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學科普:診斷癲癇,到底要做什麼檢查?

醫學科普:診斷癲癇,到底要做什麼檢查?

有許多病因可導致類似癲癇癥狀,明確癲癇診斷,需要通過詳細的系統檢查來協助。那到底我們需要如何系統檢查?

癲癇基礎的檢查包括腦電圖(EEG)、磁共振(MRI)或CT掃描。 這些檢查結果可以給醫生提供信息,來明確你的癲癇類型、引起發作的腦部異常部位以及導致癲癇的可能原因。

1.腦電圖檢查(EEG)

腦電圖(EEG)檢查主要是監測大腦中發生的電活動。監測過程中,利用頭皮電極與計算機相連,記錄癲癇發作間期(無發作狀態下正常清醒睡眠周期)腦電圖以及發作期腦電圖。腦電圖屬於實時記錄,它不能顯示已經發生的事情或未來會發生什麼。一份正常的腦電圖並不能直接排除癲癇的診斷。有一小部分患者在無發作時腦電圖可能屬於正常範圍,它只顯示在監測過程中大腦狀況。

其中視頻腦電圖的電極按照頭部解剖結構置於在頭皮之上監測24小時以上。這一項檢查可記錄覺醒和睡眠狀態下的腦電。有時,癲癇樣腦電波會在不同睡眠階段出現,覺醒時腦電圖是正常。完整的生理活動周期以及視頻輔助,使視頻腦電圖的陽性檢出率更高。僅覺醒時的腦電圖可能會遺漏癲癇樣異常波。

2.磁共振檢查(MRI)

MRI有較高的圖像解析度,我們可以得到更清晰的腦部成像。傳統的MRI是一個圓柱形磁體,患者每次檢查需要在裡面躺上數分鐘。結構MRI可以提供給我們大腦解剖的信息。它會更好的反映出你的大腦中可能導致癲癇的異常區域。腦部的MRI可以排除可能導致癲癇的腦部結構異常。它同樣可以發現一些大腦病理學改變,例如:腦腫瘤(良性或惡性)、血管畸形、腦出血,顱內感染及腦炎、腦部持續創傷和腦卒中。

有時候,MRI上發現的腦部結構異常是先天性的。神經元以特殊的方式排列,神經元在發育過程中從中心向邊緣遷移等等,這些缺陷的產生是由於基因因素引起的神經元聚集在異常的位置。過度的神經元增殖可以導致異常腦組織產生,進而導致癲癇發生。在嬰兒期或者兒童期,一些兒童患有熱性驚厥。一些患者可以發現顳葉出現萎縮或者膠質增生。像海馬硬化和顳葉內側硬化這類腦發育異常可以明顯的從MRI發現。

如果患者體內存在金屬心臟瓣膜、金屬物體、迷走神經刺激器、起搏器、子彈或者彈片是無法行MRI檢查的。補牙使用的填充物和支撐物不會被磁場影響,但是它會影響頭和面部骨骼MRI的成像質量。一些幽閉恐懼症的患者無法忍受密閉式的MRI。一些小孩子、精神障礙和幽閉恐懼症的患者可以在鎮定的狀態下行MRI檢查。

3.CT

CT掃描是一種利用射線掃描顯示大腦物理結構的基礎檢查。CT掃描結果不直接診斷是否有癲癇,它可能顯示你的大腦中有什麼,如疤痕或損壞的區域,這些異常可能會導致癲癇。這項檢查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進行,在磁共振無法進行或一些特殊的情況可以考慮CT。

CT檢查可以發現腦部創傷、腦出血、瘢痕增生、腦腫瘤、異常的血管、腦萎縮,結節性硬化。CT的優點在於低價、在多數地方簡單有效、檢查時間短。缺點CT的分別率低於MRI。儘管CT掃描很難更好的區分大腦的灰質和白質。但是CT掃描對出血和鈣化具有很好的診斷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經外科金鈞主任 的精彩文章:

521金鈞主任:27歲左額顳葉癲癇患者手術切除病灶

TAG:神經外科金鈞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