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女孩崴腳12天後,竟突然離世!這些情況千萬別忽視……
前幾日,一則令人難過的消息在媒體圈「炸了」,中國日報的年輕女記者小吳突然離世,這個胖乎乎活潑的姑娘,眼睛特別單純,喜歡種花,還是個英國經濟學博士,這麼年輕的同行突然離開讓人唏噓不已。
那麼為什麼一個健康人說走就走了?原因居然是因為崴了腳!這本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緊接著小吳幾天之內便昏迷,12天就離開了人間!而最終的結果是死於肺栓塞。
肺栓塞到底有多可怕
肺栓塞是三種致命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21世紀亟待解決的十大心肺疾病之一。
在過去的十餘年中,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血栓性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明顯提高。
由於肺栓塞患者臨床表現千差萬別,病情隱匿危重,因此在診斷時漏診、誤診率極高。
久坐不動,容易誘發!
朋友們點開了小吳的微信朋友圈
1月10日:缺鈣導致腳抽筋導致走路不利索崴了腳。中年少女實在是傷心了。
1月11日:軟組織腫脹似見皮質翹起,應該不是骨折吧。。。醫生也說應該沒問題開了兩貼膏藥,但這個疼啊 扎心了。
有朋友在留言中表示關心,她回復:已預約明早重新檢查,就這樣開啟了年假模式。
1月12日:求助萬能的朋友圈,腳踝扭傷之後疼哭了,昨天拍x光未見骨折,只是軟組織挫傷似見皮質翹起,醫生開的止疼活血膏雖然好像肉眼可見地幫助消腫了,但是完全不止痛,強烈脹痛從扭傷的腳踝處一直延伸到小腿肚,腳尖麻痹感,現在只能躺著把腿墊高才能緩解到不哭的狀態,是不是要重新拍個片子看看韌帶,有沒有可能是血栓?越搜網上內容越害怕。。。
這是她人生中最後一個微信。
大家都對此唏噓不已:當時也沒有在意,因為崴腳是一件很普通不過的事情,誰沒有崴腳的經歷呢?的確是鑽心的疼呀!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臟超聲診斷科陳海燕醫生(燕子醫生)指出,事實上,下肢骨折以後要求長時間限制活動,加上局部炎症水腫,肺栓塞並不少見。
「腿部血液要回到心臟如同爬山,需要克服重力,當我們走路的時候,腿部的肌肉會有節奏地擠壓、輔助,腿部長時間靜止,血液會停滯並集結成塊狀,這就像我們下餃子,只有持續地攪動才能防止它們黏成一大團。
對於患者來說,發生肺栓塞後常常會發生突發的胸悶和胸痛,並且仔細回顧一下,這突如其來的胸悶胸痛近期往往有長途旅行、久坐久躺等病史,遇到這些情況就要特別注意是不是有肺栓塞的可能性。」
燕子醫生說,「有些人癥狀嚴重、有些人癥狀輕微,現在CT檢查越來越敏感,沒有癥狀的患者偶然發現肺部小血管栓塞並不鮮見,這樣的患者大部分不會致命,但依然可能對肺功能產生不良影響。」
有人說可以提前吃阿斯匹林等抗凝藥物治療。燕子醫生指出,「藥物起效往往需要一段時間,並且藥物預防血栓的同時會增加出血的風險,所以吃藥還是要權衡利弊、遵照醫囑比較妥當。
肺栓塞常見病因有哪些?
肺栓塞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大約70%~95%病人是深靜脈血栓脫落後,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肺動脈及其分支引起的肺栓塞。栓子的脫落是導致肺栓塞的根本原因,發生肺栓塞的常見原因有:
1、下肢活動減少
各種原因引起的下肢活動減少,都有可能降低了靜脈血流的驅動力,引起血流淤滯,導致深靜脈血栓的形成。下肢靜脈曲張和血栓性靜脈炎
下肢靜脈曲張的特點是下肢靜脈的迂曲和擴張,其結果是導致血流速度的減慢,最終導致血栓的形成。
2、骨折
導致肺栓塞最常見的就是下肢骨折、術後卧床。
一是骨折病人,尤其是下肢骨折的肢體活動不便,長期卧床,容易形成血栓。
二是骨折往往伴有血管損傷和出血,可以導致血管內皮的損傷,而易形成血栓。
三是骨折增加了骨髓中的脂肪進入損傷血管的機會,容易形成脂肪栓。
3、年齡因素
肺栓塞的發生率與年齡呈正相關。兒童患病率約為3%,60歲以上可達20%以上。而20~39歲的女性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較同齡男性高10倍。
如何預防肺栓塞?
