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山東之濟寧特色美食介紹:秘制紅三刀還是牛掰

舌尖上的山東之濟寧特色美食介紹:秘制紅三刀還是牛掰

以前金鄉老百姓早餐是三大樣:油條、煎包、粥。此「粥」非彼「粥」。普通話里,「粥」多指稀飯,把大米、小米、玉米面等糧食放入水中熬成糊狀,一般作為早飯食用,早上人們大都食量不大,就著鹹菜喝上一碗粥,一上午就不餓了。金鄉的「粥」是由小米、黃豆做成的。製作工藝是:頭天下午,把上等小米用水泡軟,磨成米糊,將米糊過籮,去掉米渣。把過好蘿的米糊用盆子盛好,澄上一夜備用。黃豆淘洗乾淨,放在清水裡泡。第二天五更夜裡,把泡好的黃豆打成豆漿,過籮,去掉豆腐渣,這樣熬粥的原料就備齊了。用大鍋燒開水,把豆汁下鍋,開鍋後,撇去浮沫,這樣豆汁就算熬好了。把澄了一夜的米糊攪拌均勻後倒進沸騰的豆汁鍋里,順著一個方向不停地攪拌。開鍋後,用特製的大馬勺一勺勺地把粥揚起來,以去掉浮沫,浮沫去凈後,粥就好了。用馬勺把粥舀進特製的特別保溫的粥缸子里,早餐鋪就能開張了。

金鄉城南門外,有條巷子名曰「粉巷」,這條百年老巷因其居民多磨粉作早點而得名。粉巷就是金鄉最早熬粥的地方。一百多年前,王、劉、尹三家開始在粉巷熬粥做早點,為縣城百姓提供早餐服務。「一缸子粥熬了一百年」,至今三家後人都還經營著熬粥賣早點的小本買賣。熬好的粥白中略帶黃色,稀稠適當,有異香,到嘴裡爽滑細糯,早上喝上一碗,一上午不口渴。黃豆、小米兩種健康原料配合在一起,使得粥營養極其豐富,老少皆宜。粥泡油條、粥泡饊子是金鄉最傳統的早餐吃法。將油條或是饊子撕成小段,滿滿地放入碗中,用筷子把油條或饊子壓平,緩緩地把粥澆在上面,油條軟而不爛,饊子根根兒分明,油香撲鼻,香而不膩。老喝粥的有他們的喝法,一碗粥端上來,不是馬上就喝,因為剛盛好的粥溫度很高,燙嘴。等上十幾二十秒,等粥稍微一涼,上面就結一層粥皮,這樣喝起來又香又不燙嘴,粥要轉著圈兒喝,一隻手捧著碗,手腕一轉,嘴一吸,伴著「呼嚕呼嚕「的響聲,一碗粥很快就進肚了。

金鄉糕點製作歷史悠久,據考證起源於19世紀中期,一向以質量優良、製作精細、風味獨特著稱。當地的民謠稱「吃點心還是豐縣的蜂糕、單縣的棗包、金鄉的紅三刀」,可見紅三刀的受歡迎程度。關於紅三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乾隆年間,乾隆帝下江南的時候路過金鄉,舟車疲乏加上天氣陰冷,也正值晚飯時間,就叫下人去找些吃的東西,下人找來金鄉的名吃糕點(當時還不叫紅三刀),乾隆帝吃完之後讚賞有加,順便提了一些建議:「如果在糕點上撒些芝麻類的東西,再在糕點表面砍上三刀,豈不好看又好吃嗎?」從那以後,金鄉人便採用了此法,糕點也就改名紅三刀。

清末民國初,金鄉縣城一家名為「東長興」的糕點作坊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炸制的紅三刀京省馳名,受到達官富人的追捧,成為老百姓相互之間的饋贈佳品。解放後,金鄉縣金蜂糕點食品廠把製作糕點的師傅又請回來,沿用「東長興」的古法開始生產傳統點心。在1958年1時,又從全縣各地選調了一批優秀的糕點製作能工巧匠,在金鄉醬園內成立了糕點製作車間。在以後的時間裡他們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改進,是紅三刀更受消費者的歡迎。現如今金鄉「紅三刀」是以大槽芝麻油、麥芽、小米糖稀、白糖、蜂蜜、芝麻、桂花為原料。新炸出來的紅三刀呈漫方形,迎面三刀,表分四瓣,面蒙脫皮芝麻,燦若繁星點綴;中間紅而透亮,底似薄冰,閃閃發光。食之外酥內松,香味純正,沙甜可口,食而不膩,脆而不焦,廣受歡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婷潮流咖 的精彩文章:

TAG:小婷潮流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