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漢今年的風口,在鄂州、在華容、在漢川、在團風?

武漢今年的風口,在鄂州、在華容、在漢川、在團風?

每年年初,我們除了懟人,都會對武漢房地產可能出現的熱點,做預測。

什麼「審慎樂觀」、「階段性調整」之類似是而非的判斷,在我們看來毫無價值。

要預測,就來實錘。

比如去年初,我們分析,房地產的風口,是諶家磯。

這主要基於對武漢地圖長期揣摩,再加官媒接二連三放風,就坐實諶家磯區域有大動作的判斷。

但最終結果,出現偏差——

哥沒有想到由雄安開始,高層對房地產的風向大變,長江新城禁一般性房地產開發。

所以對今年熱點的判斷,我們捨棄「房地產」三個字。

重點是,武漢城市格局,可能出現的核變。

去年,新的CEO,需要新的執政抓手,再分析武漢區域內土地資源最豐富,足夠騰挪的空間,我們得出諶家磯=「長江新城」的結論。

今年,武漢的關鍵詞是什麼?

——完成國家賦予的使命

——努力建成國家中心城市

滿打滿算,還有7年。

留給武漢的時間,不多了。

而城市空間的擴張,是武漢衝擊「國家中心城市」的決定性戰役。

城市競爭

城市之間的競爭,高度白熱化。

去年,武漢掀起人口爭奪戰序幕,基本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節奏。

今年,爭奪將從搶人,擴散到搶地盤。

說簡單點,城市擴容。

武漢為什麼要「擴容」?

因為武漢不夠大。

過去我們總說「大武漢」,其實是錯覺。

武漢主城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大,再加上江河湖泊阻隔,通勤距離長,給外界造成錯覺。

但實際上武漢的面積是8494平方公里(百度百科)。

不要說對比重慶的82000平方公里,哈爾濱50000平方公里,成都15000平方公里,就是我們印象中很小的長沙,也有11819平方公里。

長沙主城區小,但他下面還有1個縣+2個縣級市。

武漢面積過小,對武漢參與城市競爭不力。

也不符合國家對武漢中心城市的定位。

武漢眼看追不上南京,就喜歡跟成都死掐。

因為兩家民間都自認為能沖一線,其實痴人說夢。

兩家撐死區域中心,不存在太直接競爭。

另外兩家都是吸血型城市,成都連南充都輻射不了,你還擔心他輻射武漢?

武漢最大假想敵應該是鄭州。

比較有意思的是,鄭州和南京,面積都比武漢,更小。

但人家有武漢無可比擬的優勢。

算GDP這些城市級指標,鄭姆斯特丹遠比不上我東方芝加哥。

然鵝,大河南很厲害。

GDP排名全國第五,僅次於廣東江蘇山東浙江。

河南不沿海,又沒政策支持,他居然第五,難道就是傳說中神秘的東方力量?

河南的兇狠,除了人口多,還在於以鄭州為首的豫北城市群。

劃重點啊——

未來城市競爭,就是城市群的競爭。

你不承認就是傻。

舉一個很直觀的例子。

鄭州跟武漢一樣無趣。

但是你去鄭州,不好玩,大巴1小時就到開封看包拯;高鐵半小時到洛陽賞牡丹;開車1小時就到新鄉買冰箱。

更何況產業之間協同?

中國最好的城市群是長三角(包括南京)、珠三角,他們內部關係和諧,相互之間錯位功能補充。

而國內最像這兩個三角的,就是豫北。

武漢的1+8戰略,呵呵噠,專家說是因為不同行政區劃難以協調。

我們沒有時間去創新機制體制,理順城市之間的關係,作為武漢的護衛艦。

既然歷史就形成武漢獨尊的地位,跟鄭州大不一樣,武漢不如吞併周邊,形成行政統一的「准城市群」。

武漢擴容誰?

