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談「館閣體」,看現今人性的浮躁

談談「館閣體」,看現今人性的浮躁

談談「館閣體」,看現今人性的浮躁

去年,一時興緻起幫一位忘年好友已經退休的書法老教授在網上和他人討論了關於書法的問題,其中涉及到了書法中「館閣體」的討論,空閑時間把即興討論的這篇文章,重新整理下,再補充下自己的看法。

「館閣」其實指的就是翰林院,也就通俗說是中國文運之才匯聚之地。清「館閣體」往前就是明朝的「台閣體」,準確的說沈度和沈粲兩兄弟是此體開始盛行之源,當時明成祖朱棣酷愛這種字體,下旨成為詔書和科舉考試用的標準字體。由此「館閣體」(台閣體)正式進入政治歷史舞台。其實我個人覺得只是歷史到了這個節點由這些重鎮人物而正式被帶入了歷史的冊頁。實際上當時的社會書風「台閣體」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董其昌,甚至有人說文徵明的小楷都能找到「館閣體」的影子。

沈度書法

到了清代,特別是乾隆酷愛館閣體,館閣體是官方正式書體,在向上呈文及科舉考試是必須用的書體,如果在考試時不寫館閣體,哪怕就是深得法度神韻的二王(王羲之、王獻之)行草,是不可能獲得功名的。清初書法四大家:翁方綱(乾隆十七年(1752年)進士)、(鐵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進士)、(劉墉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成親王愛新覺羅.永瑆,(世襲,不用考科舉)個個都是館閣體高手。

翁方綱書法

「館閣體」,最大的書體特徵就是字形周正,秀雅,規範,一筆一划都按圭臬來,在整齊統一的同時,也形成了較少的個性色彩,千篇一律的詬病。所以很多人以此對「館閣體」進行批駁,認為「館閣體」泯滅了書家個性,阻礙了書法的進步與發展。

那麼「館閣體」這種標準的「書體」是否就是對書法的束縛和迫害呢?

鐵保書法

我覺得不竟然,對於歷史,館閣體從正式登上歷史政治舞台,到清王朝溥儀的退位詔書,整整跨越中國歷史四百餘年。記載著中華民族的興衰沉浮。一種書體能在四百多年時間裡成為統治最高階層的行書規範,各項影響國家民族命運的政令法則,都是由該書體記錄並發布,作為一種書體而言它是成功的。

讀中國書法史,如果說晉唐書法是源,那麼明清書法是一個大放異彩的時代,甚至出現了千年二王體系以外的新體系,碑學的誕生。但不管極力倡導碑學寫【藝舟雙楫】的包世臣還是寫【廣藝舟雙楫】康有為他們都有功名。也就是說他們都寫館閣體,而且據說都還寫得不錯。

由於科舉制度的考試規定,寫好館閣體(台閣體)是學子的必修課。明清兩朝只有寫好了館閣體,才能在功名仕途上有了向上發展的基礎。記載各類那個時代的各類出版物大部分也選用著館閣體(台閣體)。文化傳承因此而延續。

成親王(愛新覺羅 永瑆)書法

中國的文字特別是書法藝術,雖然傲立於世界藝術之林,但也正是於此帶來了諸多的問題,同一個字就可以有多達幾種甚至上百種的寫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族文明的發展和傳播。館閣體作為一種國家行文標準,規範了文字書寫,使得各種政令暢通大家通識共知,作為一種書體而言可以說居功至偉。也是管理一個國家,所必須藉助的。解放前于右任先生就對各種草書體盛行帶來的諸多問題,提議推行標準草書,實際上這點,和推行館閣體有異曲同工的地方。

館閣體書法更像一種書法基本功,規範嚴謹,雖然刻板但卻能成為書法練習者向上前進的牢固基石。如果真如現在有些學者說,寫館閣體的就沒有真正的書法家,那麼明清兩代就基本沒有書法家了,因為明清書法家幾乎都靠館閣體獲得功名,成就了自身的書法高度,這就是不爭的事實。

劉墉書法

那麼現在很多人,還有不少學者,為什麼批判館閣體呢?其實簡而言之無非兩點,第一,真正要寫好館閣體非常難。一點失誤,不用行家就連對書法不太熟悉的的人也一眼能分高下。第二,寫館閣體沒有「個性」,無法在短時間內引發普通大眾注意力。

國內正規院校某知名曾姓教授書法

正因為此,很多人索性就以狂亂怪異為美,美其名曰「現代書法藝術」或者「流行書風」,然後套上一大堆不明就裡,瞎忽悠人的「理論高度」,打著「古拙」、「質樸」的旗號,再披上學者的外衣,堂而皇之的站在了高堂之上,而這往往能獲得「成功」。

如果說他們的藝術是「行為藝術」,我一定鼓掌欣賞,如果要說是「書法」,我只有搖頭走開,其實這些人和這些年來出現的「X姐」一個道理,長得丑,非要說自己是西施,明明素質低,卻把自己裝扮成聖母瑪利亞。她們真是智商出問題了嗎?不是,她們很清楚自己幾斤幾兩,但反其道而行之卻是成功的捷徑和法門。

國內正規院校某知名王姓教授書法

很多人解讀這是人的「個性」,誠然現代社會是一個提倡個性的社會,但個性應該是在現代文明規範里得以發揮的。很多人一聽「規矩」就惱羞成怒,認為是個貶義詞,壓抑了人的個性,實際上「規矩」無處不在,我們要求自己克己待人,溫文爾雅,不都是抑制人「本性」的規矩嗎?所謂「個性」一定是在大眾共知公認的道德及文明基礎上實現的。否則就是「亂性」。

國內正規院校某知名沃姓教授書法

還有相當部分人一輩學書的朋友中有一種浮躁的隨眾心態,大家批判什麼,沒有經過自己思考和考證,就認為大家都在批判的,那肯定就不好,我也要反對。就如近年以來社會上批判館閣體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其實都是隨眾跟風,舉個反證而言,就如顏魯公的「祭侄稿」,我發現很多初學書的朋友跟著一個勁的說好,但私下問,卻坦誠自己其實看不懂,不理解這樣一篇亂塗亂抹的草稿,為什麼是天下第二行書?之所以說好,是怕大家取笑,被孤立。此種等等現象在當今社會各個角落隨處可見,把陳寅恪先生給王國維先生題寫的紀念碑銘中「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醒世錚言甩得一乾二淨。

中國的書法它既是「藝術」,也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特有的「行為規範」,有自己書寫的「法則」,古今真正留名的書家無不以此規範,克己苦練,終換來自己在歷史長河中的一席之地,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也耐得住潮流的沖刷。以此看來,無論是書法或是立世為人還是求真,求實些好,少些浮誇的俗媚,多些做人處世的真誠或許才是真正的大道。

藉此文順祝本文的讀者:

元宵節快樂,萬事順意!

Andy.z

2018年2月28日

(全文未做審改定有錯漏,見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餓先生說 的精彩文章:

TAG:餓先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