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土地兩年不開發就收回,為什麼李嘉誠總能賣地賺錢?

土地兩年不開發就收回,為什麼李嘉誠總能賣地賺錢?

這些年,我們聽到關於李嘉誠最多的消息,恐怕就是「賣賣賣」了,除了賣樓就是賣地了。賣樓咱們不聊,大家最不爽的是,李嘉誠為什麼拿地那麼多年到最後還能不開發轉出去,李「炒地皮」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成功?

遠的就不說了,就說最近這兩個月的吧。

1月18日,澎湃新聞的報道,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打算賣掉其位於重慶南岸區的一宗地塊,該地塊2007年入手,面積大概2500畝,尚有1200畝未開發。入手時的成本是樓麵價約760元/平米,和記黃埔對這塊地的報價約200億,摺合樓麵價約7400元/平米,2007年到2018年,十餘年漲了9倍多。

2月27日萬,粵泰股份發布公告,擬收購江門市碧海銀湖房地產有限啊公司100%股權,該公司實為李嘉誠旗下,擁有江門市3800畝地塊,購入時間為2006年12月。粵泰股份購入該地塊的代價至少是8.2億,而當初和記黃埔在成立碧海銀湖之初僅出資1.08億,增值幅度可見一斑。

靠囤地賺錢,,這當然令大家憤怒的,即使是李嘉誠也不能例外。但屢試不爽的背後卻說明在道德判定之後,市場卻認為它並沒有違規。很多人懷疑,李嘉誠為什麼10年不開發還能繼續持有該地塊。因為我們都知道「地塊2年不開發就會被收回」。換句話說,如果從純商業的角度來看,囤地賺錢能夠成功說明規則出了問題。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

「地塊2年不開發就會被收回」和要求開發商接受公積金貸款買房有很多相似之處,規則是一回事,落地執行又是一回事,所以李嘉誠能夠屢試不爽。

就拿「地塊2年不開發就會被收回」這個規則來說吧,這裡的「收回」也並不是不可破的,只要找到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就可以規避,這對開發商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再回來看看李嘉誠這些地,基坑還是挖了,進度雖然挺慢,但那是因為方案在調整,說我沒開發不行。

開發商可以操作,但上面也並不是吃素的。他們想收回也是有很多辦法的。開發商拿了一大塊地,開發商大多採用分期開發,產權也是分成很多塊的。某個產權地塊兩年不開發,照樣能收回。

所以類似囤地這種事能夠成功,是因為有默契存在的。

類似的還有很多。

比如公積金貸款。大家每個月交那麼多公積金,公積金貸款買房的利率也低至3.25%,中央和各個城市也都十分鼓勵大家用公積金貸款買房。但結果又如何呢?在樓市火爆的那些年,開發商拒絕公積金貸款的情況太普遍了。當然你可以向有關部門投訴開發商,但大部分情況下,開發商當面會答應但事後總會找各種理由搪塞,在大家都搶著買房的時候,你還會堅持用公積金買房嗎?所以結果基本是不了了之。或許是感受到壓力了,2017年12月底住建部等四部門聯合發文,開發商拒絕公積金貸款將被嚴肅處理。

再比如樓市調控。2018年的樓市,我們看到的是房住不炒,一線城市32個後終於出現實質性房價下跌等等,調控力度的確會保持延續。但如果具體到微觀層面,仍然會有很多操作空間,比如更多的二線城市,以學歷落戶的人口數量激增,年輕人來落戶首先就得買房。看看今年春節期間吧,返鄉置業火的不是老家,而是各大省會城市,大家想得都是大城市的房子已經撬不動,省會的房子再不整一套就完了。

調控的確沒放鬆,但這頭繼續堵,那頭可以疏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樓市微觀察 的精彩文章:

別害怕,這些三四線城市都值得我們留下來!

TAG:樓市微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