圍攻襄陽,道安分散徒眾,與守將共守城池。次年二月,城破,道安被俘。符堅視道安為「神器」,敬奉他於長安五重寺,為他召集「僧眾數千,大弘法化」。有了國主襄助,道安的弘法自然如日中天,遂成為北方學界首領。

同一時期,遠在龜茲的佛教大師鳩摩羅什已經名震中原,傳聞他會種種神仙之術,中原各割據政權統治者把他當神人一樣膜拜,巴不得奪而用之為快。前秦主符堅也是信佛之人,聽聞了羅什大名,常常感念,太史力勸他派人迎接羅什入中原輔佐。於是,為了鳩摩羅什,符堅又發動了一場戰爭。他派大將呂光征服西域,囑其破龜茲得羅什後立即送回長安。呂光西徵得勝,俘獲了鳩摩羅什,帶他東歸,行至涼州,卻傳來苻堅兵敗淝水的消息。呂光遂在涼州自立一國,稱後涼。呂光不信佛,自然也就不信鳩摩羅什有什麼異乎尋常的神通,對他百般戲弄,逼他破戒娶龜茲公主為妻。羅什心中只有一個意念,即為佛而生,弘揚佛法。為此,他忍辱負重,以陰陽之術為呂氏充當軍政諮詢,在世俗中參悟佛道,苟且在涼州一待十七年。後秦國主羌人姚興提倡儒學和佛學,多方延攬人才,為得到大名鼎鼎的鳩摩羅什,後秦發動了對後涼的戰爭。攻破後涼後,姚興以國師之禮迎接羅什入長安,那時羅什已經五十八歲。姚興為羅什組織了龐大的譯經團和講經活動,吸引四方沙門慕名而來,彙集長安的僧眾達五千多人。羅什組織和主持譯場,邀請有學問的高僧一起參加重譯《大品般若》,後又譯出了《法華經》《維摩詰經》等重要的大乘經典,第一次有系統地翻譯和介紹了大乘空宗的理論。有人評價「中國之佛教由鳩摩羅什而面目一新」。



《維摩詰經》局部



《法華經》局部


北涼割據時,佛教已經深植河西走廊,寺院石窟遍地開花。沮渠蒙遜也信奉佛教,他聽聞天竺名僧侶曇無讖在敦煌以西名聲大震,馬上派人把他請到了北涼。曇無讖一到,就對沮渠蒙遜說「有鬼入聚落,必多災疫。」蒙遜將信將疑,曇無讖便施道術,蒙遜果然看到奇異的東西,因而更加敬重他,拜他為國師,專請他譯經講法。沮渠蒙遜身有疾患,曇無讖勸他持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後來,這部佛經單獨流行河西走廊,激起了一波深刻的民間禮佛活動,呈現出「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盛況。


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最無序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卻為佛教弘化大開方便之門。而接受和推崇佛教的石勒、符堅、姚興,還有盧水胡首領、北涼王沮渠蒙遜,全都是草昧未化的胡人酋長,這是文化史上的一個奇特現象。


虔誠的僧侶們持續三個多世紀的傳教之路,讓蠻荒變凈土,使陌路成通途。魏晉的玄學思潮,正好給佛教中國化找到了理論上的入口和依據。從此,佛教可以名正言順地開壇弘法。


中國僧人西行取經


在本土化過程中,中國僧人西去取經、溯本求源,又成為凈土之路的獨特風景。


三國時,魏國的朱士行是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赴西域求法的中國僧人。他師從中天竺僧曇柯迦羅在洛陽鑽研佛教,講解《小品般若》,感到譯經中釋理未盡,因而發願西去尋求原本。公元260年,他從雍州出發,通過河西走廊,經西域南道,橫渡流沙,直抵于闐國。在這裡,看到了《道行般若經》梵本,放棄了遠涉天竺的打算,就在於闐的寺院里抄寫經書,本想抄完後帶回洛陽,可是遇到了當地小乘佛教信徒的百般阻撓。在於闐,小乘佛教的勢力強大,對大乘佛教持否定態度,國王不允許任何僧人帶此經出境。朱士行費盡周折,送回了抄寫的般若大品,被譯為《放光般若經》,而他永遠留在了異域他鄉。



