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條內容為你解決番茄工作法

十條內容為你解決番茄工作法

明明抱著筆記本,準備查收領導下發給你的文件,但是過了一會兒你驚奇地發現,你居然在淘寶里挑選打折商品。本來拿起手機想給客戶打電話,半個小時後卻發現自己還在刷朋友圈。本來半個小時就可以寫完的工作報告,可一會接電話,一會回簡訊,一會看郵件,一會上廁所,結果一個下午都沒有完成。

日常工作中,我們會被很多事情干擾,無法專註於手中的工作,導致工作效率非常低,很多事情無法按時完成。很多人都想找到解決的辦法,讓自己更加專註的工作,提升工作的效率,按時完成工作任務。我們不妨先想一想,你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會特別專註,很難被被外界干擾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遊戲,以前我特別喜歡玩《DOTA》這款遊戲,每一局的遊戲大約是30-40分鐘,這期間我非常的專註於遊戲,很難被外界發生的事情干擾到,我想大概只有世界末日來臨才有可能讓我的注意力從遊戲中脫離出來。玩遊戲的專註力,源於我對遊戲的喜歡喝痴迷。如果能像痴迷遊戲那樣痴迷工作,我們也是可以做到異常專註的。

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無法做到像痴迷遊戲那樣痴迷工作,那有其它方法提升我們的專註力嗎?我又想到了能讓我注意力特別集中的事情——考試。每一個中國人都是「烤」大的,從小到大經歷了無數次考試。考試的時候,每個人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大腦飛速運轉,思考速度比平時提高了很多,做題的效率也異常快速。

而一份考試題的題量,放在平時自習時間,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平時做練習,大腦中總是不由自主的冒出一些想法,比如下課後去食堂吃什麼、自己的筆不太好用了得需要買一支新筆、或者想起書中看到的某個故事等,這些想法讓我做題的速度變慢。此外,有同學找你聊天,交流問題,或者不由自主的跟著耳機里的音樂哼唱起來。總之,平時做練習,會被很多內外部因素打斷,而考試時很少受到這些因素的干擾。

那如果把平時做練習的時間變成考試時間,那不就可以提升專註力和做題效率了嗎?當然,我們早已進入職場,如果我們把日常工作變成考試時間,那就可以提升我們工作的專註力和效率了。那有沒有這樣的方法呢?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於1992年創立的一種時間管理方法——番茄工作法,就可以實現大家的想法。

一、番茄工作法的作用:

1. 提升專註力,減少工作打斷,讓工作更有序;

2. 縮短做事時間,提升工作效率;

3. 提升時間評估預測能力,增強時間計劃的準確性。

二、番茄工作法需要的工具:

1. 一項待完成的工作任務

2. 番茄計時器

3. 可供記錄的工具

三、番茄工作法的操作步驟:

1. 每一個番茄時間是25分鐘,預估待完成的某項工作需要的番茄時間;

2. 設定你的番茄計時器,開始番茄時間,即開始專註於待完成工作任務;

3. 番茄時間結束,休息5分鐘,活動、喝水、去衛生間等;

4. 開始下一個番茄鍾,每四個番茄鍾後,休息25分鐘。

看起來是不是很簡單,不過實際應用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容易。因為在番茄時間中,我們會受到很多內外部的干擾和打斷,從而導致我們無法專註。番茄時間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學會克服干擾和打斷,從而提升專註力,提高做事效率。

四、番茄時間中如何應對內外部打斷:

在使用番茄時,會經常被內部或外部因素打斷。這些打斷是無法避免的,只有學會有效應對這些打斷,才能發揮番茄工作法的作用。

內部因素打斷,是指由我們自己大腦冒出的想法而被打斷,包含如:坐久了想站一會兒,肚子餓了想吃點零食、口渴了想去喝點水,突然意識到要打一個緊急電話,要發送一封重要郵件等。當你發現自己的思緒已經從工作中脫離,請立即將你腦子裡現在想的事情記錄下來,然後默默地告訴自己:「請你集中注意力,專註工作」,然後讓自己忘掉剛剛的想法,回歸於工作。

