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開始排斥整容臉了,我們的審美在變好嗎?
撰文 弗里
編輯 荊鴿
圖源 ZXGRO
2018年度造星大會——藝考,正式拉開帷幕,相信不久之後,這批進入到各大藝術高校的新秀們就會紛紛亮相大小熒幕了,當然,也會迎來下一波的粉絲流量高峰。
就在藝考拉開帷幕之際,因在《演員的誕生》中擔任指導老師而回歸大眾視野的中戲老師劉天池接受了「大美玲」姜思達《透明人》欄目的採訪,在採訪中,兩人聊到中戲的招生標準,
天池老師在採訪中就這個問題說了這麼幾句話:
(如果真如老師所說,對報考中戲充滿了信心。)
(瞬間暴擊)
(老師您放心,我絕對沒有這個問題)
(夢想實現和夢想破滅只有一張圖的距離)
接下來的話對於各位想成為下一代巨星的小朋友們很重要:
(所以請大家對自己的臉手下留情)
還沒完:
無獨有偶,去年姚晨在上海電影學院擔任評委的時候,也說過這麼幾段話:
「你需要有特點,讓觀眾能記住你喜歡你。你的理解力、表現力、想像力都很重要,這才能成就一個好的演員。」
「今天在考場見到幾個還不錯的考生。我覺得有一點很好,我們這一撥看到的孩子都是原生態的,沒有人化個很精緻的妝容,把自己倒騰得不像學生,大家都很樸實的,都很自信,這點特別好。」
「我們這一撥沒有整得特別厲害的,如果整得太厲害,確實初試就有問題,因為現在都是很清晰的鏡頭,對於演員來說,你的臉是你最具表現力的地方,還是應該珍惜它。」
02
當然,這種話放在檯面上來說,只能是這樣子的呈現方式,畢竟作為評委老師,他們總不能說你長的不好看,你去整吧,我們就看臉。
即便早早入場的資本市場的確是這樣要求的。
每年藝考結束之後,各大高校的錄取率都會成為關注的焦點,表演系等熱門專業的淘汰率往往會達到99%—99.9%,動輒就是200:1,300:1的錄取率。
在我國,大概只有熱門公務員職位的錄取率可與之相媲美。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過如此。
台上的評委老師們確實都是專業大牛,他們選角的標準肯定有他們的專業評判,但是畢竟面試這東西不是一天一個月一年,只有很短的一段時間。
換做任何一個人,都一定想在第一眼就給評委老師留下好印象。
靠什麼,靠氣質,靠形體,靠臉。
氣質,這東西很難改,在老油條面前也很難裝。
靠形體,這個可以多加練習,但這本來就是學校里要去訓練的東西。
可以改的,只有臉了。
正因為如此,割雙眼皮、墊鼻子、墊下巴、激光美容、口腔美容這些「微整形」項目成了藝考生的最愛。
倒是也不會有太多孩子傻乎乎的去做什麼大的改動,一個不小心臉僵了,一笑跟拿兩根火柴棍撐開似的,一哭能把人嚇哭,蘋果肌爆了,不知道的以為注了水,下巴能杵到胸口,既能用來戳人也能用來犁地,弄成這樣了,自己也知道沒戲。
但是,不要誤解,一定程度上排斥整容和化妝,並不代表這個「顏值為王」的時代過去了,而只是意味著這個時代對於藝人的審美更高了。
在以前,你臉不如人的時候,那你左縫右補,上墊下削,最後再加上現代美學的三項重要技能,一個是用髮型解決臉型,一個是穿著解決造型,還有一個是化妝解決五官,反正你也甭管卸了妝是人是鬼,但是這一番倒騰之後外形資質再平庸的人朝著鏡頭咧嘴笑笑還是沒問題的。
當然,演戲這就是另一回事了,演技不行就動用強大的ppt技術、瘋狂替身、優質配音,沒有什麼是我們這種技術大國解決不了的事情。
但現在要求你素顏,胚胎模樣來考試,第一眼,評委就能把你迅速地歸類,成與不成都會少了整容和化妝這兩道防線的屏障作用,更直接也更有效率。
說到底,像表演系這樣的專業,帥的,美的,機會還是更大。
劉天池老師從表演專業的角度出發說,我們需要有特色的演員,但一個班20個人,總不會18個都是因為有特色進來的,大概率事件是只有剩下的兩個是因為特色進來的,而這18個統統都是符合當下審美的臉上的好坯子。
然後,順理成章的他們會在大一大二就被經紀公司,各大導演們拽走,踏上沒頭沒腦,毫無準備的演藝之路。
