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腎氣不足,所以記性不好!明代老方子,告訴你如何治健忘

腎氣不足,所以記性不好!明代老方子,告訴你如何治健忘

本文理論依據:《證治準繩》

列位看官,今天為你說上一病,關於記性不好、記憶力差。

其實,記憶力下降這件事,一般從40到50歲之間,就開始出現苗頭了。到了50歲以後,記憶力下降的趨勢開始明顯起來。過了60,基本到了眼前的事兒轉身就忘,從前的事兒越發清晰的境地。當然,這只是一般生活現象和經驗的總結,並不絕對。

那麼,記性差這件事一旦發生了,而且越來越嚴重,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今天在這裡,我們要為您說上一張小方子。這張方子,出自明代的醫學名著《證治準繩》。它的名字叫做蓯蓉散。組方如下——

肉蓯蓉、續斷各10克,遠志、石菖蒲、白茯苓各30克,研成細末,每服6克,一日2到3次,飯後溫酒服下。這個用法和用量,由我們選自《歷代中醫得效方全書》。

在解讀其中精義之前,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古代中國人,對健忘這件事的認識。

看官且目及《類證治裁》。在這部書里,清代醫家林佩琴說過這樣一段話:「人之神宅於心,心之精依於腎,而腦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實記憶所憑也」。同時,他主張:「治健忘者必交其心腎,使心之神明下通於腎,腎之精明上通於腦,精能生氣,氣能生神,神定氣清,自鮮健忘矣」。

這段話的意思很明確,健忘,看似問題在心腦,實際上根源在於腎氣的虧虛。這是因為,腎主藏精,精能生髓,而腦為髓海。腎氣虧虛者,髓海不得充盈,元神不得奉養,於是就會健忘。

應該說,這樣的認識,雖然不全面(引發健忘的其他病機,還有心脾兩虛、心腎不交、痰淤阻絡等等),但是很有代表性。現實生活中,患者為數甚多。

那麼,對於這種情況,《證治準繩》中這個小方子,是可以幫助我們的。為了您看著方便,再把好方贅述一下: 肉蓯蓉、續斷各10克,遠志、石菖蒲、白茯苓各30克,研成細末,每服6克,一日2到3次,飯後溫酒服下。

這裡面的機理其實很好理解。肉蓯蓉,性味甘、咸,溫,歸腎、大腸經,可以補腎陽,益精血。《本草匯言》贊曰:「肉蓯蓉,養命門,滋腎氣,補精血之葯也」。續斷,性味苦、辛,微溫,歸肝、腎經,可以補肝腎,強筋骨。兩味葯配合在一起,可以滋養腎精,溫補腎陽,強補肝腎。這是治本之策。

接下來,看遠志。它性味苦、辛、溫,歸心、腎、肺經,善於安神益智、溝通心腎。石菖蒲則能開竅醒神,茯苓可以寧心安神。三味葯主要是養心寧智之品。其中的遠志,更可以將由肉蓯蓉和續斷補益的腎氣,上引入心,達成引腎入心之功。

如此一來,全方就形成了益腎精、補腎陽、安神志、開心竅的治療結構,所以對腎氣虧虛所致的健忘有很好的療效。

什麼樣的人適合它呢?這就是到了一定年齡,記憶力衰退明顯,同時畏寒怕冷、四肢發涼、腰背酸痛乏力、性功能下降的人。這樣的人應用,較為合適。陰虛火旺、痰濕內積者,不能用。列位看官在借鑒應用之前,務必要請中醫師辯證指導,以求萬全。

好了。這就是一則祖國傳統醫學調治健忘的心法。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老胃炎怎麼止疼?一張驗方藏兩招絕活,值得學習!
男人偶爾「蛋疼」,到底因為啥?其中一個因素,必須引起重視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