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柘湖——上海歷史上最大的湖泊,儂曉得伐?

柘湖——上海歷史上最大的湖泊,儂曉得伐?

新春伊始,有關金山新的一年城市建設的好消息不斷傳來。

金山區政府今年計劃

通過開展水環境治理,加強水生態修復,實施1.4萬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推進市政排水管網修復及雨污混接點改造,打通「斷頭浜」,建設白龍湖、金城湖(暫定名),增加河湖水面率

掐指一算,這幾座湖的水面和岸景建成後,金山真的要讓人刮目相看了……

先來說說白龍湖和金城湖

白龍湖

白龍湖河湖連通整治工程位於呂巷鎮,工程整治5條河道(中運河、水浦塘、干巷聯新河、網船港、新涇河),整治河道總長度4.646 km,新開湖泊1座(白龍湖,分為西區、東區),白龍湖佔地面積0.337km2(504.21畝),水域面積0.304km2(456.06畝),新建護岸總長度14.680km(含湖泊護岸),新建景觀橋樑12座。該項目共新增水域面積0.346km2(519.27畝)。

金城湖

金城湖是金山新城區、山陽鎮重點區域河道、湖泊整治工程。該工程整治8條河道(向陽油車港、新庵港、向陽村馬橋港、公園河、長堂河、老龍泉港、小官橋河、陸家河),河道整治4.82km,新開河道0.383km,水系溝通0.414km,新開金城湖湖泊1處,湖泊佔地面積81.25畝,規划水域面積74.14畝,新建、改建護岸11.196km,拆涵建橋2座,拆建橋樑4座等,該項目共新增水域面積0.104km2(155.81畝)。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據說,楓涇鎮正在計劃在新義村建設岳湖(暫定名),而張堰鎮已經籌劃建設柘海湖(暫定名),而且,正在積極爭取申請上海市重大水利專項項目。

但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一起來了解的不是這項規劃,而是金山歷史中的柘(zhe)湖。

柘(zhe)湖

01

上海歷史上最大的湖泊

說起上海當今的湖泊,大家耳熟能詳的當屬澱山湖(62平方公里)、滴水湖(5.56平方公里)等等。而在古代上海,還有一個超級大湖——柘湖。我們先來看看民國金山縣《小學鄉土教材》「柘湖與柘山」條下的記載:

「我邑的另一名稱,叫做柘湖,因為在邑境南部,有柘湖的緣故。」

按《吳地記》載有「柘湖周圍五千一百十九頃,中有小山,今湖已涸,山在陸」等語。可見當時的柘湖,面積原也很大的,不過現已完全成為陸地,連遺址也不可考了。

《吳地記》

唐代陸廣微《吳地記》所載的柘湖面積,當是秦漢以降的柘湖面積。要搞清楚唐代柘湖的面積,首先要了解唐代的度量衡,據唐武德七年令規定:「度田之制,五尺為步,步二百四十為畝,畝百為頃。」又據胡戟《唐代度量衡與畝里制度》考證,唐代以大尺為量地尺,我們一起來做一道算術題:

唐代

1尺=29.5厘米

1畝=522.15平方米

柘湖

5119頃=5119*100畝=267.29平方公里

也就是說唐代柘湖的面積,要比今天4個澱山湖的面積還要大。換句話說,柘湖是上海歷史上最大的湖泊。

02

柘湖是金山的雅稱

今天說起「雲間」,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古代松江府的別稱或雅稱,現存上海地區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就是以「雲間」命名——成書於宋朝紹熙年間的《雲間志》。

但是說起古代金山地區的雅稱、別稱,似乎一下子很難說的清楚,這大概是由於歷史時期金山的行政沿革比較複雜所造成的。比如雍正四年(1726)置金山縣後至宣統三年(1911),金山縣全境下轄5鄉8保,包括朱涇、張堰、呂巷、干巷、松隱5個集鎮和韓家塢、興塔、姚家廊下等9個市,而今天大家熟悉的楓涇鎮、亭林鎮、漕涇鎮、山陽鎮等地則是在1966年才劃入金山縣。

現存於張堰鎮乾隆年間 張單氏節孝坊(局部)

在民國二十四年(1935)由金山縣教育局編輯出版的《小學鄉土教材》中,我們發現這麼一個說法:「我邑的另一名稱,叫做柘湖。」

也就是說,

「柘湖」就是金山的別稱或雅稱,

那柘湖到底是什麼情況?

03

柘樹

柘湖得名於柘山,柘山得名于山上的柘樹,顧野王《輿地誌》載:

「湖中小山生柘樹,因以為名。」

民國金山縣《小學鄉土教材》記載了柘湖得名的由來:

柘山就是柘湖中的小山,因為山生柘樹,所以叫他為柘山。據縣誌所載,柘山在衛城東北六里,山北有石,其狀如牛,山南有峰,石狀如人壘,撼之動,然牢不可拔。現在柘湖的遺址,既然尋不到,柘山究竟在那裡?更無從探索了。

柘樹屬桑科柘屬,為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據明代朱橚《救荒本草》記載,「其木堅勁,皮紋細密,上多白點,枝條多有刺,葉比桑葉甚小而薄」。柘樹全身都是寶,因屬桑科,柘葉亦可用於飼蠶,《齊民要術》稱「柘葉飼蠶,作琴瑟等弦,清鳴響徹,勝於凡絲」。柘木材質柔韌,富有彈性,用途廣泛,是製作彎弓的好材料,《考工記》記載:「弓人凡取干之道七,柘為上,竹為下。」柘樹的根可入酒,《本草綱目》載有「柘根酒」。柘樹皮可用於造紙,亦可漬染為赤黃色,用於製作帝王「柘袍」,蘇東坡有詩「柘袍臨池侍三千,紅妝照日光流淵。」

