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越久,肝腎越虧!破風濕難題,華夏祖先早就心中有數
本文理論依據:《備急千金要方》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的話題,從風濕病、關節冷痛說起。
最近一段時間,總有讀者通過各種方式留言,述說自己膝蓋冷痛、關節冷痛、腰部冷痛等癥狀。看起來,關節冷痛這件事,真的是需要好好說一說。
關節又冷又痛,屈伸不利、麻木不仁——這樣的一組癥狀,現代醫學多認為是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等疾病引起。所有這些,無不是建立在西方醫學的基礎上,才有所認識的。
我們不能說現代醫學不好。今人的壽命之所以大幅延長,多虧了現代醫學。但是,就一個民族而言,它的傳統醫學關乎文化的自信,文明的傳承,所以無論何時,都不能輕視。
比如上面所說的一組癥狀,我們中華民族的老祖宗,很早就意識到、體會到,並且研究出了可靠的調治辦法。其中的代表,就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裡面的獨活寄生湯。《備急千金要方》由唐代孫思邈著,約成書於永徽三年(652)。本書集唐代以前診治經驗之大成,對後世醫家影響極大。
唐代——當我們的祖先深研疾病機理的時候,現代醫學的發源地,似乎尚未擺脫蒙昧的原始狀態。
這個獨活寄生湯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首先給您介紹一下——
獨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風、川芎、人蔘、甘草、當歸、芍藥、乾地黃各6克。水煎服。古人特彆強調,服用的時候,「溫身勿冷」。
現在,讓我們放下此方的精義暫且不提,先來說說我們的祖先,到底如何認識關節冷痛、屈伸不利、麻木不仁。
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將探尋的視角,回溯到《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裡面。這部宋代的醫學巨著裡面,有一句話,醍醐灌頂,令人深思:「夫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三氣襲人經絡,入於筋脈、皮肉、肌膚、久而不已、則入五臟」。這段話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這就是風寒濕三邪,入體日久,可以傷及臟腑。
我們知道,關節痛,這是中醫範疇里的痹痛,其發病原因,風寒濕三邪乃是主要的。這三邪日久傷及臟腑,卻是很多人忽視的。這裡面的臟腑,主要指的是肝腎。肝主筋,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膝為筋之會。邪氣滯留日久,必然會傷及肝腎。
那麼,肝腎虧虛了會怎樣?接下來就是氣血的虧虛。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精血同源。肝腎不強,精血虛弱,氣血必然虧虛。於是,在這個時候,患者就容易出現外有風寒濕三邪阻痹,內有肝腎虧虛、氣血虛弱的問題。
這個時候,患者是什麼樣子的?說起來,就是腰膝疼痛(風寒濕三邪阻痹經脈所致),關節屈伸不利(肝腎虧虛所致),麻木不仁(氣血不足不能濡養所致),同時會伴有畏寒喜暖、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等一派虛乏之象。風濕、類風濕患者,患病日久,或者年紀大了,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你看,這樣的一番理解,就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骨痹的認識。它不見得很精細,但是很質樸,也很實用,特別便於理解。
那麼,面對這樣的一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調理呢?前面說到的獨活寄生湯,就是不錯的方案。為了您看著方便,我們再把好方贅述一下——獨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風、川芎、人蔘、甘草、當歸、芍藥、乾地黃各6克。水煎服。
首先咱們得說,這張方子,是任何一個喜愛中醫、研習中醫的人,所必須知道和了解的。它作為祛濕劑,在任何一本中醫方劑學教材裡面,都要著重介紹。
從前面的論述,我們可以感覺到,病症的關鍵,在於正虛邪實。所謂正虛,就是肝腎虧虛、氣血虧虛。所謂邪實,就是風寒濕三邪阻痹日久。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也就掌握了了解此方的鑰匙——
為了驅邪,我們看到了獨活、防風、秦艽這三味可以祛風除濕的良藥。同時,肉桂一味的加入,則可以散寒,通行血脈。由於風寒濕三邪入體日久,不用峻葯難以剔除,所以我們看到了細辛。細辛這味葯,入陰經,可以搜剔伏風,清散里寒,如尖刀一般鋒利,細微之病邪遇之無不被清散一空。
接下來,我們開始扶正。
扶正的第一步,就是補肝腎。為此,我們看到了桑寄生、牛膝、杜仲這三味葯。它們都是補肝腎的能手,同時可以配合獨活、防風來驅邪。扶正的第二步,就是生養氣血。於是,我們看到了白芍、川芎、地黃、當歸。這是四物湯的組合,專門養血。另外,還有人蔘、茯苓、甘草。這三味葯如果加上白朮,就是四君子湯了。它們是健脾益氣的。而它們又幾乎組成了古方八珍湯的結構。八珍湯是做啥的?就是補養氣血的。
同時,我們也得知道,裡面的白芍配上甘草,就是緩急止痛的良策。肉桂和甘草配伍,就是辛甘化陽的體現。如此搭配,可謂精妙。
這張源於唐代的古方能治療什麼呢?治療痹症日久,肝腎兩虧、氣血不足,表現為關節腰膝的冷痛、屈伸不利、酸軟乏力、麻木不仁、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象細弱。現代醫學裡面的風濕、類風濕、坐骨神經痛、肩周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風濕性坐骨神經痛、慢性腰腿痛等,都有用到它的機會,只要方證符合、辨證準確就可以。
當然,說這些,不是為了讓看官立刻到藥店配中藥去,而是想讓您了解中醫學對此類疾病的認識,對疾病的本身有更深刻的了解。這樣在調養的是時候,才能有的放矢。這也是本訂閱號的職責要和初衷所在。
文中方劑,看官需要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切不可不經辨證而盲目應用。全文完。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一個穴位,扶正心臟陽氣!中華醫學有瑰寶,我們卻傻傻不用
※總流口水,到底哪出毛病?這有一招,精巧實用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