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比特幣初衷是代替法定貨幣,那其他公司發行代幣也是這個目的嗎?

比特幣初衷是代替法定貨幣,那其他公司發行代幣也是這個目的嗎?

當然是為了割韭菜!

為什麼區塊鏈這麼火?為什麼3點鐘群話題不斷?為什麼一個做區塊鏈的和一個做傳銷的聊天,做傳銷的會大驚:你這個違法啊?

……

在這個有點神秘又有點「玄乎」的新技術趨勢下,有的人大呼變革時代已來,你爭我搶地擠上「區塊鏈」號;有的人無所適從,開始焦慮自己是不是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還有的人,可能一無所知地站在最外圍,被「五光十色」的熱點亂了眼……

為此,我們推出區塊鏈100問欄目,以熱點事件為中軸線,通俗易懂的案例為縱線,給想要踏入區塊鏈的「信徒」們撥開重重迷霧。

下面進入正題,今天的第一問是


比特幣初衷是代替法定貨幣,那麼其他公司發行各種代幣也是這個目的嗎?

讓我們回到2009年,當時正好是全球金融危機,化名為中本聰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白皮書,提出了比特幣的概念。

金融危機的刺激下,為了繞開政府的監管,比特幣的信仰者相信去中心化,我們需要一個烏托邦的世界,不需要監管,所有東西都是自由的。去中心化交易,就沒有中央銀行的存在了。人人都是自由的。

所以,當年比特幣和其小弟萊特幣、ripple幣等數字貨幣剛出來的時候,第一波區塊鏈信仰者也相信認為這些幣可以取代法定貨幣的。

當然,這個目標因為太偉大,所以一時半會也實現不了。

· 那麼,為什麼區塊鏈公司還要發行自己的代幣?

比特幣初衷是代替法定貨幣,那其他公司發行代幣也是這個目的嗎?

以區塊鏈1.0時候ripple幣的推出為例,其本質是為了方便銀行之間的結算,所以需要一個代幣作為轉換的中介,目前,包括國內多家銀行在內的全球很多銀行目前都在使用瑞波幣系統。

之後的區塊鏈2.0以太坊則是為了解決智能合約問題,它在銀行、保險、證券領域有著不小的市場。

而智能合約解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發行貨幣也是必要條件。

比如紅十字會捐了一筆錢,如果它挪用了,你並不知道,但有了區塊鏈技術,你可以跟蹤一筆錢的所有流向,知道錢都去哪兒了。

比特幣初衷是代替法定貨幣,那其他公司發行代幣也是這個目的嗎?

再比如我們去網購,支付寶是大家都信任的「擔保者」,如果有了智能合約,你就不需要中間的擔保機構了,因為你會向全網發送一個交易的信息,所有人都知道你要買這個東西,等你拿到貨的時候,「錢」會自動轉入對方的口袋中。

同時,雖然數字貨幣是交易之間的記錄憑證,但做這個記錄是需要全網的「礦工」或者說「中心節點」來做證明的,這時候用戶需要支付一定的數字貨幣作為勞務費用,所以換句話說,區塊鏈公司向公眾發行的幣也是可以作為這個體系內的支付貨幣。

· 那麼,現在一窩蜂出現的區塊鏈公司,他們真的需要數字貨幣嗎?

答案是否定的。

現在很多幣還是很「虛」的,僅僅為了圈錢而發幣。

比如說,某某公司最近推了個區塊鏈項目,他們是做線上社區的,對外宣稱有20萬用戶,然後推出一個積分系統,積分其實就是一種代幣,用戶只要在社區留言就能獲得積分,積分可以在市場上流通。

在這個應用中,代幣的作用只是把積分變成錢,它並沒有解決實際的生產力問題。

所以,僅僅把數字貨幣當做「錢」來用的話,這種「空氣項目」很多情況就是圈錢,割韭菜。

比特幣初衷是代替法定貨幣,那其他公司發行代幣也是這個目的嗎?

回到我們最開始說的問題,其實這些公司發行代幣,歸根結底有兩個目的:


用去中心化的特性解決實際生產力問題;

賺錢。

哪裡有錢,哪裡就有江湖。所以現在區塊鏈這麼火的同時,為什麼爭議也很大。

因為很多項目,僅僅是打著區塊鏈的名號,發行貨幣來圈錢。就像樓下超市老闆認識亞馬遜的貝佐斯,然後突發奇想搞了一個超市幣發行,去公開市場叫賣。路人一看,哇,區塊鏈項目,這個人還認識互聯網大佬,肯定不能錯過。結果就是很多人一窩蜂去買,這個超市幣也水漲船高。然而這個幣一點實際用處沒有,等超市老闆覺得自己的幣賣的差不多的時候,可能就跑路了。

在沒有任何監管、如此隨意的市場中,最後的最後,一部分人只能握著手裡的超市幣,徒留一片茫然。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比特幣初衷是代替法定貨幣,那其他公司發行代幣也是這個目的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華米上市背後:連續3次創業「失敗」,創始團隊曾抵押房產發工資
18年磨一狗,索尼人工智慧機器狗回來了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