外部因素打斷,是指由非自身因素導致的打斷。外部打斷一般有四類:

1. 軟體工具的打斷。如QQ、微信、郵件等新消息提醒,我們在使用番茄時間時,可暫時關閉提醒,或退出,減少此類干擾。

2. 電話打斷。突然來電話了,接還是不接呢?如果不是特殊請款,肯定是需要立馬接通的。如何減少電話溝通對我們的干擾呢,首先弄清楚對方來電的用意,如果不是緊急的事情,可表明自己的情況,然後記錄對方的聯繫方式約定與對方溝通的時間,之後再進行溝通。

3. 面對面溝通打斷。這在全神貫注的工作,突然有同事來找你溝通工作或閑聊,該如何是好?我的建議是告知對方你現在所處的情況,約定跟對方溝通的時間,如果對方不是很急,他是能理解的。我曾見到有人在自己的工位上颳起了「請勿打擾」標識,提示大家此時他正在番茄時間,盡量不要打擾他。

4. 環境干擾打斷。如外部噪音、不適合的燈光、不舒服的座椅桌子、出現問題的辦公物品等因素的影響,我們可以找到或創建更加安靜舒適的環境。

在番茄時間裡,我們要盡量降低干擾和打斷對我們的影響,讓自己盡全力專註於受眾的工作,用好的狀態、最高的效率完番茄時間。但如果你自己突然意識到或他人提示你,有一件特別重要且緊急的事情需要「現在、立即、馬上」去做,無論還有多長時間,請立即作廢此次番茄時間,馬上去做這件重要且緊急的事情。但請一定要謹慎,這樣重要和緊急的事情一定要少之又少,不要輕易作廢番茄時間。

在《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有一位管理者在解釋自己如何避免打斷時說:「我嚴格規定,在我談話時,除了美國總統和我的夫人外,秘書不得把任何人的電話給我接過來。總統極少會來電話,而我的夫人又深知我的脾氣。所以無論什麼事,我的秘書都要等我談完話才告訴我。然後,我再用半小時回電話,弄清楚我要知道的情況。我還尚未碰到等不及一個半小時的危急事情,不過這也說不定」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很少有真的特別緊急,一定必須得「現在、立即、馬上」去做。我們要盡量克服打斷,讓自己專註於眼下的工作,這樣才能讓番茄時間更加有效。

某一天,我計劃完成一項文案寫作的工作任務需要兩個番茄時間。當我番茄時間後,變專註於文案寫作,並將這期間的打斷記錄了下來,紀錄如下:

第一次番茄時間的打斷有:

1. 一位同事找我要一份工作資料,佔用2分鐘時間;

2. 注意力被兩位同事交流的內容吸引,發生了三次,大概佔用了2分鐘時間;

3. 大腦思考我在這個番茄時間裡是否做到了高效,發生了兩次,大概佔用1分鐘;

4. 一位朋友微信信息,詢問我下班後是否去奧森公園跑步,我花了30秒進行了回復;

5. 領導找我溝通課程介紹的內容是否準確,佔用30秒。

雖然有很多次打斷,但我在25分鐘的時間裡,共寫出了659個字的文案內容,已經完成了近70%的文案內容。而平時的狀態下,25分鐘我僅僅是完成了文案的構思工作。番茄時間讓我注意力更加集中,思考速度變快,文案撰寫效率提升許多。

通過記錄,我也發現打斷時間佔用了5分鐘時間,如果我能避免或減少此類打斷,效率會更好。經過5分鐘休息後,我開始了第二次番茄時間裡。此次,我關閉了微信,以避免微信信息對我的打斷。

第二次番茄時間的打斷有:

1. 郵箱窗口彈出一封新郵件提醒,稍後瀏覽;

2. 想到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可以增加一兩個新觀點;

3. 想到女友生日快到了,需提前購買生日禮物。

4. 思考晚餐在公司吃,還是回家吃;

5. 一位同事電話確認培訓授課的事情,簡單溝通後,告知其稍後再詳細溝通。

第二次番茄時間裡,依舊有很多打斷,尤其是內部打斷。我是一個思維不太容易集中的人,但只要我將打斷我的想法記錄到紙上,就可以讓其從我的大腦中消失,使我能集中精神於手中的工作。

五、番茄時間結束了,工作還沒完成;工作完成了, 番茄時間還沒結束,怎麼辦?

