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鄭板橋/史海煙雲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活到六旬猶少;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亦多」。這是鄭板橋六十歲生日時自作的壽聯,對聯述懷言志、生動活潑,既有養生之道,又不乏人生經驗,引領筆者穿過三百年的時光隧道,去品讀鄭板橋。
鄭板橋,原名鄭燮,是我國古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在書法、繪畫、詩詞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是「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生坎坷眾多:三歲喪母、三十歲喪父,三十一二歲和57歲先後喪子。他把困難當成了前進的動力:19歲為康熙秀才、40歲當雍正舉人、44歲成乾隆進士,50歲後,即現代公僕退居二線的年齡,鄭板橋作吏山東,十年間,他重視農桑,百姓安居樂業,災荒年,他開倉賑貨,大興工役,招遠近饑民「就食赴工,活萬餘人」。鄭板橋61歲時,為民請賑,「忤大吏」而辭官,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自發於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生祠。「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詩詞從側面反映了他作吏期間勤政為民。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任何人要達到全新境界,都不容易,對鄭板橋也是如此。他練習書法曾達到痴迷的程度,傳說他晚上睡覺做夢就在妻子背上練習書法,她妻子有些氣憤地說:「你有你的體,我有我的體,你怎麼老在別人的體上練字?」被吵醒了的鄭板橋聽到這句話,很受啟發,便脫盡時習,自創一體。鄭板橋的字的特點是秀勁,「難得糊塗」是其代表作。
鄭板橋善於創新在繪畫方面也有所體現。作為畫家,鄭板橋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這是他關於繪畫方面的主導思想,他覺得畫蘭竹容易流於枝蔓,應刪繁就簡,去掉細枝密葉,如「三秋之樹」、瘦勁秀挺,上聯主張以最簡練的筆墨表現最豐富的內容,以少勝多,下聯主張要「自出手眼,自樹脊骨」,不可趕時髦、趨風尚,要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來百花開,創出與眾不同的新格調。「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他稱為之「四美」),這是他畫蘭竹石的理由。他的畫寥寥數筆、題詩簡練幾句,讓人感受到「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寫取一枝清瘦竹,烏紗擲去不為官」,鄭板橋淡薄名利的性格躍然紙上。
鄭板橋在對聯方面也頗有成就。除「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及自壽聯外,還有「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他題寫的名聯有:「傳家有道存忠厚,處世無奇但率真」、「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近鬥茶」。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入糊塗更難」,這是鄭板橋為「難得糊塗」題寫的小字,從中可以看出鄭板橋屬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人。(標題圖片來源大廈於好友中扣扣空間,--作者注)
TAG:江風竹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