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日戰爭初期,毛主席為什麼就能做出判斷,得出日本必敗的結論?

抗日戰爭初期,毛主席為什麼就能做出判斷,得出日本必敗的結論?

原標題:抗日戰爭初期,毛主席為什麼就能做出判斷,得出日本必敗的結論?



《論持久戰》一文,最早是由毛澤東主席於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發表的演講稿。在這篇據有戰略意義的演講稿中,毛主席用直白的語句,描繪了中國人民和日本侵略者之間,未來的戰爭局勢,預言了戰爭發展和走向,並提前7年就準確的得出了,日本人必敗的正確結論!

這樣的戰略眼光,令人嘆為觀止!那麼作為一個偉大的戰略家,毛主席是如何得出結論的呢?



主要原因可能由以下三點:


1、毛主席熟知敵我雙方優勢和劣勢

《論持久戰》一文中,毛主席對比了中日間的區別,並一一指導性的給予了解決方案。

「日本雖強,但兵力不足。中國雖弱,但地大、人多、兵多。」


「由於敵兵雖少,乃是強兵,我兵雖多,乃是弱兵,因此,在戰役和戰鬥的作戰上,我不但應以多兵打少兵,從外線打內線,還須採取速決戰的方針。」

隨後,還在這兩個觀點上,毛主席還富有建設性的提出了游擊戰和運動戰的方案。事後證明,這樣的戰術,在兵員素質和武器都不佔優的情況下,確實是戰場上對付日軍十分有效的殺傷手段。


2、毛主席戰略家的直覺


針對國人只知道日本人想要侵略中國,卻不明白其戰略意圖的情況,毛主席做了精準的闡述,並且有理有據的預判了未來的戰略走向。

「為了南攻南洋群島,北攻西伯利亞起見,採取中間突破的方針,先打中國。」


「並且日本還想佔領菲律賓、暹羅、越南、馬來半島和荷屬東印度,把外國和中國切開,獨佔西南太平洋。這又是日本的海洋政策。」

令人讚歎的是,毛主席做出戰略判斷的時間是1938年,甚至於更早,可準確率高達100%。

1939年9月,日本悍然進攻蘇聯,爆發了諾門坎戰役


1941年12月,日本帝國海軍,轟炸了夏威夷,偷襲珍珠港,與美國宣戰,太平洋戰役爆發。


1942年1月,日軍大舉攻佔南洋各國,希望獲取戰略物資。


1944年4月,中日豫湘桂戰役爆發。西南部軍事壓力大增。

可以說,在日本帝國軍部,陸軍和海軍爭吵不休,還沒有確定下一步戰略時,所有的一切猶如預言一般,被一個中國戰略家提前完全洞悉。



3、毛主席對國內、國際局勢的把握


毛主席作為一個胸懷天下的領導人,對於抗日時局和國際關係,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他在文中曾經這樣寫到:

「此次戰爭發動於世界帝國主義首先是法西斯國家大崩潰的前夜,敵人也正是為了這一點才舉行這個帶最後掙扎性的冒險戰爭。」


「中國方面呢?它已經不能和別的任何歷史時期相比較。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是它的特點,所以被稱為弱國。但是在同時,它又處於歷史上進步的時代,這就是足以戰勝日本的主要根據。」

這段內容,非常直白的闡述了國內局勢和國際局勢的變化,並且肯定國際社會並不會袖手旁觀。後來,國際社會果然應驗了這個推論。為了一起剿滅法西斯這個世界毒瘤,開始對中國伸出了援手。這就是所謂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總結


很難想像,在當初淞滬會戰失利,日軍不斷加大攻勢,我國軍民付出慘烈的代價依然節節敗退時,這樣一本據有戰略指導意義的文章,對全中國的抗日軍民們,是一種多麼巨大的鼓舞。


不僅是我國的抗日軍民肯定了這本書的價值,連日本人也同樣拜服。


戰後,曾經擔任日軍帝國大本營參謀的陸軍中佐,山崎重三郎說過這樣一段話:「毛澤東的抗日游擊戰,堪稱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的游擊戰。它是一種全民總動員的攻勢戰略,把百萬帝國陸軍弄得團團轉……在中國打敗了日本人。」


雖然他不願意承認,但是,日本人確實是在這種戰術下吃夠了苦頭。


東京大學的教授近藤邦康,更是公開宣稱:「我很佩服《論持久戰》。日本被中國打敗是當然的,這樣的以哲學為基礎的宏遠戰略眼光,日本沒有。」


或許不僅僅是日本沒有,二戰期間,像是毛主席這樣據有戰略眼光的戰略家,恐怕全世界也是鳳毛麟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考據帝 的精彩文章:

曹操聽到自己被人稱讚後,第一反應為什麼是要殺了這個人
大臣可免死三次,以為高枕無憂。太子卻用了這種方法,置他於死地

TAG:考據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