在開始番茄時間前,我們需要對工作任務的完成時間進行預估,但工作執行起來時,實際花費的時間與預估時間肯定會有差距。尤其是,剛剛使用番茄工作法時,會經常出現番茄時間結束了,工作還沒完成;工作完成了,番茄時間還沒結束的情況。

工作完成了,番茄時間還沒結束,切不可立即結束番茄時間,而應讓其繼續進行。那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我們可以對剛剛完成的工作進行檢查,發現是否存在不足,也可對工作進行復盤,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直到番茄時間結束。總之,我們要讓自己習慣於在番茄時間內專註於工作,不要輕易因打斷而結束番茄時間。

番茄時間結束了,但工作還沒完成。如果再只需要較短的時間(5分鐘以內)即可完成,可將此次番茄時間延長5分鐘,持續專註的完成工作。如果需要的時間很長,請理解結束此次番茄時間,休息5分鐘後,再利用下一個番茄時間繼續該項工作。

六、如何更好地計劃和安排番茄時間呢?

如果一個任務預估時間大約等於一個番茄時間,那正好為其安排一個番茄時間。

很多時候,任務需要的時間會比較長,我們可以依據經驗將任務進行分解,用多個番茄時間完成。例如我完成一個10分鐘的微課課件,通常使用4個番茄時間,第一個番茄我進行課程相關資料的整理和匯總;第二個番茄我制定課程目標和完成課程大綱;第三個番茄時間完成PPT的製作;第四個番茄我進行案例等內容的豐富和優化。

另外,工作中還會有一些並不會佔用多長時間的小事情,我們可以將多個小任務打包成一個番茄時間。例如:製作3月份銷售報表,預計15分鐘;填寫出差報銷單、貼發票,預計5分鐘;準備下午會議發言內容提綱,預計5分鐘,這三項任務可合併為一個番茄時間。

七、學會合理休息,做到勞逸結合

番茄時間中,大腦必須有充足的活力,良好的思維能力,集中注意力,因此我們需要學會休息,做好勞逸集合。

剛開始使用番茄工作法的人,在兩個番茄間的休息時間裡,並未做到真正的休息。他們腦子裡還一直在思考工作,或者又給自己安排了一些與工作相關的小事情。請一定要謹記,休息的時候,腦子裡不要去想任何有關你工作的事情,例如不要和同事談論工作中的問題,不要去回復重要的電子郵件或打電話給客戶等。休息的時候可以喝點茶或咖啡,清理一下辦公桌,去趟衛生間,或者到走廊散個步,站起來做幾個深呼吸,拉伸一下身體等。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請讓大腦充分休息,恢復活力,為下一個番茄時間做好充分的準備。

番茄工作法雖然可以有效提升專註力,提高工作效率,但切不可多使用每天不能用,每天最多不要超過8個番茄。因為番茄時間我們注意力高度集中,腦力消耗很大,我們需要有一些輕鬆,自由一點的時間,讓大腦得到緩解和放鬆。如果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會使我們的注意力不能高強度集中,進而降低工作效率。尊重工作時間,同時也尊重休息時間,這會讓你獲得持續的高工作效率。

人的專註力和精力是十分有限的,我們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一直保持亢奮和高效率的狀態。這就需要我們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黃金時間——即一段自己狀態良好容易保持高效的時間段。有些夜貓子習慣在夜深人靜時做重要的事情,而有些早起星人則習慣早起做重要的事情。比如我的黃金時間是午3點-6點,我會在這段時間裡做重要的事,並且使用番茄工作法。其他的工作時間可以安排相對隨意。這樣有張有弛,在實踐中人也不容易產生疲倦和畏難情緒。

八、番茄工作法可以提升時間評估預測能力,增強時間計劃的準確性

你知道看完一本300頁的書需要多長時間嗎?