03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這些參加藝考的孩子們不知不覺當中就會引領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國內的審美意趣。
入了行的他們,身處一個競爭壓力巨大的圈子中,在臉上折騰折騰是難以避免的。
這方面,女孩子可能更多一些,畢竟大眾審美中的女性美的標準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一種畸形的統一,一些整的親媽不認的網紅和一些一線明星的整容結果和程度雖然有差別,但參照的標準實際上擁有統一的內核。
比如,中國女星及網紅喜歡拼了命的削下巴,美國女星則對豐唇有著莫名其妙的執念,植假體則是全世界通行的法則。
而男藝人,雖然也會被人在這些方面評頭論足,但相比女藝人,在這方面已經相當幸運。
你白點,就有有人喜歡你白;你黑點,就有人喜歡你黑;你油點,會有人喜歡你痞;你鬍子拉碴,有人喜歡你爺們;你健身,有人喜歡你是肌肉男;你胖點,還有人追著屁股勸你少喝奶茶但死不脫粉。
當然,總的來說,國內目前對於男藝人的主流審美還是從韓國那一套沿襲過來的,可以叫做「精緻小生」審美大法,自然會被國內「爺們」審美法的群體每日群嘲。
04
在當今的大眾審美體系中,三個審美辭彙是即便不感冒但至少很少被群嘲的,「大氣」「高級」和「舒服」。
代表人物,鞏俐,劉雯和劉昊然。
當然這裡的大眾化審美其實是狹義上的,通常指的是會在社交媒體上對於藝人的外形和行為進行評判的大眾,這部分人應該是以80後,90後為主。
如果真的要從傳統審美的五官標準來說,這三張臉哪一張都不會完全符合物理比例上對於美的定義,但是他們各自的特色確實在當今審美的畸形統一下容易殺出重圍。
這裡當然不僅僅是因為臉,還有他們各自所顯現出來的獨具魅力的氣質,或霸氣凌然,或自信大方,或溫文爾雅,這樣結合他們各自外型上的特點,才能在大眾的審美圈子裡殺出重圍。
當然,我們父母這輩人能理解鞏俐的美,但你要是在他們面前誇大表姐長的有多高級,那恐怕他們只能笑而不語了。
05
對於美的定義,從古至今一直都是爭議紛紜,中外各異,未有定論。
中國傳統美學是喜歡審「意象」的,以意象世界照亮物理世界,但是這種傳統美學觀到今天還剩下多少生存空間呢,著是不容樂觀。
但另一方面,這種中國人歷來對於超出物理景觀之外的意向追求與當下人們逐漸形成的「高級美」和「美則美矣」的審美差異還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而西式審美向來是非常注重比例審美和邏輯審美的。
差別在於,前者往往認為美隱於形之後,而後者認為美融於形之中。
前者強調回味和品,後者強調呈現和衝擊。
所以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當下中國的審美趨勢割裂其實是比較明顯的,一方面,網紅臉仍舊大受追捧,另一方面,網紅臉又極其被嫌棄。
本質上來說,作為公眾平台上的外形呈現,大部分網紅臉既不符合中式審美,跟西式審美的精髓也邊都不沾,部分網紅感覺像在拿自己的臉鬧著玩一樣。
薩特在《為什麼寫作》里寫過這樣一段話:「是我們使這一棵樹與這一角天空發生關聯;是我們使這顆滅寂了幾千年的星,這一彎新月和這條陰沉的河流得以在一個風景中統一起來,是我們汽車和飛機的速度把地球的龐大體積組織起來。這個風景,如果我們棄之不顧,它就會失去見證者,停滯在永恆的默默無聞的狀態之中。至少是停滯在那裡;沒有那麼瘋狂的人會相信它將消失。將要消失的是我們自己,而大地將停留在麻痹狀態中直到有另外一個意識來喚醒它。」
從這個角度來說,因為有人認為這是美的,所以它的存在就是合理的,作為一種市場化需求,你也不能指著鼻子罵說這種網紅審美觀就毀掉了這一代的什麼觀,只能說,祈求這種審美觀能夠儘快過時。
真不是我自誇,要是風水輪流轉,什麼時候要是臉大成為了影視劇選角的標準,什麼金雞金馬和百花,棕櫚金熊奧斯卡,通通不在話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