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尼泊爾.加德滿都杜巴廣場

尼泊爾.加德滿都杜巴廣場

(以下轉自2015.4.26南海龍女的新浪博客)

尼泊爾震中位於博卡拉市,而距震中80公里的首都加德滿都則受損更為嚴重,三分之二建築物倒塌,多處古建築毀壞,其中以加德滿都杜巴廣場最為嚴重。這些世界文化遺產,已成追憶。

讓我們在回顧中祈禱。

上圖右:黑天神廟。黑天神廟是廣場這一區域最古老的寺廟,它以屋檐上的色情雕刻而著稱。普拉達普·馬拉宣稱這座寺廟是在他統治時期修建的,但事實上,寺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63年馬亨德拉·馬拉(Mahendra Malla)執政時期。這座兩層高的寺廟有一個三層的平台。寺廟每個側面都有三扇門,但只有中間的門是可以敞開的。

黑天神廟。

Pratap Dhvaja的石柱,頂端有一尊著名的普拉達普·馬拉國王的雕像,他坐在那裡,雙手抱在一起,四周簇擁著他的兩個妻子和五個兒子。他面朝著位於Degutaleju寺三層的他自己的私人祈禱室。1670年普拉達普·馬拉修建了這座石柱,後來在帕坦和巴德崗也出現了這類石柱。

右側塔尖是塔萊珠神廟的塔尖,本次地震這座12層基座高度超35米為杜巴廣場最高建築的塔萊珠神廟屹立不倒。(後面有介紹)

這尊跪著的迦盧荼(Garuda)雕像,是後來Prithvibendra Malla國王的遺孀在他死後修建的。

中:迪路迦摩罕納拉楊廟(Trailokya Mohan Narayan),已坍塌;中後白色建築:老皇宮-哈奴曼多卡宮,部分坍塌。

左:迪路迦摩罕納拉楊廟(Trailokya Mohan Narayan),已震塌。

瑪珠廟(Maju Deval寺)。這座寺廟的赭石基座共有九層,有三重屋檐,它的檐柱上裝飾著表現性愛場景的雕刻。1690年,巴克塔普爾國王布彭德拉·馬拉的母親修建了Maju Deval寺,寺內有一個著名的濕婆神林迦。已震塌。

迪路迦摩罕納拉楊廟,已震塌。

中前:加薩滿達廟-獨木廟,已完全坍塌;中後:瑪珠廟,已震塌。

加薩滿達廟-獨木廟,已完全坍塌。這座有著三層屋頂的碩大的建築名字叫加德滿達普神廟(Kasthamandap Mandir)。加德滿都的名字就源於這座神廟的名字,原意為木亭。儘管它的歷史並不確定,但當地的傳統觀點認為這座三重屋檐的建築物大約建於12世紀,是從一棵婆羅雙樹上取材建成的。最初它只是個社區中心,來賓們在仲達儀式之前聚集於此(mandap是一座有16根柱子的朝聖者休息室),但後來,它成了一座供奉喬羅迦陀(Gorakhnath)的寺廟。喬羅迦陀是13世紀的一位苦行者,與後來的王室有關。20世紀60年代,他的最後一批笛子也被驅逐出教了。亭子中央的一個木製圍欄中供有神像,非常醒目。而人們能夠找到的關於喬羅迦陀的印跡卻只有他的足跡。在亭子的角落裡有四尊象神的雕像。拐角平台四周刻有印度史詩中的畫面。

中前:加薩滿達廟-獨木廟,已完全坍塌。中後:瑪珠廟,已震塌。

左:納拉楊毗濕奴神廟,已倒塌。右:濕婆-帕爾瓦蒂廟(雪山女神)廟,遊客們都喜歡為廟內二樓窗口的濕婆神和雪山女神夫妻像拍照留念,他們俯瞰著下面來往的行人。這座寺廟是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的兒子巴哈杜爾·沙阿(Bahadur Shah)在18世紀末修建的。儘管以加德滿都的標準來衡量,它還算不上是非常古老的寺廟,但它矗立在一座兩層的平台之上,可能早在幾百年以前,這裡就是舞蹈表演的舞台了。

濕婆-帕爾瓦蒂廟(雪山女神)廟前的石獅子。

庫瑪麗女神廟(活女神廟)屬於佛教寺院風格,是賈亞·普拉卡什·馬拉在1757年修建的。這是外牆。

「活女神廟」內院,是一座三層庭院,周圍的陽台和窗戶上都刻有華麗的木雕,這可能是尼泊爾最美麗的庭院了。庭院中矗立著一座微縮佛塔,塔上有知識女神薩拉瓦提(Saraswati)的象徵符號。非印度教徒不得進入庭院以外的區域。

這座建築的特殊之處,在於這是尼泊爾唯一一種供奉「活女神」的廟宇,「庫瑪莉」便是這座廟供奉的女神。運氣好的話,會看到活體的庫瑪麗女神在這三樓的窗口出現了大約1~2分鐘便悄然退下。嚴禁拍照活女神。

