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也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元宵節始於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司馬遷創「太初曆」,將元宵節明確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是賞燈,它始於東漢明帝時期,與佛教有關。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不同地區還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於是元宵節活動便更加豐富多彩。吃元宵則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漢時智慧名人東方朔為了幫助一位名叫元宵的宮女與親人團聚,設計讓其在正月十五於宮中煮湯圓,並在街市掛起的彩燈上大書「元宵」二字,前來觀燈的親友見之大呼「元宵」,元宵得見親友。
其實,除了七夕,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古代人對元宵節非常看重,尤其是未婚的青年男女。中國古代講究「男女授受不親」,青年女子更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年當中難得幾次出頭露面去上街。而元宵節,則講究「全民同樂」,朝廷甚至發文「開禁」——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上街盡興狂歡,家長們也破例允許家中未婚的少男少女上街看燈、猜謎、遊樂。因此,青年男女趁此良機尋找意中人,邂逅一樁甜美的愛情;也可以趁機與昔日的情人約會。
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歐陽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原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青衫袖。」 描寫除了不見舊情人的傷感。
辛棄疾《青玉案》詞:「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情人相見的情境。
如今,元宵節早已沒有歷史記載中的熱鬧景象,只剩下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了。
TAG:雲中漫步笑紅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