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韌地走下去
穀倉燃盡,我便可望月。——水田正秀
前些日子看了一部特別好的電影,叫做《The Help》(譯為《幫助》),電影本身講述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種族矛盾,電影把故事聚焦到了三位女主角身上,一名思想前衛的白人年輕女子和兩名不同經歷的黑人女傭身上,以最為平凡的家常里短中鋪陳人物的性格命運,去歌頌於她們的美好和苦難,影片最讓我感動是影片最後,不是愛比琳(黑人女傭之一)與自己照顧長大的女孩告別的那一刻,也不是她與白人種族者正面對抗四目對視的那一刻,而是最後的最後,她自己拭去自己的眼淚走過林蔭大道的那一刻,那一刻她的堅韌印刻在她的背影里,她為女傭們發聲、她拿起了筆、她放下了自己的過去,走向了陽光深處!
堅韌的性格不只是單單的不放棄,堅韌還是異於常人的樂觀,和不忘初心的熱忱。堅韌的人不是不會哭泣,恰恰堅韌的人真正讀得懂眼淚,他們不吝嗇於眼淚,而把淚水留在了他們所篤信的人生重要時刻。
堅韌或許附帶著某種情緒,即使是平日里我們不認為是好的情緒。不知讀者們聽沒聽過韓國的國樂——板索里,儘管作為國樂但板索里的旋律以悲壯為主,在歌手的演繹中,多半是以「恨」或「怨」為主題的歌聲,加以說與歌的唱腔,在幽靜的環境中,略帶幽怨的哭腔,真真打動人心,而其中所表達的「恨」與「怨」的情感也在某種程度變為了民族的「怒」與不屈。
(也說句題外話,我們的國粹京劇和歷史悠久的崑曲的偉大即在於有更多表達的唱腔也有更多的情懷,現在仍堅守這些傳統藝術的人們不無是堅韌的代表,只是卻很難成為主流流行,該反思的不能只是表演者。)
堅韌或許與聰慧一樣是先天的品格,但堅韌也可以後天做到。其實這也是我為什麼願意看傳記電影的原因,尤其是領袖人物的傳記電影,儘管立場不同,但電影中對他們堅韌的表達恰恰是最動人的:
《鐵娘子》中梅麗爾·斯特里普表現了撒切爾夫人如何打破性別歧視成為英國最優秀的首相之一的故事;
《林肯》中丹尼爾·戴-劉易斯扮演的林肯則是從容淡定的堅韌直至死亡;
《女王》中海倫米倫扮演的伊麗莎白女王在兒媳死後在不理解中如何保持、堅守自己女王的尊嚴,到最後重新理解群眾也重新得到了群眾的理解的故事;
布萊丹·格里森在《不懼風暴》中扮演的丘吉爾則表達了二戰時期和二戰結束後這位領導人前後的執拗與堅韌雜糅的性格情感;
還有最經典的堅韌——《國王的演講》柯林·費斯扮演的喬治六世,克服口吃及成為真正「王者」的故事。
估計有朋友會說你說的這些例子離我們好遙遠,現實生活中哪有這樣堅韌的例子,哪有這樣的奇蹟,我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經發過的一條動態,發在2015年11月5日的早上,那時我還在寫大學時寫的愛生活的理由,內容是:
「愛生活的第674個理由:【Be the miracle】人們總是抱怨老天(或上帝)吝嗇於他的奇蹟給世人。或許是對奇蹟的理解不同吧,在我看來,一個失足少年為了自己的家人戒毒成功,這是奇蹟;一個單親媽媽一天打四份工還要照顧自己的三個子女,這是奇蹟;一對膚色不同,國籍不同但性別卻相同的情侶用5年的時間說服世人熱淚於自己的婚禮,這是奇蹟;一所醫院所有不相認識的醫生,護士,家屬,患者們為一個白血病女孩跳起快閃,這是奇蹟;一個15年前在幼女強姦案中九死一生的女孩自信的走了下去成為了一名公正的司法工作者,這也是奇蹟。奇蹟不是天上掉餡餅,奇蹟是人們心懷希望,不抱怨當下,是晴天一首歌,是雨天的狂奔,奇蹟就是你對生命尊重的回報,所以,Don"t expect miracles,Be The Miracle【不要期待奇蹟,成為奇蹟】」
所以,朋友,願溫暖與你常在,願堅韌伴你走過所有難關!
(我也不知道為啥特想插一個美女與野獸的音樂,希望大家多來留言區留言哦)
微信編輯器 96編輯器
TAG:灝的私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