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一輪武俠小說翻拍引熱議:金庸劇式微的背後是什麼

新一輪武俠小說翻拍引熱議:金庸劇式微的背後是什麼

若非朋友圈裡有人戲謔「新的辣眼睛劇集誕生」,這部原著自帶粉絲的改編劇,大抵就會不溫不火地開始並結束吧。最新版《笑傲江湖》日前在視頻網站播出。無法登上衛視頻道,只是該劇的一重困境。在年產1.4萬集的國產劇集里,製片方更不願見到的,是泥牛入海,既沒有話題,也捧不紅新人。

遺憾的是,大多數新拍金庸劇,都栽在了同一個死循環里。以眼下的《笑傲江湖》為例,打開第一集,湧來的彈幕幾乎是一個調調:詬病選角,懷念老版。到了第四集,乾脆連彈幕都是稀罕物了。這一版打不出影響力,意味著下一次重拍只能繼續「輕」製作、用新人,多半再陷入新一輪吐槽中。這不,2018年新敲定的製作計劃里,《倚天屠龍記》和《神鵰俠侶》都榜上有名,《鹿鼎記》和《飛狐外傳》的重拍也有了眉目,但網友的評論出奇尷尬———一屆不如一屆。

馮其庸曾說:「這世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層出不窮的金庸迷。這種現象,值得研究。」現如今,更值得玩味的現象是:金庸迷仍未老,金庸劇仍大規模重拍,但其「江湖地位」卻是越發沒落了。

佔據過電視劇製作「頭部資源」的金庸劇,今日式微,誰是「禍首」?

互聯網時代,「舊武俠」文本漸成「老古董」

環顧四周,金庸劇絕非武俠劇中邊緣化最厲害的一支。過去兩年,已播的新《蕭十一郎》、新《邊城浪子》和《飛刀又見飛刀》,沒有一部刷出了存在感。最新的片單,待拍的《絕代雙驕》《陸小鳳傳奇》《萍蹤俠影錄》,也無一被看好。

昔日掀起武俠影視熱潮的「金梁古溫」風光不再,首先得從武俠文本的退讓說起。20世紀,武俠小說有民國舊派到港台新派的流變。其中,金庸從1955年開始於報紙上連載小說,從1970年起,他開始全面修改,歷十年完成。其小說立體而龐雜的人物體系蘊含著東方哲學思維,也兼具歷史地理的開闊格局。其下筆更是「大象無形」「得意忘象,得象忘言」,「象」與「意」充盈文中,而不覺「言」之存在。正是這股子「俠文化」,令武俠IP的美譽和價值,一度維持在高位。當年,周星馳不過是在《功夫》里用了「神鵰俠侶」四個字,就為此支付了六萬元。但隨著金庸封筆,梁羽生、古龍駕鶴,溫瑞安獨木不成林,武俠文化的大旗再無人能接。

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網路上的武俠小說也開始「跨界」風行。「舊武俠」漸成部分人眼中的「老古董」,輕武俠、武俠奇幻等成了寵兒。網路寫手們從舊武俠里找尋門派架構,從都市言情里提煉一點甜蜜元素,再到網路遊戲里借點二次元風尚,熔一爐,兌一兌,仙俠文、奇幻文層出不窮。有了網路文本打底,據此改編的影視劇隨之轉變風向。如今的「頭部內容」不再是蒼涼厚重的「舊武俠」,而是帶著所謂「年輕感」的古偶劇。《仙劍奇俠傳》《花千骨》《誅仙青雲志》《蜀山戰紀》等,莫不是各家公司從明星選擇到播出平台都步步為營、錙銖必較的「大戲」。

金庸的「俠文化」在網上失去了文本陣地,那麼黃老邪布下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雲垂陣的桃花島與「三生三世」的桃花林又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划得來的「生意經」,讓武俠劇淪為新人集訓的附產品

比武難勝不能只怨兵器,還得從劇集自身的「武功」論起。自打經典武俠劇的江湖地位動搖,各公司以自我放棄之姿追逐「投資回報率」,同樣得追責。

片方的算盤這樣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金庸劇的IP再怎樣不復輝煌,它都有「天然粉」,誰演令狐沖,誰演郭靖,總還能引起網路關注。就算一水差評,也是一種「流量經濟」。而且,「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故事相對成熟,大大降低了劇本開發的成本。所以,拿金庸劇來「鍛煉隊伍」「新人混個臉熟」,不啻為一次高性價比的製作:能火當然大賺,不火也不至於捶胸頓足。大不了學學近年來唯一受到好評的2017年版《射鵰英雄傳》,不就是忠實重拍了1983年版的內容嘛。

可控的成本,划得來的「生意經」,屢試不爽的懶惰思維下,與其說武俠劇已然淪為反覆加熱的冷鍋冷灶,不如看成,這款類型劇只是影視公司新人集訓的附產品。

無怪乎觀眾念舊,回首三四十年前,假山假布景下,卻是一片至真至誠的創作心。那時候的拍攝,劇本信奉「情懷」,角色注重「俠氣」,就連不少主題曲都透著義薄雲天。影視創作從來是門集體的手藝,正是當年每個環節對於「俠之小者,行俠仗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心雕琢,這才讓金庸劇成為當年的明星製造機:1978年《倚天屠龍記》火了鄭少秋;1983年《神鵰俠侶》把劉德華帶到視野中央;《笑傲江湖》里令狐沖的俠氣與周潤發相得益彰;《射鵰英雄傳》的黃日華與翁美玲曾令多少少年心嚮往之;而《鹿鼎記》《俠客行》《倚天屠龍記》三部金庸劇更是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憂鬱版」之外的梁朝偉經典形象。同樣靠「情懷」先行,「俠義」打磨,彼時即便翻拍,也能成就經典:1995年古天樂、李若彤版《神鵰俠侶》,1996年呂頌賢版《笑傲江湖》,不外如是。

知乎上,有關「金庸小說為什麼廣受喜愛」的問題,這個答案被贊次數最多:「因為廣大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孺慕之情在起作用。大家發現,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內容,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諾千金,生死以之』等等,這些在現實中被某些人弄丟的東西,在金庸小說里依然那麼山清水秀。即使琴棋書畫民俗風物一應古樸物事,也那麼的色香味俱全咯嘣脆可口。這真像自家跑了的群羊又回來,樂呀。」

人們懷念那些文本,其實與懷念舊時的電視劇製作手藝,異曲同工。(王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甘肅網 的精彩文章:

張掖「迎新春,送春聯」公益活動在甘州區舉行
管用的「剝洋蔥」思維法

TAG:中國甘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