柘樹

柘樹是古代重要的經濟作物,《齊民要術》詳細記載了不同年份柘木的經濟價值,一棵柘樹可值10匹絹。

宋代「盜剝桑柘」還要接受嚴厲的刑罰,可謂置之重典,「祖宗時,重盜剝桑柘之禁,枯者以尺計,積四十二尺為一功,三功以上抵死。」盜剝桑柘指的就是偷盜剝桑樹或柘樹的樹皮,這種行為會導致桑樹、柘樹枯死而影響蠶桑業。我們一起再來做一道算術題:宋代一尺合31.2厘米,一功合13米左右,盜剝桑柘三功也就是39米左右,竟然就要被判死刑!

04

柘山

關於柘山,朱炎初在《金山古今談》記載頗詳,錄之如下:

柘山在山陽鎮西部甸山村,與張堰鎮舊港村交界處。抗戰前,其地為鄉村小集鎮,今已衰落。柘山又名澱山,後稱甸山。清光緒《金山縣誌》載舊在柘湖中,以地產柘樹,故山與湖俱以柘名。今湖成平地,山僅一拳耳據《山陽志》載:柘山高不足10米,面積約4-5畝,南山腳有巨石三塊,壘成「品字形」,黑褐色,石上無草,名「品字石」。山西約50米農田中,有一石若一牛卧地,頭北尾南,其南不足10米,有一石如料桶,名「料桶石」,與卧牛成一幅「耕牛食後休息圖」。1970年開山取石,柘山頓成深塘,塘深10米。以上皆為古柘山遺址。

可見,以前柘山的地理指向都是十分明確的,這為我們定位古柘湖的範圍,提供了堅實的依據。

05

柘湖

早期柘湖,當屬岡身古海岸內側的堤內窪地型湖沼。秦始皇二十六年所建海鹽縣就在柘湖的濱湖地帶。由於湖沼水域擴展,大約在西漢末年海鹽縣城淪入柘湖(見《水經·沔水注》)。唐代《吳地記》記載秦漢時期,柘湖湖泊面積廣闊,「周回五千一百一十九頃」 相當於現代澱山湖面積的四倍以上,又有「柘海湖」之稱。(見《吳郡康城地域圖》)。

宋代「自柘湖陻塞,置閘十八所以御咸潮往來」(見紹熙《雲間志》),可見宋代柘湖有十八條主要河流與大海相通。帶有大量泥沙的沿海咸潮倒灌入海,是柘湖陻塞的主因。但到了南宋前期,柘湖猶為秀州四湖之首(見《宋史·河渠志》),中葉已多陻塞(見紹熙《雲間志》),至元益甚,入明遂為平陸(見《讀史方輿紀要》)。

據初步推斷,

古柘湖是一個古代湖泊群,其湖泊主體在今金山、奉賢交界境內,其西北緣當在亭林以南,其西南緣在柘山、查山之間,其東南緣在今奉賢柘林一帶。

06

柘湖文化

清代柘湖書院圖(見光緒《金山縣誌》)

秦代開始,柘湖的濱湖地區有「三姑祠」,相傳邢氏三女入湖為神,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正是祭祀三姑的節慶。據民國金山縣《小學鄉土教材》記載:

我邑風俗,在廢歷的歲首,有祀「三姑」之舉,尤其是在正月半的晚上,請三姑更為熱鬧,這也是家庭中一種藉資消遣的玩意兒。三姑祠的起源,就在柘山,有的說澱山也有三姑祠,因此大家就以柘山為小澱山。

三姑信仰

是源自金山的地方信仰,馬臻有詩云「村婦相逢還笑問,把蠶今歲是三姑。」高啟《養蠶詞》云:「三姑祭後今年好,滿簇如雲繭成早。」可見,三姑信仰又與蠶桑業、與柘樹經濟有關,而且每年正月十五的祭祀活動還十分隆重,宋代王安石就曾有「年年賽雞豚」之句。紹熙《雲間志》還記載了以「柘湖」命名的行政建置和鹽場,當時華亭縣「仙山鄉」下轄有「柘湖裡」和鹽場「柘湖場」。

金山新城公園 柘湖女神像

(圖片轉自東方網)

宋代以來,柘湖作為地方名勝,也成為歷代文人吟詠對象。宋代的唐詢、梅堯臣、王安石,元代的王艮等都有對柘湖的詠贊。限於篇幅,金小博在此處就不展開了,大傢伙可自行查閱。

清代金山縣朱涇鎮建有柘湖書院,民國朱涇鎮上有柘湖旅館。在清代柘湖書院原址上建立的上海市金山中學,是教師教書育人之樂園、有志青年夢想之學府、優秀文化傳承之標杆。

圖片轉自@上海市金山中學

現今的上海市金山中學處處可見「柘湖」這枚獨特的文化印記,不僅有美麗怡人的「柘湖園」,還有書香濃郁的「柘湖書院」,還有悅耳動聽的校歌《柘湖春潮》、感人至深的情景劇《柘湖往事》、深情舒緩的歌曲《柘湖情緣》……在一代代的金中人心裡,柘湖文化已成為他們共同的文脈守望。

資料:金山區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水務海洋 的精彩文章:

你真的認識「水」嗎

TAG:上海水務海洋 |