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食品監管新難題:人造肉算肉嗎?

食品監管新難題:人造肉算肉嗎?

人造肉製造商希望在不傷害動物、不損害環境的前提下以替代原料吸引肉食愛好者。在素食主義迅猛發展的當今,仿製肉類不僅成為投資的新風口,也成了監管的關注點。傳統肉食商極力遊說政客,希望禁止人造肉與真正的肉類一起進入市場。隨著替代肉類市場逐步壯大,這類爭議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商論音頻功能已上線!

下載/更新商論App,即刻享受《這不是肉?我不信》原文朗讀

位於荷蘭海牙的「素肉鋪」(The Vegetarian Butcher)除了出售漢堡包和香腸卷,還賣烤肉和牛排。但實際上,這些都是不含肉但色香味都像肉的植物製品。自2010年開設第一家店以來,該公司如今已經在15個國家擁有3500個銷售點,年銷售額達到1200萬歐元。荷蘭最大的連鎖超市Albert Heijn出售的香腸卷中有五分之一來自這家素食肉商。公司創始人、家傳第九代農場主亞普·科特維格(Jaap Korteweg)說:「我們希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肉類公司。」但他希望能在不傷害動物、不損害環境的前提下吸引肉食愛好者,並淘汰工業化畜牧。

並非人人都歡迎這個想法。今年早前,荷蘭自民黨的兩位政客要求禁止不含動物蛋白的產品使用肉類名稱。10月,荷蘭的食品監管部門要求「素肉鋪」公司為誤導性產品更名,例如名為「speck」的產品(與荷蘭語中的「spek」即「培根」非常相像),因為這可能會令消費者混淆真肉與仿肉。這一話題在推特上成為熱門,產品銷量反而飆升。

德國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該國農業部長表示,「炸豬排」(schnitzel)和「香腸」(wurst)等「肉類名稱」只有用於動物類產品才算合法。這之後荷蘭媒體把上述事件稱為「肉排門」(Schnitzelgate)。在德國國內素食主義發展迅猛之際,這種禁令被視為肉商遊說團體做出的反擊。如今德國素食者的比例是十分之一,而在1983年是0.6%。比利時、紐西蘭都在考慮出台類似禁令。

肉食商正在尋求與人造肉製造者展開合作。隨著替代肉類市場漸漸壯大,這類爭議會進一步加劇。人造肉應該與「真正的肉」同場競爭嗎?

訂閱商論後即可閱讀二月刊《這不是肉?我不信》全文並試聽原文音頻。

衍生閱讀 | 「人造皮草」面世

製革是一項有幾萬年曆史的古老工藝,不過在很長時間內也是一門討人厭的生意。現代製革工藝部分原料仍是強腐蝕性物質。加上動物保護主義的興起,獲取真皮更成了道德上易受攻擊的行為。另一方面,巨大的商業利益則帶來了不竭的推動力:皮革耐用又柔軟,是一門每年1000億美元的生意。

這些相互矛盾的事實讓製革很容易成為技術顛覆的目標,好消息是,一種幾乎天然皮一模一樣的東西——在工廠里一米一米地種植出來的「真皮」即將面世。這種工藝仍處於實驗階段,美國公司「現代草甸」(Modern Meadow)走在研發的最前列,它已經開始實驗室的試生產。這家公司從投資者那裡融資5000多萬美元,如今正在成衣、鞋、傢具和汽車製造等領域展開合作,希望在兩年內將這種新材料推向市場。

要生產出這種皮,「現代草甸」公司首先使用一株經基因改造的酵母生成一種和牛膠原蛋白一模一樣的蛋白質。生物工程師們還已經掌握了一項重要技術:讓酵母「吐出」的氨基酸鏈能夠自行聚合成纖維——這是打造「生皮」的基礎。工廠種植的皮有幾項明顯優勢。它可以製成平整而方便使用的規格,而且不會帶有真皮常見的瑕疵。這些特點都減少了浪費,提升了質量,動物保護主義者想必也會為此感到高興。「現代草甸」首席技術官認為,新材料的成本將可以和天然皮競爭。這種新材料製作的第一件衣服已於去年10月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展覽中亮相。

歡迎登錄《經濟學人·商論》App回顧2017年十月刊文章《真皮無限量》。

*如需轉載文章,請私信後台「轉載」聯繫我們

互動有禮

歡迎在下方「寫留言」參與評論

每周獲贊最多的三位讀者將獲得禮品

在iOS App Store或官網tegbr.com更新或下載最新版本

隨時隨地「聽」世界!

現訂閱全年《經濟學人·商論》更有福利二選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學人 的精彩文章:

加密貨幣熱潮迭起,比特幣泡沫已破?

TAG:經濟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