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台灣鬧元宵的熱鬧場景 不過完這天 年就不算過完
中國人以干支紀年,六十年為一個周期。因天干以「甲」字開始,地支以「子」字開始順序,因此六十年一個周期也被成為一個甲子。今年是戊戌狗年,六十年前的1958年也是戊戌狗年。
1958年2月18日,星期二正月十五,人們在渡過了正月初一的春節後最為期盼的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在這天中國民間都要舉行各種花燈競賽,以慶祝新春的來臨,因此元宵節又被成為燈節,是男女老少同樂的日子。在這一天所有的人都會上街欣賞花燈,在與大陸一水之隔的台灣一樣如此。
在這天台灣各地的廟口、市集、大戶人家都要張掛起色彩繽紛的彩燈,彼此爭相鬥艷。小孩們則手提燈籠,紛紛跟隨大人走出家門去看熱鬧。
這時候在台灣街頭售賣花燈的人就指望著這超高的人氣,擺上各種各樣的燈來賺進不少。在台灣花燈還有著另外一個名稱「鰲小」。
根據歷史記載,元宵節最為興盛的時期是在唐朝,在那個時候就連平時警衛森嚴的皇宮花園也會開放。皇室貴胄也會走下高高的權台來與民同樂。在整個元宵節期間,到處都一片熱鬧,充滿著歡騰之聲。
在台灣元宵節除了欣賞花燈,還有著很多有益的娛樂活動,如踩高蹺、玩龍燈、跑旱船,還會唱大戲,可以說是熱鬧非凡,場面歡樂而盛大。
在台灣每年的元宵節,台南的鹽水鎮還會用成千上萬的爆竹搭成炮陣,點燃後如蜜蜂般的密集衝出,是當地獨有的民俗。
鹽水鎮蜂炮的習俗始自清朝,相傳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夏天,鹽水地區突然發生百年不遇大瘟疫,上千鄉民患病死亡,地方民眾求助無門,只能祈求神跡降臨,最後武廟關聖帝君降旨繞境降魔,指示元宵夜由周倉將軍前導,關帝神轎壓陣護隊,信徒尾隨其後繞走疫區,沿路燃放炮竹直至天明。
說也神奇,繞境結束後,小鎮的疫情竟然就此消退,民眾為感念神恩,每年元宵節都沿襲成例,遂漸演變成今日的蜂炮盛會。
在觀看鹽水蜂炮的時候需要全副武裝,頭戴安全帽,身穿厚衣物,全身不留空隙甚至帽子與脖子問都要圍上毛巾。看蜂炮時,更要搖頭擺尾、上下跳躍,防止蜂炮鑽進衣服內炸傷身體。
在台灣鬧元宵,氣氛一點都不比中國任何一點地方差,全台灣可以說是一片火樹銀花。
台灣百姓對代表著一元復始,春回大地的元宵節可以說重視程度一點不比除夕差,只有過完了元宵,這個年才算真正結束。
※佔領軍宣傳的美日親善:日本人對美軍表現出禮貌順從並熱烈歡迎
※日軍僅一天便攻佔南昌 除中國軍隊戰略失誤 漢奸作用更大
TAG: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