肺栓塞發生後,死亡率較高。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助於降低死亡率。
1、增加下肢血流速度
可以通過減輕下肢血液淤滯,從而減少靜脈血栓形成。
2、加強對高危人群的預防
對於老年人、肥胖者、心肺疾病、腫瘤患者等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人群,應加強運動,尤其是下肢活動,同時使用藥物預防。
3、避免久坐,定期活動
長途旅行者,可解開鞋帶或穿拖鞋,減少對踝關節的壓迫,減輕下肢水腫,避免長期卧床或久坐。
看了上述原因分析,或許對於經常活動廣大跑者來說,似乎可以鬆一口氣,因為跑者都堅持鍛煉,身體素質要好些,不過小編勸各位不要麻痹大意,其實在跑步時,崴腳也是經常出現的現象。
跑步&崴腳
相信很多喜歡跑步的朋友,都有過腳踝扭傷的經歷,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崴腳。崴腳,醫學上稱做「足踝扭傷」,這種外傷是外力使足踝部超過其最大活動範圍,令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甚至關節囊被拉扯撕裂,出現疼痛、腫脹和跛行的一種損傷。
不管你是跑步新手,還是大神,崴腳的情況都有可能隨時發生。一旦發生崴腳以後不能及時處理,那麼很長一段時間你都不能自如的活動雙腳。
一般來說95%的腳踝扭傷發生在外側韌帶,通常情況下踝關節扭傷後趨向2個結果:一)踝關節變得纖維化且僵硬。由於夾擠,腳踝前側、前外側會發生疼痛。
二)踝關節周圍韌帶變得鬆弛,無力,本體感覺受損,踝關節變得不穩定。
有份研究顯示40%的踝關節損傷後,會導致軟腳進而發生習慣性損傷。
GIF
跑步崴腳的原因
跑步時大意,路面不平整,熱身不充分,夜晚看不清道路,越野跑都容易發生崴腳,加上跑步時往往速度快,衝擊力大,一旦發生崴腳往往會很嚴重,受傷時如鑽心之痛,有過崴腳經歷的跑友相信都體會過這種切膚之痛。
跑步崴腳的預防
1、神經感知能力
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還能使人在空間、運動感知能力等方面得以發展,使本體感覺、重力覺、觸覺和速度、高度等更為準確。具體到踝關節上,包括關節部位的靜態感知能力、動態感知能力,肌肉舒張和收縮時的調節能力。
2、正確的跑步姿勢
我們都知道跑姿對於跑步的重要性。錯誤的跑姿會讓你在跑步途中找不到安全的落腳點,身體晃動很容易在落腳的時候就踩偏了。因此保持踝關節在運動過程中的穩定性,不要搖晃身體,減少觸地的時間是減少踝關節受傷的方法。
3、選擇合適的跑鞋
不合適或者不專業的跑鞋是不會對腳起到很好的包裹、支撐、緩震效果的,導致在跑步過程中腳容易發生滑動,大部分的外部壓力會直接作用於腳踝,極大的增加了腳踝的負荷,也加大了崴腳的風險。
3、運動前要熱身
運動前把腳踝活動開,只有將緊繃的肌肉柔軟化,才能夠有效預防崴腳的發生;跑鞋的鞋帶一定要繫緊,鞋要合腳,最好是有保護腳踝的設計的。還有就是一旦落地時踩到什麼東西別硬撐著,要順勢摔倒,屁股摔疼點總比崴腳強。
4、平常增加腳踝力量
平常多增加腳踝力量的訓練,預防受傷。下面幾組練習的動作,希望能幫到大家。
第一個動作,以一隻腳為軸,
腳尖不要離地,另一隻腳做左右跨步
GIF
GIF
第二個動作,單腳跳躍,注意落地要穩
GIF
第三個動作,腳後跟貼地,
用力向上翹腳尖,感覺腳踝有吃力感
GIF
第四個動作,以腳踝為軸進行旋轉
GIF
跑步崴腳後處理
當崴腳後一定要及時處理,正確處理,腳踝扭傷才能快速恢復,並且降低發展成習慣性扭傷的風險。
扭傷後,如果足踝還能活動,周圍也沒有明顯腫脹,屬於輕度扭傷,可自行處理。
如果當下足踝腫脹不明顯,只有輕微瘀傷,隔天開始明顯腫脹、疼痛,甚至站立困難,則往往說明存在韌帶損傷,屬中度損傷,視病情嚴重程度選擇是否就醫。
如果扭傷後足踝立即腫脹,並無法自由活動,甚至感覺關節明顯脫位,那麼可能存在較嚴重的韌帶損傷,甚至是骨折或關節脫位,要儘快到醫院處理。
緊急處理要按照RICE原則
Rest(休息):踝關節扭傷後應立即停止運動,因為進一步活動會增加出血量。
Ice(冷敷):對受傷部位進行冰敷,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減輕疼痛和腫脹。24小時之內不要用熱水觸及受傷部位,24小時之後再進行熱敷,並塗抹一些藥膏包括:紅花油、服他林、按摩乳、膏藥等。
Compression(加壓包紮):用彈力繃帶適度加壓包裹受傷部位,即可減少滲出和腫脹。
Elevation(抬高患肢):晚上睡覺抬高患肢,高於心髒的位置,可促進血液迴流,有利於腫脹消退。
跑步崴腳小貼士
1、受傷後,很多朋友先想到的是紅花油。紅花油不是不能用,而是48小時以內不能用,48小時以後可以使用。
2、掌握正確冷敷和熱敷:傷後24小時內一定冷敷,腫脹減輕24-48小時後熱敷。
3、當RICE原則現場處理完後,可以到醫院找康復科醫生打肌內效貼布。
4、按摩有助康復。在崴腳後的24小時內,如果你是輕微崴腳,可以用按摩的方式為自己消除腫痛情況。在血腫的地方,用手掌按在局部處,用力只要是能忍耐的疼痛即可,持續按壓2至3分鐘,依次為規律,重複按壓即可。按摩五次為一個療程,一天做3至5次即可。
希望各位跑友,做好熱身,科學合理訓練,注重跑步細節,強化腳踝力量,盡量發生崴腳等運動損傷,覺得贊,就趕緊轉給身邊的每一位跑友吧!
來源:澎湃新聞、錢江晚報、網路整理
-END-
※運動時出汗,原來這麼好!
※堅持早起跑步一年,你的人生會變成……
TAG:跑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