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客流十年來首跌,透中國經濟三大改變
中國春運的客流量舉世聞名,但今年截至日前的春運旅客發送量,卻十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下跌動力主要來自公路及水運的需求量縮減;這個微妙的變化,或折射中國經濟出現了三大轉變。
據今年春運前23天(2月1日至23日)的數據,全國旅客發送總量同比下降1.19%,這是2008年即十年以來,春運首度出現客流量下跌。其中傳統的公路及水運需求下跌較大,鐵路及民航的乘客量尚有正增長、民航運輸更有12%的按年增幅。
春運的客流量舉世聞名,但今年春運的旅客發送量,卻十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
要注意的是,2008年春季爆發雪災,令全國交通幾陷癱瘓,該年春運客流量因此減少;而今年春運人流減少,顯然不是天災因素,而是經濟因素,其中主要有三方面:
一)收入多了,回家要坐得舒適
職工收入多了,他們春節回家要選擇舒舒服服的交通工具,車資便宜、顛簸的長途巴士,不再是他們的首選;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鐵路(高鐵)及民航客流增加,公路及水運客流減少。
倘若訂不到民航或高鐵票,他們更寧願留在工作地方過年,不再瞎折騰回鄉。
二)城鎮發展迅速,跨省就業民工減少
春運客流,很大部分是異地就業的農民工。然而,城鎮化顯效,鄉鎮經濟改善,越來越多農民可在家鄉找工作或創業,毋須離鄉別井,出城打工人數減少。
事實上,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農民工總數比2015年少了170萬人。農民工減少,直接令春運規模壓縮。
三)消費升級,人們過年不一定要回鄉
其一是出境旅遊增速顯著上升,民眾不再選擇隨大流涌回鄉過節;就算不外游,大城市也有多姿多採的娛樂消費選擇,吸引民眾在異鄉過年,毋須擠車、擠船、擠飛機回家。
倘若今年春運按現有比例,客流量最終減少約1%或多一點,意味實際減少乘客人次大約逾3200萬。這個數字無疑是中國經濟的顯影劑。
※台北5.7級地震,台氣象局:台北市41年來最強震!
※全國7成白領有年終獎,能源環保行業最豐厚!你發了多少年終獎?
TAG:科科看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