關於「庫瑪莉」,有這樣的傳說:塔蕾珠女神原是馬拉王朝君主信奉的女神,所以君王治國方面出現的問題都要向女神請示。終於有一天國王惹怒了女神,她一氣之下拂袖而去。但是在過往的誠懇道歉下,女神答應最終以小女孩的形象再度出現在國王面前,這就是庫瑪莉。

如今人們選庫瑪莉還是有很嚴格的規定的。女孩必須由釋迦階級出身,身上完整無瑕,一般年齡在3~6歲。選出的小女孩還必須和國王星盤相吻合。被選出來之後女孩就脫離原來的生活圈住進神廟,但一旦身體受傷或例假初潮來臨,她的任期就結束了。

庫瑪莉宮院——「活女神」廟的入口。「活女神」廟在經受8.1級主震及難以計數的餘震之後仍然屹立未倒。該廟守門人薩克的家族世代守護「活女神」,他說:「周圍的寺廟都倒塌了,而這座廟只是內部一些牆壁受損,外牆看起來還很好。這真是奇蹟!」據透露,廟裡的「活女神」安然無恙。

左:瑪珠廟(Maju Deval寺),已坍塌。寺廟的東面是白色的Kam Dev神廟,她是濕婆神的配偶女神。這座寺廟屬於印度教寺廟的風格,有一個高高的狀似玉米棒子芯的尖頂。

左:馬拉國王石柱;中:黑天神廟;右:老皇宮-哈奴曼多卡宮。

八角形的寺廟是克利須那神殿。關於八角形的克利須那寺的歷史有著明確的記載。它是由普拉達普·馬拉在1648年修建的,也許是為了與帕坦雄偉壯觀的克利須那寺相呼應。寺內有一尊克利須那神像和兩尊女神像,據寺內的一行梵語題字記載,這些神像是以國王和他的兩個妻子為原型塑造的。寺內還有一行紐瓦麗語題字,但其中並未提及國王這種虛榮的舉動。這座寺廟是四處漂泊的苦行僧們的最愛,他們常常在這裡擺出各種姿勢,讓遊客們拍照留念,但是是要收費的。

白色建築:老皇宮-哈奴曼多卡宮,部分坍塌。它是王宮的一部分,建於1908年拉納家族統治時期。這種建築風格源於歐洲,與廣場內主流的尼泊爾傳統建築大相徑庭,形成了奇怪的對比。據說,它是仿造倫敦的國家美術館建造的。

老皇宮入口處紅色的神猴哈努曼塑像,身披紅色斗篷,頭頂護著一把傘,由於一代代虔誠的朝拜者將橙色的麵糰塗在神猴的面部,所以他的容貌早就無法識別了。

黑天神廟

中間三層屋頂的寺廟是Mahavishnu神廟;右側白頂建築物是Kakeshwar寺。

黑巴伊拉布神像。

Kakeshwar寺。這座寺廟最初建於1681年,但與其他建築物一樣,在1934年的大地震中它損毀嚴重,後來被重新修繕。如今的Kakeshwar寺是多種建築風格的混合體,由此可以判斷在後來的修繕中,人們對這座寺廟作了較大的改動,使它失去了本來的面目。寺廟的地板屬於紐瓦麗風格,上層則屬於印度寺廟風格,頂端有一個水瓶形狀的尖頂,表明它供奉的是一位女神。

前面白頂建築物就是Kakeshwar寺。

Mahavishnu神廟。

塔萊珠神廟大門口的小神廟 。圍牆內的塔萊珠神廟(Taleju Mandir),是廣場上最宏偉的神廟,但不對外開放。即使是印度教教徒進入神廟也受限制:他們只能在一年一度的宰牲節期間來寺廟進行短暫的參拜。

塔萊珠神廟是馬亨德拉·馬拉在1564年修建的。Taleju Bhawani是一位來自南印度的女神,但在14世紀,馬拉王朝國王們都將她奉為王室女神。為了表達對她的尊敬,先後在帕坦、巴克塔普爾和加德滿都都修建了塔萊珠神廟。這座神廟建於一個12層方型底座之上,高度超過了35米,是杜巴廣場地區最高的建築。第八層底座形成了一座圍牆,圍牆前面有12座微型寺廟。牆內還有4座微型寺廟,每座寺廟都有一扇寬闊的大門,上面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如果允許的話,可以從哈努曼卡宮或者杜巴廣場對面的Singh Dhoka直接進入這座寺廟。

由於不能進內,只是隱約看到磚基座長滿雜草,之後2011年修輯過。本次地震屹立不倒。

老皇宮前的警衛士兵。

白色建築:老皇宮-哈奴曼多卡宮,部分坍塌。

背景白色建築:老皇宮-哈奴曼多卡宮,部分坍塌。

(南海龍女攝於2009年12月9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海龍女 的精彩文章:

TAG:南海龍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