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文物暖起來秀出來

讓文物暖起來秀出來

作者:王 瑨

通過LED高清液晶屏顯示9件特展文物的樣貌及細節,借用中國園林手法,將九「閣」的每個閣內放置「國寶盒子」……這是故宮博物院2018年開年第一展——《國家寶藏》特展的現場。從爭睹國寶的「故宮跑」到中國館蜿蜒的「世博長龍」,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國家寶藏》節目引發廣泛關注,這些無不證明:無論何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不缺少知音和追隨者,而是需要能講中國故事的「說書人」。如何說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本大書,考驗的不僅是創作者的文化積澱和創意視野,更考驗創作者的文化擔當和謙恭之心。

文物是承載萬象光輝的民族基因寶庫,是沉澱如梭歲月的記憶之書。電視節目《國家寶藏》讓珍藏於歷史長河的文物走到聚光燈下,走進大眾的「客廳文化」,正是一個把傳統文化推向前台的鮮活的中國故事。

節目中,我們在《千里江山圖》山重水複的壯美中一窺先人背影,聆聽曾侯乙編鐘在前世今生中奏響的華夏正音,感悟千秋不朽的中國劍魂,重溫司馬光父子以性命研求汗青源流之「真」……從節目「前世今生」搬演環節到「國寶守護人」宣讀誓言的儀式感,在娓娓道來的電視敘事中構建起一種撫今追昔的文化認同,引發受眾思考:我們的歷史從哪裡走來,我們的家國何以鑄建,我們的精神拿什麼培育,我們的未來需要何種眼界與胸懷。

節目可貴之處在於「探索」之定位,如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所言,「探索有兩層含義,一是在歷史維度上探索古代文明與藝術之源,二是從傳播層面上探索如何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手段,將文物恰到好處地呈現出來。」讓文物活起來,指在歷史準確和表達準確的基礎上,讓文物暖起來秀出來。

創作於1931年的《故宮守護隊隊歌》在《國家寶藏》的舞台上唱響,他們在戰火中輾轉守護先秦石鼓,誓死守護文脈不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畫顏料製作唯一傳人仇慶年荒野尋石、陋室研磨,探索《千里江山圖》「千年不腐」之秘訣;中國建築設計大師張錦秋紮根祖國西北半個多世紀,用唐風漢韻的建築風格,打造出一個古風今韻並存的西安,向世界呈上一張獨一無二的「中國名片」……文物銘記過去的歷史,也成就今天的故事,節目讓文物從抽象的歷史符號轉化為具象表達和人物故事,釋放出使人心頭一暖的人文溫度。在這個過程中,受眾真摯的情感也被調動起來,進一步發現文物本身蘊藉的一脈相承的中國智慧——虎符中承載的信息安全智慧對當今密碼學的指導作用,製作雲紋銅禁的失蠟法工藝原理對當今國內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製造的啟發作用……

為受眾「翻譯」文物之美,秀出文物別樣風采,則需進一步創新電視的表達語態。節目不僅採用集演播室綜藝、紀錄片、舞台喜劇片、真人秀等多種藝術形態於一體的「混搭」模式,在視覺呈現上也獨具匠心。

為解決國寶「真身」無法亮相的遺憾,節目組將所有舞台主視覺都設置在一塊長43米、高7米的巨型LED環幕上。在國寶前世傳奇的表演環節中,9根透明冰柱前後、上下變換位置,利用華麗紛繁的台型變幻構建出多維立體的舞台空間,將話劇舞台質感嵌入到綜藝節目中。

面臨全社會愈發強烈的文化自信,中國觀眾更希望在電視熒屏找到文化根脈與精神的時代表達。透過《國家寶藏》,我們看到文物美、歷史美、精神美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引發觀眾感慨「美哉」的,不僅是歷史情懷,更是共通的中華傳統美德與價值觀念,是每一位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密碼。人們封存的文化記憶跨越時代、年齡、職業和生活背景,產生新時代的共振。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傳統文化也面臨著傳承創新的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路雖遠,行則將至,傳統文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始IP」,期待著更多更精準、更生動、更具時代性的解讀和詮釋。因為人永遠都在歷史與現實的象限內求索自己的定位,而生生不息的中華文脈,正是炎黃子孫內心永遠立定的坐標。(王 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文化消費迎「最強檔」
准爸媽看過來!十大新手爸媽常犯錯誤都在這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