民間呼聲最高的,是鄂州、漢川。

無論開發商,還是所謂實體經濟界,基本都默認這個趨勢。

現在就缺少一個契機。

漢川人對武漢的認同感,比新洲人還高,從行政權屬看,假如漢川併入武漢,湖北省一級就能決策。

鄂州就不一樣,作為地級市,需要中央拍板。

剛上大學的時候,幾個外省同學要求哥帶他們去黃岡,表示要在黃岡中學門口吐口水。

那時候窮,買不起車票,就騎車去。

這一趟騎行,讓哥對武漢周邊幾個縣市有了直觀認識。

——鄂州離武漢真近啊,鄂州城區真小啊。

從光谷到鄂州,大概50公里。

剛進鄂州,哥還以為到了江夏CBD。

如果你攤開武漢地圖會發現,武漢整個格局像不規則的蝴蝶。

一個大城市,最好是等軸距狀。

這是產業布局、交通物流最經濟發展格局。

武漢從版圖上,要把缺的地方,補起來。

所以哥認為,不僅僅是鄂州主城、梁子湖還是華容,包括漢川,甚至黃岡的黃州、團風,都有很大概率併入武漢。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當輿論一致認為會出現某個結果,一旦契機出現,事實上會比預期給的更多。

所以——

武漢城市版圖的擴張,將成為這城市下階段存在的關鍵詞。基於此,我們判斷今年武漢的熱點,在「外地」。

憑什麼你要啥補啥?

憑什麼武漢缺什麼,就給你補什麼?

因為武漢地位高。

這是武漢擴張的外部必然性,政策基礎。

去年初,中央正式發文,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意味著武漢不僅要對湖北,還要對中部,對長江中下游,負責。

但武漢現在的能力,是負不起責的。

不僅沒法給別人發紅包,還要搶別人紅包。

現在關於城市化路徑,專家們有兩種觀點:

一是發展小而美的中小城市

一是把大城市繼續做大。

哥也不知道哪條路對,但顯然第二條路,更容易實現。

武漢本來就夠吸血,再合併這些縣市,不是更一家獨大,還怎麼帶動周邊?

這有點悖論。

武漢要衝擊國家中心城市,現在不能停下來等別人,沒實力也沒意義去幫比自己更弱的兄弟。

只有先把武漢做大,先到終點,才有可能回過頭來反哺小兄弟。

當然不是無限期支持武漢,時間點就是,2025年。

短短7年要實現目標,對武漢的挑戰很大。

武漢2014年進入萬元GDP俱樂部。現在同規模城市,經濟地位要再向前沖,單靠自身8%左右增長率,不現實。

行政並區是最現實最直接的選擇,比如成都並簡陽。

另外再說直接一點,武漢目標2025年人口1700萬。

目前,武漢人口是1200萬,缺口有500萬。

你就是把武漢小哥、嫂子們累死,7年也生不出500萬。

你就算每年真能留住20萬大學生,7年也只有140萬。

那怎麼實現目標?

吞併別人。

並鄂州,就100多萬人,並團風、漢川,都是大幾十萬的人口。

城市競爭,人口比人才重要。

對武漢的意義

接下來,我們再說武漢擴張的內部必然性。

上面說了很多縣市,其實和武漢融合度最高,兼并意義最大的,還是鄂州。

關於鄂州併入武漢的傳言,已經傳了很久,憑什麼認為現在有可能瓜熟蒂落?

哥覺得有幾個信號——

1、去年4月,武漢地鐵11號線確定延伸至鄂州葛店;

2、華師確定在鄂州建設新校區,地大在武漢鄂州交界處落戶新校區;

3、順豐機場落戶鄂州燕磯。

尤其是順豐機場。

哥看過一個物流專業人士分析,這裡是貨運天選之地。

從燕磯到成都、北京、上海、廣州,飛行距離之和最短。

飛機每天11點起飛,2點鄂州降落,分揀之後4點起飛,6點抵達目的地,次日就能配送。

對於鄂州這種體量的城市,根本不需要這麼大機場。

為什麼不選武漢?

