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宵節:七夕算什麼,我才是正統情人節!

元宵節:七夕算什麼,我才是正統情人節!

GIF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明日為戊戌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史料記載,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等人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在道教中有「三元節」,即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

在宋朝時,最盛大,最熱鬧的節日,並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元宵放燈的習俗興於唐而盛於宋。唐代放燈時間為三天,宋代放燈時間延長至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

七夕:對不起,我不是情人節

關於大家現在對七夕的誤讀,以至於大家都快忘了元宵節才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特此稍作解釋。

農曆七月七,是中國傳統的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但是,一段時間以來,許多人一直認為農曆七月初七的七夕節是古代情人節,其實並非如此。

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織布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而並非人們所說的那種情人幽會或定情的情人節。

其實,「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據歷史文獻記載,在古代中國,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迹。

元宵節 : 中國古典的情人節

元宵節起源於漢代的燈火祭祀,卻肩負著類似於情人節的功能。元宵節自漢代以來,一直有著市民夜遊燈會的傳統,不設宵禁。在過去,未出嫁的女子尤其是大戶人家的女孩,都是不能出閨門的,只有在元宵節之夜,可以出門去逛元宵燈會。於是,很多年輕女子就把這一晚作為私會意中人的日子。對於沒有伴侶的青年男女來說,它當然也是邂逅的絕佳夜晚。

其實從古人的詩句中,也可以看出元宵節時的燈前月下,幽情私會的青年男女。譬如本文篇首的詩,以及下面歐陽修與辛棄疾的詩歌,便知道元宵節那天,才子佳人們都在幹什麼。

《生查子·元夕》

北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節:除了愛情,我們也有吃的

正月十五吃元宵,(因做法不同,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通常以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在南北朝時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

鬧花燈

傳說在很以前,一隻神鳥因為迷路降落人間,卻意外被獵人射死。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人們想出法子應對,可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於是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

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這就是鬧花燈的由來。

猜燈謎

猜燈謎的習俗由來已久。每逢農曆正月十五,漢族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會打出燈謎,成了元宵節的一大習俗。

舞龍舞獅

舞龍在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舞龍和舞獅,古時是在一年中的大型節日裡面節目之一。

除了舞龍舞獅以外,有部分地區還會有踩高蹺、社火等類似的民俗。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還增加了迎紫姑、逐鼠、祭門戶、耍龍燈、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來源 :月印池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見 的精彩文章:

有田燒,極真極美四百年
薛蠻子要遠離塵世,變身「匠人」,一口氣買下7棟百年町屋

TAG:藝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