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寧古村落——銀工歇腳孕亭溪
逶迤連綿的遠山,蓊蓊鬱郁,莽莽蒼蒼,嫻靜安逸的亭溪村就宛如被攬入這溫暖如棉的懷抱中。蒼翠的樹木和低矮的古民居,遠處的青山和近處的綠水構成一幅醉人的水墨畫卷,它們用一種守護的姿態,顯示出生機和不朽。
亭溪村是宮洞山脈深處的一個小山村,相傳是由明朝銀礦挑銀工歇腳亭發展而來。村莊位於大安鄉東南部是個革命老區村,離壽寧城關12公里,距鄉所地僅3.6公里。亭溪村民以葉姓為主,清順治十五年(1658)葉應麒率子兆楠,由壽寧城東遷居亭下溪繁衍生息,今傳十三世。全村以硒鋅橋為界,分底、外洋,共有房屋129棟,其中土木結構115棟,底洋民屋沿溪而建,外洋民屋傍山而建,層次分明。
亭溪村風光旖旎,文化底蘊較為深厚,境內尚保留較好的炮樓、鳳陽庵、馬仙宮、大王廟、葉氏宗祠等文化古迹,可供後人瞻仰。其中坐落於亭溪村後山的鳳陽庵頗有盛名,亭溪村後山猶如鳳凰展翅,每每朝陽露臉,宛若鳳凰逐日,故名鳳陽山,鳳陽庵因在此山內而得名。鳳陽庵始建於1800年,是壽寧縣境內比較早就存在的宗教活動場所之一,壽寧縣民宗局頒發有《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編號為「宗場法證字(1995)MD8805號」。清未因遭天火焚燒鳳陽庵一度香火沒落。據村民葉乃城介紹,20世紀70年代,公社社員在牛樓洋田地幹活,傍晚收工,有一社員偶然看到原鳳陽庵廢址在夕陽反襯下出現原鳳陽庵全貌,一時驚呼,10多名社員都看到這一奇景,回村後,與村裡老人講此事,認為是鳳陽庵菩薩顯靈,故重修鳳陽庵。
亭溪村地形走勢南高北低,四面環山,風景秀麗,房屋皆依山坡而建,坐東向西,整個古村落東南狹長,後靠大山如同飛鳳衝天。在古村落中,曲曲折折安放著幾條小巷,當我第一次踏進這填滿暗影的小巷時,就深深喜歡上了它。
於涼涼微風中,踩著長滿青苔和綠草的石階,行走在小巷裡。,陽光灑在布滿滄桑的屋脊。我眯著眼睛,慵懶的行走,沉浸在這悠然自得的時光里。穿梭在這布滿滄桑的小巷中,觸摸這些歷史留下的痕迹,讓我不經意就陷入進一種懷舊的氛圍中,並勾起了對流年歲月的追憶,放生出或悲或喜的種種情緒。
在古樸的巷陌中晃悠著,偶遇幾個村中的老人,耐不住我們好奇求知的眼神,給我們述說村子裡的前世今生,發生在過去的故事,現在的故事,其中,說的最多是五縣狀師葉聚祥的故事。
葉聚祥,字延美,是大安鄉亭溪村葉氏十三世祖,咸豐辛亥年(1581年),黃宗師科考取入縣學第一名,後考取福寧府二等補增生。先人重文字、講道德,為人忠厚正義,愛打抱不平。十里八鄉但凡有不平之事,求助於葉先生,皆一一為人解燃眉之急,久而久之,先生就成了狀師。
先生為後人傳頌的故事很多,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竹溜傷人」。時景寧沙塆有一位農夫,上山砍毛竹,將毛竹去枝砍好,放倒在地上。卻因竹山坡陡加上毛竹體滑,毛竹順勢溜下山,正好衝到行人頭部,當下致死,就這樣吃上了官司,被判死刑,秋後執行。農夫一家論財無財,論勢無權,走投無路之時他們聽聞葉先生文墨精通,為人正直,不為錢財,故求助於先生。葉先生接到案子,要了原先的狀紙看了看說:「尚且試試,看能否有效。」於是提筆把原狀紙「溜竹傷人」改為「竹溜傷人」,並解說:溜竹傷人本有意,竹溜傷人是無心。官府覺得言之有理,就此一字更換,救人一命。
與我們交談的老人們,七八十歲了,依然耳聰目明、十分健談,一問才知道,亭溪村還是有名的長壽村。全村1522人口中,百歲老人有3位,90歲以上老人有1位,8歲以上老人有59位,長壽的人數比例比世界聞名的長壽之鄉廣西巴馬還高出許多。此外,更神奇的是,這裡還是有名的雙胞胎誕生地,目前村中有15對雙胞胎。目前這些雙胞胎大的有十幾歲,孩子們都非常健康。
亭溪人的長壽與雙胞胎神奇與村中保持完整的自然生態環境。村民井然有序的生活規律,以及常年的山地勞動鍛煉密切相關,但更不可忽視的是亭溪村蘊藏地下幾百年的礦物質——硒鋅。
2013年,經省地礦局檢測,發現亭溪村12825畝土地里含極豐富的硒、鋅兩種對人體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2014年,亭溪村作為壽寧富硒富鋅土地的核心區被列為省重點扶貧村,壽寧縣在亭溪實施了「生態硒鋅產業精準扶貧項目」。村雙委充分把握這一有利時機,制定出台《亭溪村三年建設規劃》,提出「打造生態硒鋅養生村」奮鬥目標,以及「農業帶動旅遊,旅遊促進農業」的農旅結合的工作思路,積極引導在外青年返鄉創業,共同開發富硒富鋅資源,打造富硒富鋅生態村,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
「短短兩年多時間,原本貧困落後的老村就發生了翻大覆地的變化。」老人感慨地說道。在省地勘局下派駐村書記王仁翻與村兩委十部的努力下,不僅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而且富民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村民收入越來越多,紛紛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
如今,亭溪的好生態和富硒富鋅優勢已經是名聲在外。吸引來了許多像我一樣的遊客趕來徜徉在古香古色的民居里,漫步在寧靜而安謐的小巷裡,品嘗著富含硒鋅的生態農產品,別提多舒暢了。
夏天就如孩子的臉一般,沒有徵兆地變換著,剛剛還是睛空萬里,驕陽似火,這會兒烏雲密布,雨竟靜悄悄地下了起來,密密的細雨像迷霧似的籠罩著古村落。夾著一絲絲涼風,幾隻鴨子在我們前方帶路,領著我們漫步到了「不知亭」,亭名取自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和風細雨,小橋流水,亭台樓閣,空氣隨意地糅合著的淡淡的泥香、幽幽的花香、純純的葉香,擁抱亭溪的每一個角落。我們雖未飲酒,卻也被眼前的美景陶醉而不知歸路……
鏈接:
隸屬演變
亭溪村明代隸屬政和東門十二都,清、中華民國隸屬鰲陽區亭溪保。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7月,廢除保甲制,建立亭溪鄉,1961年建立小公社,1965年改建大隊,先後隸屬第一區(鰲陽)、鰲陽區、鰲陽公社;1970年2月大安公社成立,劃歸大安公社管轄;1984年9月大安公社改建大安鄉,亭溪村屬大安鄉管轄。
《壽寧古村落》的版權屬於壽寧縣政協,轉載請註明出處。
TAG:壽寧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