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高七師2010年首屆大凈觀法會開示節選(一)

高七師2010年首屆大凈觀法會開示節選(一)

我們今天主要講凈業和轉業,學院準備要開一次法會,這個法會將在陰曆的二月初八到二月十九,正好是釋迦牟尼佛出家日到觀世音菩薩聖誕。法會的目的,就是把大家一年來所有的凈業也好,惡業也好,都轉成你成佛的資糧,都轉成佛業,這是今天要講的一個主要的內容。

什麼叫做凈業呢?凈業是指清凈的行為,比如說世間之福,戒律之福,行仁慈之福,這是指凈業。現在大多數人認為,能夠導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行業,都叫凈業,這是當凈土宗出現以後,我們對凈業的一種宗派認識。廣義上來講,只要是清凈的善業,都可以叫凈業,我們學佛的每個人都要努力去讓自己的行為具有清凈、無染,脫離污濁和傷害。

六道眾生,越是天界的眾生,他們的行為越是清凈,越是往下投生,畜生、地獄,行為上越是惡業顯現的多。我們處在中間的人道,特別是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往往是清凈和不清凈,善業和惡業是參雜的,我們正好是在中間的。也就是說,當我們投身到娑婆世界的時候,你真正的想具有完全清凈的業力的行為,從某個角度來說,不是你個人能夠決定的,而是有共業存在,共業決定的。

比如說地震,地震就不是某個人感召的,和皇帝沒有什麼關係的,是一個共業,那麼這個共業包含了這個世界的成、住、壞、空的自然規律。一個事物的發展規律在運行。越是到末世,你個人的業力能力對環境影響趨向越少,而共同的業力趨向越大,可以說我們越是往後修行,越是往後生活,越是身不由己。我們知道,釋迦摩尼佛也曾頭痛三天,為什麼會頭痛三天呢?他講了一個共業的問題,在他的前生某次做人的輪迴中,他們這個村子是個打漁的村子,當時打了一條大魚,大家非常高興,共同捕了一條非常大的魚,釋迦摩尼佛也拿木棍打了魚頭三下,這個共同捕魚的業呢,造成了釋迦摩尼佛在成佛這一世也頭痛三天,如果單是釋迦摩尼自己一個人生活他不會去捕魚的,他是不會拿木棍打魚的,正是在這種共業的纏縛下,他也不得不用木棍打了魚頭三下,佛給我們示現的這個共業是很難抵擋的。

因此,佛去世後500年以後,大乘佛教就是要顯現和發展,因為我們眾生的業力越來越不清凈,或者說,眾生想做凈業的這個環境越來越差,以至於我們很難達到凈業,總是做凈業的時候做了惡業,凈穢參半,這就是娑婆世界的本質。因此大乘菩薩的發願往往與小乘羅漢是不同的,比如文殊菩薩的願力與其他菩薩的願力就有一定差異性。文殊菩薩的願力第二條就有這樣的發心。

文殊菩薩發願:「若有眾生毀謗於我,嗔恚於我,刑害殺我,是人與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文殊菩薩是諸佛之母,那麼他的所有願望中都是針對末法眾生的行為的。不僅供養我的,讚歎我的,我和你結緣;辱罵我的,嗔恚我的,傷害於我的,我也同樣和你結緣。

我們在這裡不急著讚歎文殊菩薩的功德,我們要反觀文殊菩薩他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大願,因為末法眾生,都是處在這種二元對立,或者二元和合的狀況之中。比如,中國的佛教,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提倡農禪並進。提倡農禪就存在一個問題,因為在原始佛教中,佛陀就嚴格要求,出家的比丘要托缽乞食,因為只有托缽乞食,才能真正做到不殺,清凈,你才有凈業,如果去種地,那麼鋤下的眾生都可能被殺害,你去種地,不去托缽乞食,你就犯了殺業,因為種地的時候,會殺死很多小生命的,因此佛陀嚴格禁止出家人從事農業。

但是,當佛教發展傳播到中國以後,作為農業國,如果出家人不事生產的話,曾經計算過,三到五個勞動力生產的糧食,才能供養一個出家人,那麼這會影響中國農業社會的發展。所以佛教要發展,就要改革,那麼這個改革是以犧牲托缽乞食這個戒律為起點的,結果就是農禪發展,中國的出家人不提倡乞食,而要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出家的寺院都有自己的土地,有的地方供養的土地多了,寺院有自己的田產,靠這個來維持佛教在中國的發展,當我們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時候,當我們種地的時候,其實我們用這種經濟模式支撐了佛教在中國的延續和發展,佛教能夠在中國發展就救度了很多人,讓很多的眾生於此解脫,從六道的輪迴苦海中解脫了,那麼同時我們也不要迴避,當時中國的這種農禪,這種事農為主的業力行為,是有殺生的業力產生,是不清凈的,這是不可以迴避的。

當我們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往往凈業之中,帶著惡業;惡業之中,也不一定不帶著清凈之業,看我們如何來做,文殊菩薩就看到了這一點,他看到了末法眾生不得已的這種共業現象,這種受環境制約的現象,他發的大願都是以度化惡業眾生為主的。佛菩薩的智慧是不可思議的,這個不可思議包含了他知道我們末法眾生的,娑婆世界的,現代眾生的一些現象。

比如說我們要開車去放生,那麼我們在開車放生的過程中,車在行駛過程中,會撞死很多飛蟲,車輪下會壓死很多小生命,這雖然不犯戒,但是你的殺業還是存在的,為了沒有這個殺業,我們就不去放生了嗎?我們就在家裡一動不動嗎?還是不行的,我們更多的人選擇,我想,還是去放生。諸如此類的這種凈惡參半的現象,在我們所有的眾生的境遇中,都存在的。有些佛教徒從事各行各業的生產,甚至有些佛教徒從事餐飲業,在城市中,為繁重的生活負擔而奔波勞碌,被激烈的競爭抑或是自己的慾望所奴役。從事農耕種地的農民,常常遇到蟲害如何對待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佛教徒都矛盾重重,我們如何來選擇?

我們要看到共業的一個問題,我們已經是身不由己了,這個共業的問題,當你投身到娑婆世界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這個是我們因緣的一個選擇,這或許也是好的事情。為什麼說是好的事情,如果眾生與我們無緣的話,即使我們神通再大,我們也很難度化他,因緣就是這樣複雜和離奇,因緣也是這樣無自性,當我們發心如文殊一般,當我們對佛教理解認識到一定程度,善業和惡業之間,並沒有絕對性,看我們如何發心,如何來利用他、轉化他、凈觀他。

第九屆全球大凈觀法會即將舉行(3.24日-4.4日),為自己、為家人、為朋友,積資凈障,消業增福,讓2018年更加健康平安順利,切莫錯過

嗡折隸主隸准提願 您學有所獲 福智增勝 梭哈嗡部林

=====|分享即是法布施|=====

關注公眾號

在平台對話框回復關鍵字,查看以下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准提家園 的精彩文章:

十年輝煌探索路,百年基業點滴成——參加學院建院十周年有感
准提行者之家將如何過新年系列分享(三)

TAG:准提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