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44.少年弟子(3)常隨師學

44.少年弟子(3)常隨師學

第二篇 建廟與弘法

三十四歲至三十六歲

公元一九五一至一九五三年

(3) 常隨師學

上人智慧深湛,通曉中國古代歷史、文學、詩詞、書法。每逢周末,少年弟子們上山,師父都會教他們古文……

上人自述:

我們學中國文學,要把字練習得寫得很端正,所謂「一筆不苟」,不要馬馬虎虎就把它一筆寫完了,這是不能馬虎的。在中國,你文章就是作得再好,要是字寫得不好,你就考不上狀元的,所以中國字一定要寫好。毛筆有小楷,有大楷,大楷就寫大字,小楷就寫小字。「蠅頭小字」,每個字像那個蒼蠅頭那麼大,但是每個字都是一筆不苟,清清楚楚的。我也歡喜你們學種種的語言文字,因為我不會這麼多語言文字,到處受氣——到澳洲,受澳洲的小孩子的氣;到美國,受你們這些美國小孩子的氣。到什麼地方,都欺負我不懂話,這是一個很遺憾的事!

【後記1】 譚果正居士日記:

師父在周末的時候教我們《孟子》、《老子》這些古文,如果誰不專心,師父會在黑板上寫一首小詩,那個人一讀就知道師父在說他。背詩和讀詩是不一樣的,背詩就好像唱詩一般。在古時候的學堂里,夫子吟詩會搖頭晃腦;師父不會那樣,但語氣很像,後來師父也不再那樣念詩了。每次我見到師父,他會給我一本書帶回去讀,大多數是佛教書籍,但也不完全是。我記得他給我的第一本書,是梅村居士張守約寫的《擬寒山詩集》。師父常常在舊報紙上隨意書寫詞句,我們就跟著他寫,到現在我仍保留著一些師父書寫過的報紙。

有一天,師父寫了下面這首偈頌:

性定魔伏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

花好月圓人不老,意定神全體更堅。

伸手摘來天邊月,閉眼澈見水中天;

好句吟向無人處,真心披露未生前。

上人墨寶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勵」

【後記2】 譚果式居士敘述:

周六不像周日那樣有一天的共修會,所以我們在周六學習文言文、日文和書法。師父年輕的時候書法寫得非常好,他先在黑板寫,教果殊、果松、果君和我怎麼運筆。我姐姐的中文好,因為父親曾請一位私塾先生教她和我哥哥文言文,因此他們的書法都寫得不錯。我在香港上的是基督教學校,注重英文,所以中文學得不多。我們也學過日文,是一位師父的東北弟子裴先生(裴有明/裴果鑒/裴證慧)教的,我姐姐去美國前學了一段時間。

1956年,裴果鑒居士站在上人身後

西樂園寺亭外

【後記3】1995年,譚果正居士敘述:

師父費了很多心血,想方設法、無怨無求地教導我們這一群很難管教的十多歲大的孩子,冀望成為思想品德良好的社會公民。師父因人施教,對每個人採用不同的方法,使我們在燈紅酒綠的香港社會裡,仍能心不動搖、意不退轉,堅定自己學佛的信念,這實在是不容易的。

師父為了培養年輕一代的佛教徒弟,費盡心機,勞心勞身。師父曾通宵達旦地與我們交談,曾為我們留下最好吃的松子仁,也曾因為給我們講公案,而冷落了他的上賓。為使我們循規蹈矩,師父有時板起面孔,整天不吃不喝;也曾對我們的誤入歧途,進行過嚴厲的責罰。時到今天,我們才真正明白了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

師父無論走到哪裡,總會有一群孩子追隨者。他老人家培養年輕的後輩,從不計較付出,即使10個人中,9個沒有出息,他也從不在乎。他的希望是把佛教的義理和精髓,傳承與發展下去,哪怕只有一個能成法器,都可以代代相承,把佛教發揚光大。師父要求徒弟,不論在戒律上、修持上,都要篤行實踐,不得馬虎,要建立直心道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73.旅途中,最大的障礙是什麼?三步一拜萬佛聖城修行者的消息
44.少年弟子(2)嚴師教化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