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師本是「燃燈者」

教師本是「燃燈者」

教師常被喻作蠟燭,意謂「燃燒自己,照亮他人」。但在筆者看來,有一個稱呼或許更為恰當——「燃燈者」,為學生點燃心燈,啟迪其智慧,給予其希望,增添其勇氣。一位好教師,不一定非要為了學生犧牲健康乃至生命,或一定要做出轟轟烈烈的大事,小小的凡人善舉更易行,且能有效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

84歲的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庄表中,在課堂上善於用魔術給學生講解力學,最近受到媒體關注。耄耋之年的老教授活力十足:不僅會用魔術講力學,還會拍錄像,愛跑小商品市場,他講的黨課也很受學生歡迎。如此高齡還這麼賣力講課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學生上課專心聽講,學好知識,不至於因覺得課堂無聊而玩手機。庄表中年輕時曾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旁聽過錢學森先生的流體力學課,錢先生獨到的教學方法和出色口才,讓他念念不忘,「我做老師以後,把他作為榜樣」。

教授學生知識,啟迪其智慧,這是為師者的本職,倘若一位教師能做好這一點,也就不愧為稱職的「燃燈者」。但相比之下,給予學生對生活、對未來的希望有時更為重要。來自貴州石門坎的鄉村教師梁俊,最近成為受矚目的新聞人物:他帶著自己的一幫學生登上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台,吟唱了由清代詩人袁枚的小詩《苔》改編的一首歌,孩子們質素如洗的天籟之音感動了億萬觀眾。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梁俊想借這首詩告訴孩子們,即便生長在山村,也不要小看自己。除了《苔》,梁老師在兩年的支教生涯中為孩子們帶來了100多首詩詞,其中50首譜成曲。他利用詩歌和音樂蘊含的神奇能量,帶給他們走出大山、擁抱未來的希望。這些孩子無疑是幸運的——在成長的關鍵期,他們遇到了一盞指路明燈。

梁俊於孩子們而言,扮演的正是「燃燈者」的角色——用自己博大深沉的愛心與平中見奇的教育智慧,為孩子們點燃了一盞心燈,燭照出前進的航向。這正是教師職業的本意,更是無數為師者孜孜矻矻希冀抵達的境界。

還有一些教師,不僅賜予學生以昂然前行的希望,更為他們注入了直面生活中的艱難困苦的勇氣。在湖南石門縣,花季少女楊帆身染重病,依然渴望上學的她卻因行動極其不便,難以如願。她所在的石門縣皂市鎮中心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得悉後,決定送教上門。從去年秋季學期開始,每逢周四,學校九位老師往返20多公里山路,輪流義務為她上門補課。

九位教師的凡人善舉,在社會上引發一波懷念師恩的熱潮。生病時,老師親自照顧;冬天沒有棉衣,老師解衣相贈;家中無人做飯,老師帶到家中用餐……不少人深情回憶起當年老師對自己的點滴關懷。更有人表示,當年老師的教誨「喚醒了自己的靈魂」——這無疑是對教師「燃燈者」角色的高度認可和生動詮釋。

但也有媒體提出,愛護學生、輔導學生功課等是教師的本職工作,為何卻引發一股「憶師恩」熱潮?這恐怕與師生關係的現狀有關,尤其是個別教師存在有償補課或侵犯學生權益等違背師德的行為,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並給師生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師生之間有時難免存在誤解和齟齬,少數教師沒能扮演好「燃燈者」的角色,甚至淡忘了身為「燃燈者」的崇高使命,值得廣大教師警醒和反思。

身為「燃燈者」,就應發揚愛崗敬業精神,嚴格遵守師德規範,爭做新時代「四有教師」,為學生奉獻光與熱——哪怕只是一點燭光,也能為學生照亮一方天地。比如要求師生春節「孝父母」的河南周口某中學校長,提出「上學的女孩才是涼山翻身的真本錢」的四川涼山某中學校長等,雖然育人思路和側重點不同,但都在為學生的成長成才而紮實努力——他們都是「燃燈者」。應當看到,小到教導孩子孝敬父母、愛護公共環境,大到幫助孩子樹立人生志向、明確職業規劃;從山村小學教師到著名學府的教授,每一位教師對學生們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而無限深遠的。

《論語》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身為教師,既然選擇了為人師表,就當以弘毅之姿負重前行,以仁愛之姿教書育人。這不僅是教師身為「燃燈者」的本分,更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重託。(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2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推選頒獎暨創新成果展示活動舉行
北京市學生資助政策盤點——本專科生教育階段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