因為大城市空域緊張,必須先保客運。

燕磯距離武漢市中心才70公里,估計走高速從鄂州到光谷,比從漢口到光谷還快。

而航運領域從業者,多高階人才,對教育醫療生活質量要求高,可以預見的場景,是燕磯工作武漢安家。

假如未來真達到聯邦快遞之於孟菲斯的地位,你置武漢於何地?

讓武漢給鄂州做配套?

對於鄂州而言,考慮他的面積和人口,如果不和武漢通盤考慮,發展的空間太有限。

而鄂州也一直有意和武漢攜手。

最早是把部分區域,納入大光谷整體規劃,但土地權屬還在鄂州身上。然後鄂州希望把有基礎的區域,納入武漢,比如三江港納入武漢保稅區,沒有成功。

現在看,既然一步步吞噬不成,乾脆一口吞了。

跟一些搞規劃的朋友溝通,哥發現一個問題,搞城市規劃的,往往對類似科技產業新城的規劃,很頭疼。

因為他們完全無法預料高科技產業發展能迸發多大的能量。

也無法預估科技產業帶來的巨變。

所以規劃總是落後於現實。

對科技類新城,現在唯一的辦法是把容器做大,儘可能大的預留髮展空間。

而這種城市版圖的擴大,至於城市的意義,視線還不能局限光谷。

比如去年,武漢把談了多少年的第四鎮,給了長江新城。

光谷就尬了。

然後有些人說,我們光谷從來不屑於當武漢第四鎮,我們是北上廣光。

一般說這話的都是開發商,他小九九是,房價北上廣光。

其實,不僅光谷,全國基本上大部分城市,去年都有一種明顯轉向——從前兩年的單點突破,重回多點開花、多方向出擊。

武漢的光谷,成都的天府新區,天津的濱海新區......

一度都承擔城市上天的重任。

天府新區,當年定位是成都雙核發展動力之一,號稱全國定位最高的新區;

濱海更不用談,全國都關注的焦點。

現在哪怕在當地,都沒什麼人再提新區。

房價進入漫長站崗期。

光谷產業基礎比較好,但他也有其他新區、新城同樣的局限。

作為城市發展的一個方向,一旦速度太快,必然受到其他方向的牽制。

核心就是土地資源瓶頸。

葛店可以和大光谷整體規劃,但土地權屬二元,這裡面存在的時間差,極易導致房地產投機炒作。

去年,武漢及周邊漲幅前十樓盤,居然5個在鄂州。

基本上,從房地產看,都為別人做了嫁衣。

所以,成都也好,武漢也好,重回多中心+軸線連接+多組團發展格局。

假設武漢擴張成真,一定又是房地產的盛宴。

武漢與鄂州,武漢與漢川,經濟產業、交通方面的融合,就剩捅破窗戶紙,但土地收儲出讓,依然分屬不同行政管轄。

所以,肯定會有空間和時間差,提供投機機會。

但哥認為,武漢城市擴張,不是「攤大餅」。

城市攤大餅是全區域的城市化,這是城市平權運動。

但哪怕武漢收納鄂州、漢川、團風,他們也會以組團形式出現。

從鄂州到武漢之間,一定還會存在二元結構。

只不過這些區域不再追求小而全的體系,轉變為分擔武漢城市功能的組團。

攤大餅的發展階段,買房投資,可以跳過車站、集貿市場這些難拆遷區域,去更偏地段布局。

根據板塊輪動效應,一旦軌道交通通車,野雞就能變鳳凰。

但並區這種模式,意味著不同組團之間,間隔農田、高速,這些是房價輻射效應無法穿透,那就不存在輪動和輻射。

所以關鍵不是看並區,甚至不是軌道交通,而是當地產業融合度、就業機會。

就業機會,是ZF一手主導的布局,開發商沒有能力改變什麼,哪怕是號稱擅長產城融合的開發商。

而就業不是有產業就萬事大吉,類似大臨港、石化這種產業,戰略意義大,但跟城市的關聯度不大,提供的就業非常有限。

所以誰和武漢的產業融合度最高,交通條件最好,不用哥再說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360中房網 的精彩文章:

國家中心城市排名出爐 武漢綜合實力竟然第六!

TAG:武漢360中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