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戊戌新春 文化味濃

戊戌新春 文化味濃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在這辭舊迎新、萬家團圓的時刻,文化大餐受到人們的推崇,無論是走進影院看一場闔家歡樂的電影,還是到博物館接受古老與新知的洗禮,抑或是在圖書館中品味新春的書香,在燈展中靜賞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輝煌,都讓人們品味到濃濃文化年味兒。

當書香墨韻邂逅春節

當代中國書法藝術館自正月初三起就為市民烹飪了一場文化盛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奮鬥歷程回顧展」「年的記憶傳統年畫展」「烏海市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主題書法展」等,這些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書法、攝影展爭奇鬥豔,生動詮釋了中華文化的生機與氣韻。

觀賞傳統年畫展。

市民何桃子帶著遠道而來的姊妹參觀了展覽。「當代中國書法藝術館是咱們烏海的文化藝術聚集地,我帶家人遊覽烏海的第一站就選擇了這裡,讓遠在他鄉的親人們也感受到咱烏海的文化氣質。」何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姐姐在天津生活,看著烏海文化氣息濃厚,特別喜歡。

市民王琳帶著兒子將每個書法展館仔細觀賞了一遍。「孩子在學硬筆書法,對書法非常感興趣。在這樣濃郁的文化氛圍中過春節,是送給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

社區農區的文化年味兒也十分濃厚。在海勃灣區海北街道東山北社區文化室,書法家利用節假日寫下了不少關於春節的詩句和對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翰墨香氣邂逅紅火的年味兒,給書法愛好者們增添了詩書交流的意趣。

文化過節有了墨香的浸潤,還少不了書香的熏染。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市圖書館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書香的問候」活動,將印有「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書籤,以紅包方式贈予每一位到館的讀者。「每年春節,圖書館都會迎來不少讀者。我們希望以這樣的活動營造濃厚的文化過節氛圍,鼓勵更多讀者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感受書香。」市圖書館副館長左北辰說。

正在市圖書館讀書的郝振國認為,閱讀是最好的生活習慣,它能讓人們在節日的喧囂中靜下心來,也能給孩子起到示範作用,形成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秧歌鬧春舉家同樂

傳統中國年中,喜慶熱鬧的秧歌社火演出,總能散發出濃濃的年味兒。在海勃灣區新華西街道濱水社區,居民劉淑琴一家唱著、笑著、扭著習秧歌、學民俗,歡樂的氣息感染著鄰里。

68歲的劉淑琴是社區文藝隊的秧歌迷,扭了十幾年大秧歌,如今腿腳不便,又改練了敲鑼打鼓,從臘月一直練到正月。劉淑琴的老伴兒則是社區秧歌隊的攝影師,在家裡,他記錄著家人扭秧歌、舞蹈的喜慶場景;廣場上,他拍攝下了每一個秧歌隊員的歡樂時光。

在博物館探尋歷史。

要說家裡最活躍的,當屬女兒丁曉宇,是被街坊鄰里親切稱呼為「丁丁」的社區文藝分子。今年,社區秧歌隊增加了舞龍項目,正月這幾天,丁丁不是在家裡跟著視頻學習舞龍的動作,就是到廣場上幫著大爺大媽編排動作,雖然沒受過專業的訓練,自學成才的丁曉宇如今也能帶著大傢伙舞得有板有眼。

「舞龍、扭秧歌是我們中國春節文化的傳統民俗,每當鑼鼓聲響起來,大家的心情也跟著飛揚,有傳承傳統文化的自豪感,有體會過年喜慶氣氛的愉悅感,還能強身健體,特別帶勁兒。」丁曉宇說。

在社區黃河明珠廣場,聽著喧天的鑼鼓,看著歡快的秧歌,周圍群眾都不禁地跟著參與進來、舞動起來。年過六旬的李軍一邊將小孫女架在肩頭,一邊跟著秧歌隊伍邊跳邊走。「我們就喜歡這個,今年照看孫子沒辦法排練,明年一定早早到社區報名,也把這大秧歌扭起來。」

影院中尋味闔家親情

正月初三,市民吳玉和姐姐帶著父母到影院感受了一次不一樣的團聚。「老爸老媽過年沒少忙乎,今天我們給二老放假,帶他們走出家門、走進電影院,看看他們三十多年不曾接近的大銀幕。」

吳玉告訴記者,父母年輕時也曾是電影院的常客,她們姐妹出生後,老人已經許久不曾到電影院看一場真正的電影。

「春節檔上映的《紅海行動》是父母喜歡的電影類型,我和姐姐一商量,決定給他們個驚喜,也讓他們在春節的忙碌中能得到片刻的休息。」吳玉表示,看完電影后父母很開心也很激動,激動於影片傳遞的愛國情懷,開心於兒女的這份親情。「我爸媽沒想到如今的電影院環境和效果這麼好,說以後要經常來呢。」吳玉笑著說。

