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徽省懷遠縣,宋理宗御批得名,取義懷念遠方,不忘收復中原之意

安徽省懷遠縣,宋理宗御批得名,取義懷念遠方,不忘收復中原之意

懷遠縣,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位於安徽省北部,總面積2391平方千米。總人口131萬。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省科學發展先進縣。

一、歷史沿革

1、南宋寶祐五年(1257年),置懷遠軍、荊山縣,治今址。懷遠之名始此。

2、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廢軍,改為懷遠縣,屬濠州。明、清屬鳳陽府。

3、1914年屬淮泗道,1927年直屬安徽省。

4、1949年屬皖北行署區宿縣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宿縣專區。1956年屬蚌埠專區,1961年復屬宿縣專區,1983年屬蚌埠市。

二、地名來歷

史載:南宋寶祐五年,宰相賈似道上奏:「渦口上環荊山,下連淮岸,險要可據。」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宋皇帝理宗趙昀御批答曰:「荊山為城,義在懷遠。」取義懷念遠方,不忘收復中原之意。於是設懷遠軍,領荊山縣。

三、風景名勝

1、禹王宮。俗稱禹王廟,又稱塗山祠,位於大禹劈山導淮的塗山頂峰。山下渦淮匯聚,滾滾東流;山上松柏蔥鬱,古迹遍布。《安徽省志-民族宗教志》載:道士們歷代相傳,漢高祖十二年,劉邦統兵鎮壓淮南王英布,經塗山巡視大禹遺迹,令劉長在山頂建禹廟,使後人永懷大禹治水之功德。其後漢武帝劉徹、三國時曹操父子先後到此。《安徽通志》載:懷遠塗山,元以前已有天慶觀。元大德年間改名元妙觀。又據元大德年間吳文魁《重修禹王廟記》去:唐以前已有禹廟,唐高宗時江南巡撫狄仁傑毀吳楚淫祠時,「禹廟巍然獨存」。

2、荊山。又名寶玉山,位於懷遠縣老城西南,今已為城中山。「濱淮突起,旁無附麗」,與塗山隔河相峙。高258.4米,周8.5千米。荊山之名,最初見於《水經注》,因其在淮河西岸,鄉人又呼為西山。明楊瞻「謁啟王祠」詩云:「西山日出曉煙濃,怪石盤旋似卧龍」,詠的便是荊山。山之巔有啟廟,為祭祀大禹之子夏後帝啟而建,現已圯廢。啟廟附近有采玉坑,相傳為卞和采玉處。玉坑中原有白石,晶瑩異常,山下望去,猶如白雲出岫,又若群羊棲卧,故人們呼其為白雲堆,或稱之為眠羊石,惜被破壞無遺。

3、白乳泉。原名白龜泉。舊時泉畔有石記云:「唐正(貞)元中,(泉)隨白龜流出」,故得此名。

宋元祐七年(1092年)上巳日,蘇軾攜迨、過二子同游荊、塗二山。見泉水白似牛乳,甘之如飴,烹茶煮茗,芬芳清洌,傾注杯中,水高於杯麵而不溢,可浮起銅錢,嘆為奇觀。賦詩志勝曰:「荊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亂,刖人有餘杭(卞和洞),美石肖溫瓚,龜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詩人在《東坡集》中自注云:「龜泉在荊山下,色白而甘,真陸羽所謂『石池漫流』者」。便讚譽:「白龜泉」為「天下第七泉",泉的美名大揚,迎來了宋、元、明、清諸多文人墨客遊覽觀光,賦詩作楹。後人遂化用東坡詩意將「白龜泉」改稱為「白乳泉」至今。

4、塗山。「古淮南道名山也」,為古塗山氏國所在地,位於懷遠縣城東南,淮河東岸。「雙峰峻聳,瞰淮矗立」,與荊山夾淮並峙為勝。

塗山周23千米,高338.7米。《尚書·皋陶謨》載:「禹曰:『予娶於塗山』」。《左傳·哀公七年》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明文學家宋濂在《游塗荊二山記》中頌云:「臨濠古迹,惟塗荊二山最著」。唐柳宗元曾寫下《塗山銘》,宋黃庭堅曾於塗山賦詩讚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大觀 的精彩文章:

你可知道,中國佔地面積最大、行政級別最高的縣級飛地在哪裡?
江蘇省豐縣,漢皇祖陵所在地,兩千餘年地未變,名依然

TAG:人文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