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為王還是內容為王 並非解不開的「戈爾迪之結」
流量為王,還是內容為王,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罕默德·本·穆薩·花刺子密怎麼也不會想到,21世紀的今天他會成為輿論的焦點,因為以其拉丁語名字命名的演算法正「投其所好」地為每個個體推送著各類「量身定製」的信息。然而,這看似「聰明」的背後,也伴隨著從未停止的爭議,不管是美國大選期間Facebook的演算法爭議,還是YouTube 上的「兒童邪典片」風波,抑或是一度備受各資訊類平台「寵愛」的演算法推薦如今也一次次被推向輿論風口,流量和內容之爭真的如「戈爾迪之結」那般難以理清?
誰助長了資訊內容的野蠻生長
隨著自媒體的興起,智能新聞客戶端憑藉強大的演算法、先進的數據抓取技術,能夠精準分析並解讀用戶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從而為用戶提供量身定製的新聞產品。的確,演算法滿足了個性化的需求,順應了閱讀分眾化的時代潮流,然而技術的背後也有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由於技術本身的缺陷以及人為價值導向的缺失,低俗內容、未經科學驗證的健康知識、誇大其詞的廣告、只為博眼球的標題黨、過於情緒化的觀點乃至毫無用處的信息,都時不時出現在智能平台首頁的推薦當中,或多或少都給用戶造成了困擾。
近日,工信部情報所網路輿情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中國網路媒體公信力調查報告》顯示,用戶對當前網路新聞信息的總體滿意度僅為45.17%,相較於娛樂八卦,用戶更想要的還是有關時事、社會等貨真價實的新聞資訊。顯然,當前的網路新聞信息距離受眾的期待還有段距離,之所以會這樣除了經濟社會根源、人性弱點等之外,大數據技術和演算法也從中助長了這種內容的野蠻態勢——當技術、代碼、演算法替代了傳統內容分發過程中專門把關內容的編輯,內容能否推送、推送給誰,都是機器說了算,依據的標準就一條:能不能抓眼球、能不能吸引用戶。
事實上,演算法技術看似客觀中立,其實是在不斷迎合用戶的慾望,然後藉由「簡單粗暴」的推薦,進一步放大和強化這種慾望。一些情況下,演算法還被作為一個借口敷衍塞責,甚至被當作謊言掩蓋真實意圖。一些以演算法見長的資訊類平台,面對用戶關於標題黨、三俗、虛假信息及網路謠言等充斥平台的指責,他們也覺著自己挺「委屈」,進而站出來為自己辯解,說那是因為「用戶喜歡」,內容的優劣平台沒有人為干預,只有用戶點擊了平台才會通過演算法去推薦。
這個「鍋」有點大,用戶未必背得住。儘管演算法本身沒有價值觀,但演算法背後的人也沒價值觀么?退一步說,「用戶喜歡」平台就一定得給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不妨深入想一下,那些低級趣味或者虛假信息可能只是一部分人喜歡,另一部分人喜歡的,或者深層次喜歡的,平台方提供了么?流量為王驅動之下,其本質上是被商業利益裹挾著前進,其套路就是靠博眼球、投其所好引流,而流量就是白花花的銀子。
因此,「用戶喜歡」說辭的背後是平台自身社會責任意識的缺失。資訊類平台通常需要具備解悶、解惑、解氣、解密、解決五個功能,如果只剩最終只剩下解悶了,時間長了觀眾就該去解手了,也就是說內容依舊是最核心的東西,正如工信部報告所呈現的調查結果那樣:「提供真實可靠的新聞資訊」是當前中國網民對網路新聞媒體的首要期待,缺乏優質內容的「解悶」只能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
中國網民對網路新聞媒體社會責任感的期待
價值內容引領媒體社會角色期待
如今,儘管一些資訊類平台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沉浸在演算法的狂歡中,但也不乏不被流量綁架,堅持價值內容回歸的資訊類平台。工信部報告中提及的人民網、新華網、騰訊新聞等第一梯隊陣營平台,雖然也或多或少利用演算法增加了興趣類推薦內容,但只是將其作為輔助,整體上還是堅守媒體人把關,以確保推薦內容的品質,並且還推出了包括人民網《求真》、新華網《思客》、騰訊新聞《活著》、《中國人的一天》、《稜鏡》等在內的優質欄目或平台,守護真實性的同時擔負起媒體的社會責任。
「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公信力成為了更加稀缺、寶貴的資源,受眾迫切希望主流媒體能夠增強權威性,更好地擔當起傳播事實真相、引領輿論走向的職責。正如工信部報告中所說的那樣,中國網路媒體在經歷了跨越式發展和彎道超車之後,已經迎來了平台、技術、內容、資本和人才競相迸發的新高峰時代,新時代呼喚網路媒體要有新作為,並且承擔起新的責任,比如通過持續的優質內容輸出推動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
以近段時間媒體關注的大涼山為例,實際上早在2016年5月,騰訊新聞《中國人的一天》欄目推出四川大涼山阿土勒爾「懸崖村」的報道《懸崖上的村莊:孩子爬藤梯上學》,引發強烈社會關注。此後的一年半時間裡,騰訊新聞持續關注報道,共9次將懸崖村的報道推至微信、手Q插件,有關報道閱讀量超過10億。報道引發的巨大傳播效應,令村裡72戶人家400多人的命運發生了變化。如今,懸崖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道路通了,4G和WIFI覆蓋了,銀行設立了,衛生室和幼教點建立起來了,電力系統也得到升級了……
這便是價值內容的力量,也是媒體公信力最直觀的體現——依託自身平台優勢,以優質內容為載體回應重大社會關切,進而促成問題的解決。不可否認,流量為王驅動之下,標題黨、娛樂八卦、奇聞等媚俗、低級的信息可以通過博眼球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但這類信息往往與媒體的社會角色期待有一定的距離。相比之下,從服務社會大局出發,堅守媒體底線,杜絕虛假信息,憑藉深入調查採訪、挖掘事實真相的態度,聚焦有細節、有情感、有態度的「現場故事」,從專業性和可靠性上提升網路媒體的綜合影響力更具社會意義。
其實,不管是聚焦價值內容生態,還是推崇演算法的渠道優先,兩者之間不應該是非黑即白的對立關係,而應該是個有機統一體。未來網路媒體的發展方向可以是在堅守價值內容的基礎之上,軟體定義媒體,數據驅動新聞,演算法重構渠道,智能創造未來,以專業態度成就內容高度,兼顧內容溫度,進而重塑網路資訊平台的公信力。因此,只要有「價值」這把利劍在手,以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為首要職責,不管你是不是亞歷山大,關於內容和流量之爭都不會是解不開的「戈爾迪之結」。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