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喜歡我嗎?
傍晚,開車行駛在回老家的路上,夜色漸顯肅穆。車內,時斷時續的閑談中,女兒把話題轉到她參與的群里的一位副群主,話題才有了完整性。
她開始說這位群主刻板教條,比如他的觀點:「沒讀過王小波,怎麼能說自己是個有趣的人呢?」後來乾脆說他裝B,比如拿一台蘋果電腦煞有介事地記錄群成員的討論會。
越說越義憤填膺。
年輕人的義憤填膺釋放之後,我對她說:「你之所以如此不忿,心理學上,是因為你內心深處很想裝B,但是你壓抑住了自己。當別人表現得(你以為)裝B時,你長期壓抑的憤怒感就會發泄到他身上。」
女兒支支吾吾,隨後又說起在群里和群主掐架的事。
耐心聽完整件事後,我說:「你可以憤怒,那是你的權利。但你不該去抨擊別人,你抨擊別人,就侵犯了別人的權利。你需要尊重別人的權利,哪怕是裝B的權利。」
「我就看不慣沒什麼本事還裝B的人,你有本事裝B也行啊!」
「有本事裝B就不叫裝B了,那是自然表現。」我繼續說,「你知道嗎,並不是人人都有你這樣的成長環境。很多人的成長環境就是那個樣子,那個樣子的成長環境導致了他們的自卑,狹隘。你生長在那樣的環境里同樣也會自卑,狹隘,所以你應該感到幸運,並且同情他們,而不是憤怒。理解了這點,你就會變得寬容。」
我不指望女兒能聽進去多少。這在她看來,是說教;在我看來,是種子。也許埋下了種子,多年後會生根發芽;也許埋下後,就隨風而起,飄逝得無蹤無影。
其實都沒關係。隨緣。
小林媽跟我說起前些天和兒子的一段對話。
小林:媽媽,你喜歡我嗎?
小林媽:喜歡啊。
小林:可我沒什麼優點啊。
小林媽:你怎麼會沒什麼優點呢,每個人都會有優點。
小林:可我找不到我身上的優點。你能說說我身上的優點嗎?
小林媽:你……
小林媽的心有點痛。
她可以說出很多孩子身上的優點,但她隱約感覺,問題很沉重,沉重得讓她心亂如麻,了無頭緒。
她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夠自信,可孩子的這番話,卻觸動到了她心裡從未被觸及到的一處地方,讓她有些心疼,有些傷心,內疚,迷茫……她可能唯一明確的是,這都是她的錯。
兩個生活片段,看似無關,其中卻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繫。這個內在聯繫就是:接納。
關於接納,有一個基本的邏輯法則:只有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一個人連自己都無法接納,又怎能接納自己的孩子?
我們,遺憾的是,我們多數人接受的是「不接納自己」的教育,如果說「不接納自己」也是一種教育的話。
「不能不好。」這就是我們父輩的邏輯。在這樣的邏輯之下,每一聲呵斥,每一次黑臉,責備,不耐煩,巴掌……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你不好,我不高興!
於是,無數次的「被告知」,我們開始慢慢地往自己身上貼標籤:懶,笨,懦弱,自私,不誠實,不懂事……再慢慢地,也開始學會厭惡自己的種種不好。
再後來,我們帶著這些不好漸漸長大。而這些不好,因其無法接受性,被我們「聰明」地藏在內心深處,藏在幾乎連我們都見不到的地方。不可見光。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會害怕和拒絕那些尖銳批評,它們戳到了我們內心裡不可碰觸之地。不可觸碰,只因那裡埋藏著不知多少,又不知何時埋下,埋下多深的「我不好」。
而平生所有心力,好像都用來抵擋自己的不好。或故意無視,於是努力說服自己我很好;或不能不好,於是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而在同時,自己的好,已然無足輕重。它被忽略,並非故意,而是無意。
不接納自己的不好,同樣也不會接納自己的好。
小林媽向我講過自己少年時代的一件事。
初三時,一次考試考了99分。放學回到家,父母還沒下班。她心懷歡喜地等著父母回來,等待著他們的表揚。父親回到家,聽聞考了99分,第一句話是:你應該想想,為什麼會丟掉1分?
一個習慣瞭望向孩子不好的父親,已然很難看到孩子身上的好。不接納,永遠都不會接納你作為我的孩子,無論你做得好與不好,我都為你感到驕傲。
美國有一部電影,主人公是一位通靈者。他問一位女士,假如她能夠向逝去的母親說一句話,她會說什麼。
女士想了想,含著眼淚緩緩地說:你是否曾為我感到驕傲?
世間,總有一些超越功利,超越分數,金錢,名聲的東西,悄悄地,且深深地埋在我們心裡。或許是我們一生的感動,或許是我們一生的痛。而無論是什麼,它們都在某種意義上,深刻地左右著我們的一生。
不接納自己的父親,造就了不接納自己的女兒;不接納自己的女兒,又造就了不接納自己的兒子。
不接納,這潛伏在人心底深處的強大「基因」,就這樣一代代傳下去,也傳遞著一代代說不出來的痛。
俗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每一個孩子,無論父母美與丑,家貧還是家富,在小的時候,無一不是全然接納著自己的父母,用他全部的愛,他無條件的信任,以及無限的崇拜。
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他們接納父母的理由雖簡單,卻充滿著最高智慧——你們是我的父母。
這已然足夠,這理由已然強大到足以打敗世間任何的不接納。
所以,從未嫌棄。
而父母呢?
需要回到一切的原點:接納自己,或者說,重新接納自己。
所謂接納自己,就是看到自己這個生命,活在無論怎樣不盡人意的環境,都已竭盡全力。自身所有的不好,都是活在其中的這個世界烙在自己生命里的印記。它們既不屬於我,因為屬於世界;而又屬於我,因為它們組合而成了我的生命。
所以既要理解自己的不得已,像理解那位副群主一樣,理解自己的逆境,理解身處逆境中的種種身不由己;又要懂得自己就是自己,像看著鏡中的自己,眼睛,鼻子,嘴巴……無論美醜,它們都是我自己。
它們都是我自己——一樣強大得無可匹敵的理由,理由之下,沒有任何什麼可以讓人放棄喜歡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連自己都不接納自己,這個世界該是多麼見外?
E N D
TAG:唐老師的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