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村民自豪,土地入股每畝分紅千元;支書致歉,缺經驗比預計少一點點

村民自豪,土地入股每畝分紅千元;支書致歉,缺經驗比預計少一點點

正月里,走親訪友、鄰里串門,寧津縣保店鎮陶庄村村民的中心話題,就是分紅。

陶庄村村民說到分紅,說得最多的不是分了多少錢以及對分紅多少的意見,而是分紅前村黨支部書記宋成彬的解釋和道歉。

1月29日上午8點,陶庄村的大喇叭響了,傳來全村人都熟悉的宋成彬的聲音。宋成彬開門見山:今天陶旭種植專業合作社分紅,入股到合作社的耕地,每畝地1000元。之後的時間裡,他細算了2017年合作社種植的420畝地的收入和投資,從小麥到玉米,從農資農機到人工費用。算完這些之後,他開始道歉:原來計劃一畝地分紅1050元,可實際少分了50元,他作為合作社的領頭人,向全體社員道歉。

在大喇叭里,宋成彬用更多的時間解釋了2017種植年合作社收入沒達到預期的原因。大面積種糧食的經驗不足,尤其是小麥澆水。當時小麥澆水用的是噴灌機,他們覺得澆好了,可實際上地沒澆透,是導致小麥減產的主要原因。因為修生產路,有10多畝地秋季沒收成或收成減少,降低了秋季的總收入。因為開挖蓄水坑塘和排灌溝渠,增加了全年的總成本。

對於宋成彬的解釋,村民在過年時聊起來,都覺得很滿意。「畢竟是第一年,從以前的一家只種幾畝到合作社一下子要種400多畝,總有想不到的地方。」65歲的李占淄說,「關鍵的是,全村人都省心省時間了。」

李占淄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機械。村民種地,耕種收都用大型機械。機械不是自家的,該耕該種該收了,先排隊,然後在地頭等。「快的也要等上一兩個小時,有時要等上一天的時間。」李占淄說。這樣,村民至少半天沒法出門打工。合作社不存在這個問題,雖然機械也不是自家的,但420畝的作業量,誰不想搶到手,不但作業時間由合作社說了算,價格也低不少。第二個例子是澆水。在上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合作社有了全套的大型澆灌設備,澆一畝地所用時間很少。全村只有一戶半沒有把土地交給合作社,之所以有半戶,是因為有個老年戶家裡養著羊,留下了一半耕地自家種,以便用收穫的玉米和秸稈餵羊。就是那一戶,過年時成了村民提到最多的人家。收了小麥種玉米,因為溝渠里沒水,那戶村民只好花1000多元買來個大些的水泵,6畝地整整澆了5天。

在說這些時,村民心裡都算清了一筆賬:不用管種地的事,可以全身心外出打工。一個婦女不出遠門,在附近的企業上班,一年也有2萬元的收入。

讓陶庄村村民驕傲的,是過年走親戚時說起合作社的分紅:宋成彬在大喇叭里喊完,直奔銀行,提回26萬元現金,全村70多戶前去分紅,那場面很振奮。看著陶庄人的眉飛色舞,親戚們免不了心裡有些不是滋味,他們想要把地流轉出去,可是村民間流轉一畝地最高價格也不超過400元。

因為這種驕傲,陶庄村人在走親戚時也說到村裡新一屆的村「兩委」換屆。村裡有3個村幹部,都是身兼村黨支部委員和村委委員。在1月31日的換屆選舉中,黨支部有9名黨員參加投票,原來的3人最少得7票,全部繼續當選;村委會選舉發出82張選票,收回73張有效票,3人全部繼續當選,宋成彬更是得了73票。

正月里,宋成彬與村民聊起合作社,仍是一臉的歉意。宋成彬和村民說出了下一步的打算:與當地一家現代農業企業對接,種經濟效益更高的蔬菜。「人家讓我們種什麼我們就種什麼,讓怎麼種我們就怎麼種。」宋成彬說,「人家有現代農業技術和銷售渠道,大樹底下好乘涼,我們加盟後,合作社自然就有了更高的收益。」

農村大眾報記者 孫成民 張天銀

通訊員 孟娟

(農村大眾報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村大眾報 的精彩文章:

TAG:農村大眾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