法顯著作《佛國記》


繼三國朱士行之後,東晉的法顯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到達印度、斯里蘭卡和印度尼西亞等國的高僧。他長途旅行的遊記《佛國記》與他西行求法一樣出名。東晉隆安三年(399年)春天,65歲的法顯與另外四名沙門從長安出發,踏上了西行求法之路。他們度過隴山,在蘭州和張掖分別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夏坐」。在張掖,正值沮渠蒙遜剛剛自立,給予他隆重禮待,又介紹五位高僧加入西行求法。到達敦煌後,西涼王李暠接待了他們,送給他們供給,並派僧人陪同前行。然後到達于闐國,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跨帕米爾高原,先後至佛教發源的印度等地,尋求到了大量中土缺少的佛經。歷時十三年,行經三十一國,最後只剩法顯一人回歸中土。義凈後來在其所撰寫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的起首就寫道:「觀夫自古神州之地,輕生徇法之賓,顯法師則開闢荒途,奘法師則中開王路。」這一評價,得其所宜。



聖榮寺


法顯西去求經的路上,在於闐碰上了後來對河西走廊佛教產生過重大影響的高僧——劉薩訶,是佛圖澄的再傳弟子。399年,劉薩訶孤身經河西走廊,前往印度取經,行至於闐,正好碰上法顯等人,便共同前往。在印度求取真經後,他比法顯早三年回國弘法。劉薩訶在河西走廊傳教敬佛,是他佛事生涯中最為輝煌的階段。根據釋道宣所記,435年,劉薩訶到涼州番和縣(今甘肅永昌縣焦家莊),向御谷山禮拜,大家不明所以,他預言御谷山的山崖將出現大佛像,若佛像完整,則天下太平,如其有缺,天下大亂。說完繼續西行,並於次年圓寂於酒泉城西七里澗。八十六年後,一天雷電大作,山崖震動,只聽一聲天崩地裂巨響,石壁間果真出現一尊高丈八的無頭大佛像。人們想起劉薩訶的預言,為了阻止中國大亂,立即為無頭大佛安裝佛頭,但每放必落,當時正是中國歷史上天災人禍橫行的南北朝時期。又過了三十多年,在劉薩訶涅槃之地出現發光的石佛頭,被送入佛寺供奉,再輾轉送到四百多里外的御谷山,安裝在無頭佛像上,竟身首壁合,儼然一體,立時靈光普照,國泰民安,百姓為此修建瑞像寺。609年,隋煬帝巡視河西,親臨瑞像寺燒香拜佛,下旨增修此寺,賜名為「感通寺」,又御筆提額「聖榮道場」,通令全國各地派人到御谷山摹寫大佛真容。這是敦煌最早產生的瑞像故事之一—涼州瑞像。唐太宗、中宗為紀念劉薩訶的瑞像預言神奇,正式賜改寺名聖榮寺。中唐以後,御谷山大佛瑞像及劉薩訶的故事先後描繪在了莫高窟的四個洞窟里。唐貞觀十八年,玄奘法師取經歸國途中,因仰慕先賢,專程赴聖容寺謁拜並講經三日。有人評價,劉薩訶所享有的盛譽,茌相當長的時期,遠在許多高僧之上。


當然,西行求法最為有名和成就最高的,無可爭議的是玄奘。他的冒險求法經歷通過一部《西遊記》傳播得四海皆知,他的成就也為佛教史上無人逾越的一座高峰。大唐盛世對佛教的扶植與重視,最終完成了佛教中國化的創宗立派,佛學正式成為官方與民間共同認知的哲學。


遙望漫漫古道,來路無跡可尋,唯一不變的是大漠、戈壁、朔風、烈日、嚴寒和空曠。好在飄蕩在歷史天空中的裊裊梵音,軟化了路途的堅硬、嚴酷和粗糲,消散了戰爭、血腥和掠奪帶來的苦難。西方學者布爾努瓦說過一段很精彩的話:「佛教沿著絲綢商人在西域留下的足跡,播下的幼小的種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儘管後來的基督教團拚命奮鬥,甚至留下了許多死難者的鮮血,但任何宗教都沒有像佛教那樣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而且持之以恆。」


來源:讀者欣賞2017年12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絲路遺產 的精彩文章:

蘇美爾城邦——吉爾蘇之謎

TAG:絲路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