你知道完成一個項目書面報告需要多久嗎?

你知道做一個20頁的PPT一個下午是否可以完成嗎?

對於一個時間感知能力不強的人來說以上問題是說不出準確答案的。這樣當我們接到工作任務時就特別容易陷入焦慮的情緒里,可能會把這個任務想得很難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從而引發懶癌或者拖延症,一拖再拖。但如果你是用番茄工作法來開始工作,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你會很清楚完成一些工作你所需要的確切時間,也就是你的時間感知能力有了提升,再接到工作任務後你會做到心中有數,有個較為準確的時間預估可以花費幾個番茄時間來完成。提高了時間感知能力自然就很有助於個人進一步學習和工作效率,因為這樣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掌握安排時間的主動權。

九、番茄工作法工具有很多,選擇一款就夠了

首先不建議大家購買實物的番茄時間鬧鐘,因為在工作場不太適用,而且現在有非常多的番茄時間APP。這些APP的功能大同小異,大家只要搜索和嘗試使用幾款,找到自己喜歡和適合自己的一款APP即可。

在這裡我向大家推薦一款我一直在使用的工具:番茄todo

添加待辦:

你也可以選擇添加待辦集,並選定顏色進行區分。待辦集可以將一個大事項進行細分。

如果你想設定一個長期計劃(例如一個星期共跑步300分鐘),則可添加為「目標」,並隨時查看完成進度。

完成任務:

添加好待辦事項,點擊事項右邊的開始按鈕,即可進入番茄時間。下方的幾個按鍵分別為屏幕常亮、暫停、任務循環、放棄。番茄todo比較好的一點就是有3分鐘的暫停時間,比較人性化。如果中途被其他必要完成的事項打斷,則選擇結束該番茄時間,並填寫原因。

學霸模式:

在完成任務期間,如果開啟了學霸模式,則番茄鍾開始後會禁止打開其他app(簡訊、電話、白名單除外),進一步減少外界干擾。

休息模式:

一般每完成一個番茄時間,可以有5分鐘的休息,每4個番茄時間之後可以有一個長休息時間。在這期間,可以體驗一下番茄todo的「小憩」功能,通過音樂、調整呼吸等幫助你放鬆一下。

統計數據:

點擊主界面左上方標誌-我的統計數據,可查看自己的每日、月份、年度數據以及時間分布、最佳的工作時段等,幫助你更好地安排時間。番茄todo具備雲同步功能,支持用戶多設備同步數據。

十、使用番茄工作法後的三點感受

1. 不要拿自己的番茄數據與他人的番茄數據比較。每個人的專註力水平不一樣,每個人使用番茄時間的任務和環境也不同,所以與他人比較是無效的。我們可以與自己進行比較,不斷地提升自己每一個番茄的專註程度和工作效率。每次進步一點點,慢慢的我們就會越來越專註,時間利用效率越來越高。

2. 使用番茄工作法時,我特別擔心別人對我的干擾和打斷,意識到很多隨意的溝通是多麼的浪費時間,影響效率。因此,我開始會小心注意盡量不去打擾一個專心工作的人,而是選擇別人空閑的時間溝通。此外,我學會了儘可能把問題收集全,把事情想透徹後再去才去找別人,爭取一次性搞定,而不是多次反覆溝通確認。

3. 在《番茄工作法》書中,作者詳細介紹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但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向作者介紹的那樣刻板和複雜的使用番茄工作法。我認為番茄工作法的核心提升我們的專註力,提升我們做事的時間觀念。所以,我覺得不用拘泥於一個番茄時間一定是25分鐘,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成20分鐘或者40分鐘,休息也可以靈活安排。

加入星球,一起提升職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伯利亞 的精彩文章:

《貝利傳奇的誕生》告訴我們的三個道理

TAG:東伯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