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傳瘋了,「春捂」不能超過15℃?怎麼捂,專家這樣說
根據天氣預報,
本周最高溫度都在10℃以上,
周末最高溫度接近20℃,
很多人覺得終於可以脫下秋褲了!
但是!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
偶爾冷空氣會殺個回馬槍,
民間素來講究"春捂秋凍",
恐怕你還得捂一捂。
關於春捂,網上說法很多,
什麼"不能超過15℃"、
"晝夜溫差需大於8℃"等等,
真的科學嗎?
怎麼捂才是對的呢?
15℃不是絕對線
中醫認為,到了春季,人體陽氣慢慢上升,毛孔打開,此時如果急於脫衣,容易寒氣入侵,引發感冒、關節炎等疾病。
民間春捂也由來已久,衍生出很多說法,比如:15℃為臨界溫度,低於這個值需要"捂",高於15℃,且相對穩定,就可以減衣了。
專家認為,人體的舒適溫度一般為18℃到23℃,當氣溫到達15℃時,體感上的寒冷確實減少了,因此該說法有一定科學性,不過,實際並不能照搬。
穿衣宜"上薄下厚" 飲食講究"春夏養陽"
春捂時機應以個人體感為準,早晚宜增衣,中午宜減衣,減衣也不要太猛,循序漸進,給身體一個適應過程。
春捂講究「上薄下厚,重首足」。中醫認為,寒多自下而起,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因此要注意下身的保暖。
同時,頭部、手部和腳部是人體最易散熱的部位,所以也要重點「捂」。「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不要著急摘掉帽子、手套,脫掉厚襪子,否則容易降低身體免疫力。」
此外,女性還要保護好四肢和腹部,不要著急脫掉毛衣毛褲,以免受風寒侵襲。
專家建議,寒從腳起,春季還可以用生薑泡腳,驅除寒氣。飲食上,中醫講究"春夏養陽",適量吃蔥、姜、蒜,可以護住陽氣,也可以抗菌、抗病毒,減少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另外,到了春季,很多人容易春困易怒、心結淤積,適度吃酸性食物,比如酸梅、橙子,對調整情緒有一定好處。
春季捂對4個位置,
不但養生效果事半功倍!
1手腕:守全身血脈
GIF
(手腕處有心經的原穴——神門)
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出的穴位,能夠強化臟腑。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
位置:神門穴在腕橫紋上,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里側。
主治病症: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為人體手少陰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平常沒事的時候用拇指指端反覆點按神門穴30次,可以去除煩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時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2 腰眼:腎好一切都會好
GIF
( 為了圖示清晰,只有一側,在中點兩指寬對稱的另側還有一穴,刺激時需容易按壓、熱敷。)
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睏倦疲乏。按摩腰部腎俞穴可滋陰壯陽,補腎健腰。
位置:腎俞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該穴,可溫暖腎陽。
方法:除了點按以外,可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如此連做36次。
3 小腿:聚陽氣、一年少疼痛!
GIF
很多老人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噁心嘔吐眼睛痛,這種表現屬於肝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位置:足臨泣穴就在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取穴方法是將手指從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
陽輔穴在小腿的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的位置。
4 肚臍:啟動胎息能延壽!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
神闕穴的保健方法有三:
揉中法
GIF
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聚氣法
GIF
端坐,放鬆,微閉眼,用右手對著神闕空轉,意念將宇宙中的真氣能量向臍中聚集,以感覺溫熱為度。
意守法
GIF
放鬆,盤坐,閉目,去除雜念,意念注於神闕,每次半小時以上,久之則凝神入氣穴,穴中真氣發生,胎息則慢慢啟動。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來源:生活日報、揚子晚報、生命時報
編輯:曉曉的小P
※襄陽旅遊收入同比增長16.5%
※襄陽一女童吃瓜子時大笑 氣管被卡險喪命
TAG:楚天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