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廣告片,不及格的戰爭電影!
前天說要寫的《紅海行動》,跳票了一天,終於來了!首先,哈叔還是堅持一貫的立場,《紅海行動》是一部我不喜歡的電影,儘管他現在豆瓣上的評分是8.5,靠著強勢的口碑在逆襲著票房,但這不妨礙我看他的觀點。
之前哈叔說過,今年四部春節檔電影,包括《紅海行動》在內,其實都是有前作的,儘管《紅海行動》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續集,但他的前作,就是2016年國慶檔大火的《湄公河行動》,同樣的班底,同樣的創作思路,同樣的出品方,甚至還有同樣的張涵予。
和《湄公河行動》比起來,《紅海行動》在格局、製作和場面上全面升級,但文本上卻大幅度倒退。故事線不再像《湄公河行動》那麼複雜,戲劇上的張力幾乎全都退位讓給了場面,更別提人物性格了。
說起《紅海行動》,觀眾清一色誇獎的就是場面!沒錯,這次實景摩洛哥拍攝,所有武器,包括驅逐艦全都是真實,林超賢這個武器控,在《逆戰》之後,再次發揮了自己槍械粉的優勢,並且在片中設計了巷戰、狙擊手對戰、坦克大戰、地對空大戰等不同的戰爭場面。在場面上,不但做到了分量足,也做到了質量夠。
但是很遺憾,哈叔在看這些規模龐大的戰爭場面時,毫無代入感,更不要提看《黑鷹墜落》和《敦刻爾克》時候的那種臨場壓迫感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哈叔先來說一下軍事戰爭片的類型特點,一部優秀的軍事戰爭片,其主題必然是反戰的,一般影片要表達這類主題,主要是兩種手法來表現,一是在戰場上的參與戰鬥的人的那種「怕」,二是戰爭的殘酷和無情。
回顧那些被我們奉為經典的軍事戰爭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細細的紅線》、《黑鷹墜落》、《血戰鋼鋸嶺》還有去年的《敦刻爾克》,幾乎每位導演都拍出了人在戰場上的渺小感,此時的膽怯並不可恥,而是每個人在戰場上的真實反應。
而《紅海行動》第一個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裡,你看不到一個表現人物膽怯的鏡頭,不管是蛟龍隊的隊員,還是作為外籍友人的女記者海清,每個人在戰場上,都是一副大義凜然,拯救蒼生的表情!
不僅如此,蛟龍隊在戰場上,絲毫沒有把對手放在眼裡,在前面的巷戰部分,蛟龍隊員嫻熟的配合,精準的打擊,完全像是在打CS遊戲一樣,對手的那點反抗基本沒有構成一丁點的阻力和傷害。這樣的確能突出蛟龍的勇猛和作戰的出色,但是放在電影情境里,這樣做的結果無疑傷害了影片的質感。
好在後面阻擊手和坦克兩場戰鬥氣氛和場面都十分出色,挽回了不少分數。
《紅海行動》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人物性格實在太過扁平,電影幾乎沒有給塑造人物留出足夠的空間,一言不合就開打!看完電影,你覺得杜江的角色和張譯的角色除了作戰功能不一樣外,其他有差別嗎?
看到後來,那個稍稍有點性格的狙擊手,第三配角黃景瑜反而變成了最搶戲的角色,你說這是不是一種諷刺呢?
整部電影在人物之間的差異化和性格化上,很可惜,哈叔基本上沒有看到導演想要塑造的打算,這一點,就算是文本上漏洞多多的《戰狼2》也比《紅海》做的要出色許多。
沒有情感代入,沒有人物性格,這就是很難讓哈叔入戲的主要原因。但《紅海行動》還有一個技術上的問題,很容易被人忽略,這個問題就是在前面的戰爭戲中,雷同的戰鬥場面實在太多,基本上就是雙方互相「突突突」的射擊練習, 儘管劇組遠赴摩洛哥取景,儘管林超賢號稱要表現團隊配合,但是很遺憾,哈叔沒有看到結合摩洛哥當地地形的巷戰和戰術,沒有精妙的團隊配合。
你拍之前不是說,《戰狼2》是一個人的戰鬥,《紅海行動》是團隊的戰鬥嗎?怎麼戰?為什麼會贏?很抱歉,哈叔還是一頭霧水!
比如營救人質的那場戲,在那個錯綜複雜的地形,前面張譯還在似模似樣的分析形勢和戰術,到了真正的執行階段,後面還是互相硬打。林超賢寧肯不厭其煩地展現射擊場面,卻不肯靜下來製造一下氣氛,或是給個中長鏡頭或全景鏡頭來展現地形和雙方實力對比,這種簡單粗暴的模式已經快要接近一心只會賣弄場面的邁克爾貝了!
《紅海行動》從開拍立項之初,就確定是一部主旋律電影,他的所有訴求就是要點(xiao)燃(fei)國人的愛國情結!在這個命題作文面前,林超賢其實自己也知道會出現上述這些問題,所以他用了很多辦法來彌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突出某些令人不適的鏡頭,以血淋淋的刺激來緩衝影片內在邏輯上的虛假感。
這個辦法現在被證實是聰明的,隊員們不允許有害怕、露怯,那麼就用這樣的鏡頭來讓觀眾害怕。這也是後半段影片稍稍能夠增加一些代入感的原因。
總的來說,這次的命題作文無限放大了林超賢作為武器控的優勢,但是也暴露了主旋律電影缺乏人文關懷,一心秀肌肉的暴發戶心態。
作為一部愛國軍事廣告片,《紅海行動》在各方面都做到了極致,效果也非常良好,但是作為一部軍事戰爭題材的電影,《紅海行動》在諸多方面都遠遠不到及格水準。
一個始終不露怯的人,一個臉上始終掛著大義凜然的表情的人,其實恰恰內心已經露了怯~!
TAG:犀哈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