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沈括也是書畫理論家

沈括也是書畫理論家

提起沈括,世人都耳熟能詳。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其巨著《夢溪筆談》被譽為「十一世紀的科學坐標」。其人不僅在科學上貢獻卓著,在書畫藝術上也造詣頗高。他的許多主張和見解十分獨到而深刻,對後人的藝術審美趣味和書畫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筆者就此作一番探討。

沈括畫像(選自百度)

主張「意在形上」

中國古代繪畫從晉代顧愷之起就非常重視神似。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給建康(今南京)瓦棺寺牆壁上畫了一幅維摩詰像。其他都完工了,唯獨沒有眼珠子。眾僧不解,顧說:「傳神寫照,全在阿堵(眼睛)中。」在做了充分準備後,他信心滿滿點上眼珠子,維摩詰形象頓時活脫而出,眾人驚嘆。眼睛是一個人的神妙之處,所謂「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他告誡後人:「點睛之節,上下、大小、濃薄,有一毫小失,則神氣與之俱變矣。」他的《洛神賦圖》同樣也是一幅注重神似的不朽之作。

顧愷之 洛神賦圖(選自百度)

然而縱觀畫史,重神似與重形似在歷史上各家觀點並不一致。大體上說,從春秋到兩漢,重形。如韓非子論畫,說畫狗馬難,畫鬼魅易,這一觀點在後來一直起主導作用。東晉顧愷之提出「傳神論」後,神似才被重視起來。南北朝至隋唐,是形神並重時期。到了宋朝,在繼承五代西蜀黃荃畫風的宮廷畫院,重形似超過了重神似,甚至將形似放在藝術評判的標準之上。

趙紹虎 沈括觀象

沈括不同意這種觀點,提出了「意在形上」的理論。他說:「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觀畫者,多能指摘其間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於奧理冥造者,罕見其人。」(《夢溪筆談》卷十七)。他極其推崇唐朝畫家詩人王維,他說:「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余家所藏摩詰(王維)畫《袁安卧雪圖》,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

萬國寶 沈括夜登金山

沈括的理論與同時代的歐陽修觀點不謀而合。歐陽修說:「善言畫者,多云:鬼神易為工。以為畫以形似為難,鬼神人不見也。然至其陰威慘淡,變化超騰,而窮奇極怪,使人見輒驚絕,及徐而定視,則千狀萬態,筆簡而意足,是不亦為難哉!」(《六一題跋》)

巫智勇 沈括延州詩

五代至宋出現兩位花鳥畫大師黃筌與徐熙。黃筌為宋宮廷畫師,其作品多描繪異卉珍禽,勾勒工整精細,格調濃麗,深得宋徽宗趙佶賞識。而民間畫家徐熙所作禽鳥之作,形骨輕秀,注重神意,花卉用粗筆濃墨,略施雜彩,神情盡顯。沈括言前者重形「妙在賦色,用筆新細」,後者重意「以墨筆畫之,殊草草,略施丹粉,神氣迥出,別有生動之意」。顯然沈括更欣賞徐熙的彩墨寫意畫。

吳宏韻 沈括開元樂

重神意必須是對被繪之物有足夠的觀察與了解,待充分體會與把握後再行描繪,方能「神奇迥出,別有生動之意」。沈括在筆談中寫道:「歐陽公嘗得一古畫牡丹叢,其下有一貓,未知精粗。丞相正肅吳公,與歐陽公姻家,一見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意為披散無力)而色燥,此日中時花也;貓眼黑睛如線,此正午貓眼也。有帶露花,則房斂而色澤。貓眼早暮則睛圓,日漸中狹長,正午則如一線耳。』歐陽修頓悟。」可見畫家觀察入微,描繪精細入神「善求古人筆意也」。

未完待續!

特別鳴謝趙紹虎、萬國寶、巫智勇、吳宏韻先生為本文插圖!

註:作者卞美崗,1955年生,江蘇丹徒人,鎮江市丹徒區美術家協會主席。曾4次舉辦個人畫展,7次與他人舉辦書畫聯展,作品曾獲江蘇省五星工程繪畫銀獎、銅獎;鎮江新京江畫派中國畫雙年展金獎。全國散文一等獎。著《卞美崗畫集》、《宜人風景圖案集》、《卞美崗山水畫新作集》、《澄懷觀道.卞美崗畫集》。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固山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TAG:北固山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