影院上座率大增。

假期中,「80後」王曦陪著父母、孩子兩次走進影院。「今年的春節檔無論是懷舊風,還是改編作品,都能滿足全家人共同觀影的需求。能與家人一起感受影片中喜慶歡樂的節日氛圍,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烏海萬達影城工作人員鍾玉表示,隨著市民消費觀念轉變、文化需求增強,春節期間走進影院已成為不少市民的「剛需」。「今年春節檔,多部影片於節前就開啟了預售模式,一些熱門影片還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特別是大年初一和初二,場場爆滿。」

據貓眼平台數據顯示,大年初一我市綜合票房達62.7萬元,是2018年元旦檔的近6倍。與往年相比,今年春節檔影片類型豐富,製作精良,滿足了不同人群的欣賞口味和觀影需求,多部影片上座率較高,開啟了「合家歡」觀影的新模式。

燈展中感受年俗年味

這個春節,無論是海勃灣城區大街小巷掛滿的大紅燈籠,還是烏達舉辦的大漠玩都·烏蘭淖爾沙海迎春遊園燈會及海南人民公園等處擺放的大型彩燈,都讓人們感受到了火紅的節日氛圍和傳統的年俗年味。

「年年有餘」「鼓舞新征程」「黃河古韻」「平安和諧」……從一座座大型彩燈的名稱上,就可感受到欣欣向榮的新氣象。花燈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產物,既具藝術觀賞特色,還蘊含有節日祈福的美好祝願,可謂古老與現代的文化交融。

中國龍舞起來。

在廣場觀燈的祝紅回憶說,小時候過年,院子里自家製作的花燈要從年三十一直掛到二月初二。和別人家的圓形燈籠不一樣,祝紅的爺爺有一手漂亮的木匠手藝,燈籠框架由老人自己設計製作,用一個個菱形的木質框架組合而成。過年前一天,家人們把買來的紅色皺紋紙仔細地糊在燈籠上,等到晚上燈亮,整個院子都被映襯得紅彤彤的。

「過去的花燈和現在這些美輪美奐、製作精良的大型彩燈當然沒法比,傳統年俗一代代傳承發揚,才有了越來越好的模樣。正是有過去做花燈的經歷,才讓我們更喜歡在節日里陪著父母親人,約上三五好友,沿著城市美麗的道路賞花燈、尋年味兒。希望孩子也可以由此感知到更多年文化,將民俗傳統代代相傳。」祝紅說。

鏡頭裡的俏美烏海年

今年過年,年過六旬的攝影愛好者張林在走親訪友、招待來客之餘,把更多時間留給了自己的愛好——攝影。白天,他乘坐公交車去當代中國書法藝術館、公園、社區拍「年味兒」,晚上選片、裁剪、配文字。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他想把「烏海年」里的各種精彩瞬間留在鏡頭中,讓紅火的年味兒歷久彌新,愈加醇香。

攝影愛好者記錄年味兒。

在老人製作電子攝影集里,一幅幅色彩明亮、內容喜慶的照片,伴隨著或悠揚或俏皮的音樂和飽含情感的文字說明,無不彰顯著濃濃的年節氛圍。演出照片中,張林抓住了二人台演員、舞蹈演員每一個表情細節,演員們妝容誇張、穿紅戴綠,動作跳躍靈動,充滿了美感;景物照片中,掛在樹梢的一抹紅燈,普通人家門前的一副對聯、一個福字,都傳遞著文化過年的喜樂祥和。

「春節,是我們攝影愛好者很看重的一個拍攝主題,拍照過春節,我覺得很快樂。」張林說,在我市,不少攝影愛好者都喜愛在春節時外出尋覓攝影素材,一盞中國紅的傳統燈飾、一襲紅色大衣的美麗少女、一個滿載著幸福的溫暖笑容,都是俏美烏海年裡最動人的風景。

市民口中的年之講述是文化春節中一個個美好的瞬間,也為傳統中國年增添了新氣象、新內容。從各種熱鬧的民俗過大年的活動現場,到「過年不歇業」的文化場館,「文化+」給春節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消費也成為春節消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歌未停、舞未盡,紅紅火火的年味兒仍在持續。「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即將到來,豐富多彩的活動還將為市民獻上一場文化盛宴。屆時,讓我們走上街頭廣場,看那美麗的花燈,扭起快樂的秧歌,品味傳統文化生髮的勃勃生機,歡度「我們的節日」。(烏海日報 記者 張靖爽 顏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明網 的精彩文章:

米脂縣第十一屆迎新春藝術作品展開展

TAG:中國文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